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英

黃玉英

黃玉英,教授,江西科技師範學院音樂學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聲樂學會理事,中國戲曲音樂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西聲樂學會副會長,江西省第八、九、十屆政協委員,泰中藝術家聯合會高級顧問,江西省音協常務理事,江西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黃玉英 黃玉英

黃玉英1992年畢業於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後又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學位研究生進修班學習深造一年。原系贛南採茶劇團主要演員,贛南藝苑藝術團團長,贛南文藝學校校長。她表演風格規範大方,含蓄深沉,基本功紮實,人物性格鮮明,尤以唱功見長,深受廣大觀眾喜愛,被譽為“紅土地上的黃鶯”。

她先後在舞台上塑造了近60個藝術形象,在上影廠拍攝的彩色戲曲片《茶童戲主》中飾女主角二姐,在中央電視台錄製的優秀傳統戲《釣拐》中飾三嫂。已先後錄製了七盒錄音帶,CD若干張、一張VCD。其中個人專輯《採茶金曲》、《春茶春思》最具代表性。1992年5月在廣州成功地舉辦了一場個人畢業獨唱音樂會,廣州四大報紙刊登了專訪報導及演出劇照,受到社會各界人士好評,影響很大。經常參加一些重大演出活動,如:1986年為紀念長征勝利50周年赴北京進中南海為中央領導演出;1989年代表江西參加第二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演出,1990年參加了華東六省一市春節電視文藝晚會(聯唱),1991年在中央電視台與贛州電視台合拍的音樂風光片《杜鵑紅·茶林綠》中擔任獨唱;1992年參加了廣東省電視台的“五一”和“五四”大型電視文藝晚會演出(獨唱),為電視片《東江源》配唱主題歌;1996年在廣西電視台四集電視連續劇《貝江女》中為女主角貝英配唱等,演唱的民歌在1978年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向海外僑胞播送。原中國音協常務副書記馮光鈺先生在96年第二期《人民音樂》上以“藝術貴在創造”為題介紹了她的演唱。1993年被贛南師院聘為聲樂副教授。從1995年始先後多次赴港、台、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進行文化藝術交流及學術交流活動。

主要成績有:

1986年獲江西省第二屆玉茗花戲劇節主演一等獎(大型採茶音樂劇《烽火奇緣》);

1990年獲中國革命老區沂蒙蘭山杯民歌比賽一等獎(《送郎當紅軍》),

1993年獲江西省音樂舞蹈藝術個人聲樂節目一等獎(《三百山的清泉飛瀑》),

1996年在濟南獲中華戲曲新歌大賽專業組一等獎(《處處勝景幽幽情》)。

1994年主編了一本“贛南採茶聲樂聲腔教學曲目選集”教材,

論文《情真意切飾小琴》獲1996年全國優秀戲曲音樂論文三等獎;

《江南一枝花——談贛南採茶戲》獲1998年全國優秀戲曲論著·論文評審三等獎;

《贛南採茶戲傳統曲牌唱腔風格特點》獲2000年全國優秀戲曲音樂論文評審二等獎;

《關於對中專藝術教育的幾點思考》被全國第14屆藝術中專教育年會上評為三等獎;

《談當前中等藝術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獲2001年第15屆全國中等藝術教育年會三等獎(一等獎空缺);

論文《贛南採茶戲》發表在《台灣戲專學刊》上。

2004年論文《柔·韌·剛—試論客家婦女的精神特徵》發表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贛州與客家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

論文《贛南客家採茶戲的藝術特徵》發表在《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12期,

2005年論文《聲樂個別課中的三個重要問題》榮獲江西省第五屆教育科學論文評審一等獎;榮獲全國首屆教育科學論文評審三等獎,並刊登在核心期刊《中國音樂》

2006年第一期,論文《客家山歌的演唱特點》、《論民間燈彩的象徵意義》、《民歌與贛南客家民俗活動》都在《農業考古》核心期刊2006年發表了。

論文《贛南採茶戲的藝術特徵》榮獲全國戲曲音樂理論研究評審二等獎,

2006年主編出版了一本《江西客家民歌研究》的著作,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並榮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7年《江西客家音樂研究》獲得國家社會科科基金規劃藝術學立項,這在江西省音樂界是首次獲得。2008年論文《文化的堅守與建構——談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教育的當下意義》榮獲江西省第六屆藝術教育科學論文評審一等獎。

由於她在文化藝術事業上成績突出,1979年、1983年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2000年被贛州市政府評為“拔尖人才”。1993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個人生平業績已被載入《江西有突出貢獻專家傳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