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淵耀

人物簡介

黃淵耀半身像黃淵耀半身像
黃淵耀(1624—1645)字偉恭,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明末抗清志士。黃淳耀弟。15歲的時候補充缺額做了生員。年幼時聰明異常,剛拜師,就喜歡學習。不久就跟從兄長學習,能夠懂得兄長所講的全部大意,平常談論道理論說道德時,常常說出兄長所沒有談到的地方。性格潔好耿直,不隨意和人交往。其兄黃淳耀中進士後,給他寫信說:“殿試後宣讀皇帝詔命時,大家看到名列一甲的先上殿,都嘖嘖稱讚羨慕,認為他們不亞於登天成仙。我這個時候長長地嘆息,天地間有幾千年才出現一個的人才,有幾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才,現在的人實在不願意去做幾千幾百年才能出一個的人才,而是一定要做每隔三年就能出現的人才,真是可笑啊!”黃淵耀收到信後,更加用高尚的品節自我砥礪。清順治二年,嘉定抗清起義,清兵圍城,宿城堞,晝夜拒戰,城破,與其兄縊於僧舍。就義前,發現其兄頭巾掉地,遂拾起為已氣絕的兄長重新戴好,再自縊身亡。淳耀、淵耀兄弟倆自縊時,碧血濺入牆磚,久久不滅,故後人有“陶庵留碧”之說。黃淵耀著有《谷簾學吟》。

後人紀念

兩黃殉難後,百姓重葬倆人於其祖居地嘉定方泰鹽鐵河畔鮑家宅南,墓地九畝六分,栽有青松翠柏。墓門有楹聯: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兩黃殉國,訊息傳到楊行後,百姓在鎮西街城隍廟南,橫街來鳳橋北堍建黃公祠。內懸“雙忠世家”大字匾,立黃淳耀、黃淳淵神位、神像。拜謁者贊詩眾多,擇其一二。

王曰綸《謁雙忠祠》 忠魂終古壯河山,只手難扶國步艱;熱血刺來衣袖染,丹心照向汗青殿。烽煙歷劫誰憑弔,俎豆千秋定不刪;祠宇瞻仰遺像在,一回展拜淚還潸。

楊行邑人施麟瑞《謁二黃先生祠》歸客摳衣拜,新祠奉二賢;草青全節地,血碧潰圍年。忠孝天親共,文章浩氣張;單生香一瓣,心折抱遺編。

申艇《吊陶庵兄弟》誓守孤城力不支,驚著鐵騎繞隍池;從容一死攜國氣,慷慨留題報所知。素絹漫雲無墨垢,大圭始信少瑕疵,此心到底終無昧,不信看君絕命詞。

嚴鎔《無題》百戰孤城破,刀頭半屈身;二公扶正氣,一死作完人。練水忠魂壯,興朝祀典新;尚留余恨在,誤國是庸臣。

乾隆四十一年(1776)朝廷追謚侯峒曾、黃淳耀為“忠節”。民國二十一年(1932)一·二八淞滬抗戰後,嘉定重修葉池,在入口處大門兩旁撰楹聯:齎恨在清池,碧血寒漪溶一片;捐身完大節,忠臣孝子各千秋。

葉池紀念碑,今移至原址西南約一百三十米的清河路與城中路交叉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