黃肢散白蟻

黃肢散白蟻

棲南散白蟻(黃肢散白蟻)頭部長方形、兩側平行或後稍擴,毛序較多,上唇有側端毛,額部隆起明顯扁平,比頭狹,毛較多。不築大型蟻巢、群體較小,比較分散。土木棲。危害門、窗、地板、護牆板、踢腳板、樹木。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黃肢散白蟻,拉丁學名:Reticulitermes flaviceps (Oshima)。
兵蟻頭長連上顎2.31-2.99mm,頭寬0.89-1.14mm;前胸背板長0.49-0.59mrn,前胸背板寬0.71-0.86mm。頭色通常略淺淡,淡黃褐色。體小。頭兩側緣幾乎乎已前端微窄,後端較寬,后角略圓。額峰顯著隆起,側視之明顯高出於頭頂。上唇矛狀,透明區端部鈍圓,僅有兩個端毛,側端毛及其他毛極大多數個體均缺或極不發達;上顎較細決,端部尖細。後頷後部寬,最狹處與其長之比約為1︰6.33-1︰8.91,與頭寬的比為1︰4.95-1︰7.18。觸角15-17節,一般16節。前胸背板前緣明顯寬於後緣,前線中央具深凹口,後綠凹刻弱。
有翅成蟲頭長1.20-1.36mm,頭寬連眼0.99-1.07mm,頭寬不連眼0.96-1.01mm;前胸背板長0.54-0.57mm,寬0.81-0.87mm,淡黃色。翅淺灰褐色。體型中等。頭近圓形。複眼卵圓形,略小,其直徑約等於至頭部下緣的距離;背面觀之,微突出於頭側緣。單眼小,其直徑約等於單複眼距離。囪如小點狀,略微凸起。觸角16-17節。前胸背板略平坦,前角稍下垂,前、後緣均較平直,中央均具凹刻,後緣凹刻甚淺小。翅較寬長,超過腹端甚多,約相當於翅長的1/2。前規Cu脈具有較多的分支,約10-12個不等。後足脛節略較長。

分布範圍

國內主要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等省區。

防治方法

黃肢散白蟻棲居分散,不築大巢,防治比較困難。應以預防為主,輔以滅治,平時重視檢查。黃肢散白蟻容易從思區隨木材、家具攜帶到非患區。適應性很強,北界北緯45°。對進口木構件的南北運輸應嚴格檢疫。
在防治上可採用以下幾個措施。
(1)土壤消毒預防白蟻從地下蔓延危害,常用藥物為七氯0.5%;氯丹1%;林丹0.8%;亞砷酸鈉10%等,劑量約2000ml/㎡,可有效預防20年左右。由於上述藥毒性大,儘可能採用重點和局部毒土。
(2)木材防護木材防護是一項節約木材的重要措施。經藥劑處理後的木材能抵制白蟻和真菌侵襲,從而延長木材的使用年限。水溶性防腐劑常用的有銅、鉻、砷、氟、鋅的鹽類混合劑。如硫酸銅(CuSO4)、重鉻酸鈉(Na2Cr2O7)、氟化鈉(NaF)、氯化鋅(ZnCl2)、亞砷酸鈉(NaAsO3)等。以目前使用最廣的銅、鉻、砷配方綠鹽(阿斯庫)為例,配方中重鉻酸鉀占56%(或50%),硫酸銅33%(或37.5%),五氧化二砷11%(或12.5%)。常用濃度為4-5%,每立方米吸藥量不少於5kg。油溶劑常用配方為五氯酚5%,林丹1%,柴油(或雜酚油)94%。油溶劑能抗雨水淋失,藥效持久,可用塗刷、浸漬或熱冷槽方法處理。
(3)液劑毒殺灌入蟻道和噴灑木材表面,能以觸殺、蒸蒸作用殺死近表面層白蟻。常用藥劑有5-10%亞砷酸鈉、3-5%五氯酚鈉、1-2%氯丹乳油。劑量為1-2kg/㎡木板。
(4)粉劑毒殺常用的是砷素劑滅蟻粉和滅蟻靈粉劑(Mirex70%有效成分)。在蟻害嚴重部位、分飛孔或主蟻道上施藥。
(5)誘殺法。近年來發現革桐菌能產生一種與白蟻分泌的跟蹤外激素類似物質(n-cis-3,cis-6,trans-8-dodecalriene-1-ol)後,在防治白蟻上,用這種真菌感染的木塊,壓入微量滅蟻靈,埋於地下誘殺白蟻,能達到抑制白蟻活動的滿意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