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粉蟲的飼養

黃粉蟲的飼養

黃粉蟲又叫麵包蟲,在昆蟲分類學上隸屬於鞘翅目,擬步行蟲科,粉甲蟲屬(擬步行蟲屬)。 原產北美洲,50 年代從蘇聯引進中國飼養,黃粉蟲乾品含脂肪30%,含蛋白質高達50%以上,此外還含有磷、鉀、鐵、鈉、鋁等常量元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因乾燥的黃粉蟲幼蟲含蛋白質40%左右、蛹含57%、成蟲含60%,被譽為“蛋白質飼料寶庫”。

飼料配方

1號配方:麥麩70%,玉米粉25.5%,大豆粉4%,飼用複合維生素0.5%。將以上各成分拌勻,經過飼料顆粒機膨化成顆粒,或用16%的開水拌勻成團,壓成小餅狀晾曬後使用。本配方主要用於生長期的幼蟲。
2號配方:麥麩75%,魚粉4%,玉米粉16.2%,食糖4%,飼用複合維生素0.8%,飼用混合鹽適量。加工方法同1號飼料,主要用作產卵期成蟲的飼料。可提高產卵量,延長成蟲壽命。
3號配方:麥麩44.5%,玉米粉40%,豆餅15%,飼用混合維生素0.5%,飼用混合鹽適量。加工方法同1號飼料,用作成蟲和幼蟲的飼料。黃粉蟲食性很雜,除了主要營養飼料外,尚需補充適量蔬菜葉和瓜果皮,補充水分和維生素C。飼養戶可根據當地的飼料資源,並參考以上配方適當調整。
若大規模飼養黃粉蟲,最好使用發酵飼料,也可利用麥草、樹葉及雜草,經合理髮酵後飼餵。發酵飼料不僅成本低,且各類營養豐富,是理想的黃粉蟲飼料.

黃粉蟲的飼養 黃粉蟲的飼養

黃粉蟲的飼養

生長箱製作

產卵箱70X50X10厘米,底部用1厘米厚木條,將鐵紗窗張緊釘牢即可,周邊用膠帶紙貼好防逃。蛹變箱規格同產卵箱,底部不用鐵紗窗,而用木板直接釘成盒子。孵化箱及生長箱80X60X10厘米,底部用木板釘成盒子。

種蟲選擇

1.個體大 一般可採用簡單稱量的方法,即計算每千克重的老熟幼蟲頭數。幼蟲以每乾克重3500 一4000 只為好,即蟲子個體大。一般的幼蟲每千克重約為500 -6000 只,這種重量的幼蟲不宜留作種用。

2.生活能力強 蟲爬行快,對光照反應強,喜歡黑暗。常群居在一起,不停地活動。把蟲子放在手心上時,

熟幼蟲飼養

在生長箱中,每平方米可放蟲2kg,厚度不要超過2cm,飼料:麥麩占70%、玉米面占15%,餅類占15%。平時適當投放青菜葉或瓜果皮補充水分。幼蟲生活的適宜溫度13—32℃。最適濕度80%—85%。幼蟲晝夜均能活動、攝食,但以夜間活動更為活躍些。

黃粉蟲蛹管理

其蛹初時為乳白色,一般15—17mm長,浮在飼料表面。在蛹變箱中放2cm麩皮,把每天揀出的蛹放在上面,等待變成成蟲。蛹要放在通風保溫的環境中,不能過濕,以免蛹發生腐爛。蛹期較短,溫度在10—20℃時,15—20天可羽化為成蟲;25—30℃時6—8天即可羽化成成蟲。

黃粉蟲的飼養 黃粉蟲的飼養

黃粉蟲的飼養

黃粉蟲管理

羽化後的成蟲,在體色變成黑褐色後,就要遷到產卵箱中飼養。產卵箱可套入孵化箱及生長箱。在產卵箱內撒一層飼料,厚約1厘米,再放一層鮮菜葉,成蟲則分散隱藏在葉片底下。這些葉是它的飼料,主要是提供水分和增加維生素,隨吃隨放,不可過量,以免濕度過大使菜葉腐爛變質。

成蟲產卵時大部鑽到飼料與紗網之間的底部,伸出產卵器,穿過網絲孔,將卵產到網下的飼料中,人工飼養是利用它向下產卵的習性,用網將它和卵隔開,以防止成蟲食卵,因此,網上的飼料不可太厚,否則成蟲也會將卵產到網上面的飼料中。

成蟲在羽化後4—5天開始交配產卵。成蟲交配活動不分晝夜,一次交配需數小時,一生中有多次交配,多次產卵。每次1隻雌蟲可產卵6—15粒,每隻雌蟲一生可產卵30—350粒,黃粉蟲成蟲的壽命一般為3—4個月。

卵的孵化

黃粉蟲受精卵孵化時間與環境溫度關係很大,在25—30℃條件下,只需4—7天便可孵出。人工培育黃粉蟲,為了縮短孵化周期,應儘可能保持室內溫暖,人為地創造孵化的最適溫度。一般情況下,間隔7天左右就將產卵箱移至另—孵化箱,原孵化箱的飼料及蟲卵即可孵化,直至幼蟲全部孵出,把飼料吃完,把糞篩除,再換上新飼料。

幼蟲飼養管理

當在孵化期的飼料基本吃完以後,要將蟲糞篩出。篩後的蟲子放回原箱飼養,可添加蟲2—3倍的飼料,也可少加,天天加,每隔3—5天清除1次糞便。平時飼料上面放些青菜葉、蘿蔔片等。夏季高溫時,注意通風降溫;其它季節溫度低時室內增設加溫設備。保持適宜生活溫度13一32℃,最適溫度為25—29℃。溫度低於10℃活動極少,在0℃以上可安全越冬,溫度如果低於0℃或高於35℃就有被凍死或熱死的危險;

卵的孵化、幼蟲、蛹、成蟲要分開飼養,切不可混養。混養不便於按不同要求投餵食料,而且成蟲在覓食過程中容易吃掉卵,幼蟲容易吃掉蛹。飼養幼蟲的厚度不能超過2—3厘米,以免發熱,大小規格要求基本一致。幼蟲餵食量隨個體的增大而增加。新產的卵需7天左右整理1次,集中在箱中自然孵化。老熟幼蟲化蛹時,要將蛹及時揀出,放在孵化箱中,不能堆放。成蟲要避強光,否則影響產卵。黃粉蟲病害相對較少,但要防止有關敵害:如家禽、壁虎、老鼠等危害。

黃粉蟲的飼養 黃粉蟲的飼養

黃粉蟲的飼養

物種學史

形態特徵

黃色有光澤,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呈圓筒形。有十三節。各節連線處有黃褐色環紋。腹面淡黃色。依此而命名為黃粉蟲。 頭胸所占蟲體的比例較短,約為身體的1 /5。身體直,皮膚堅,中間較粗。腹部末端一節較小。頭縫呈U字形,咀扁平。尾突尖,向上彎曲。

生活習性

黃粉蟲生性好動,晝夜都有活動現象。一般發生3-4代,世代重疊,無越冬現象,冬季仍能正常發育,較喜黑暗,常食棗,生花生等物。

分布範圍

原產北美洲,全球廣布

繁殖方式

適宜的繁殖溫度為20-30℃,在20-25℃下,卵期7-8天,幼蟲期122天,蛹期8天, 從卵發育至成蟲約需133天;在28-30℃下卵期3-6天,幼蟲期100天,蛹期6天,卵發育至成蟲只需110天。濕度對其繁殖影響也很大,相對濕度以60-70 %為適宜,過高濕度達90%時,幼蟲生長到2-3齡即大部分死亡,低於50 %時,產卵量大量減少。

成蟲羽化率達90%以上,性別比1:1,喜群居,性喜暗光,黃昏後活動較盛。羽化後的經3天交尾產卵,夜間產卵在飼料上面,每條雌蟲可產卵約200餘粒,常數十粒粘在一起,表面粘有食料碎屑物,卵殼薄而軟,雌蟲壽命1-3個月不等,產卵一半月後,產卵量下降,可以淘汰。7-8月卵期要1周,幼蟲有1-10個齡期,約4-6 天脫皮1次,歷經60-80天,喜群集,在13℃以上開始取食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