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草

黃泥草

黃泥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生於陰溝水邊陰涼處, 葉呈橢圓形, 淺綠色。用手捏破葉片會流出黃泥漿狀的葉汁, 故名黃泥草。可作草藥用, 治療黃疸型肝炎有一定的療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黃泥草 黃泥草

黃泥草具有柄或無柄的腺體,或各種單毛、具節毛或星狀毛。莖直立或匍匐狀,常四棱形;枝條對生,稀輪生。葉通常為單葉,全緣或具各種齒、淺裂或深裂,稀為複葉,大多對生,稀輪生或部分互生。花序聚傘,3至多花,通常在節上形成輪傘花序(或假輪)、單歧聚傘花序或每節雙花,並由上述花序組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穗狀或圓錐狀的複合花序,稀為頭狀或偏向一側開放〔如黃芩屬(Scutellaria)和香薷屬(Elsholtzia)的一些種類〕;苞葉常在莖上向上逐漸過渡成苞片,與葉同色或異色,稀苞片或小苞片成針刺狀、葉狀或特殊形狀。

花通常兩性,兩側對稱,稀多少輻射對稱;花萼鍾狀、管狀或杯狀,稀壺狀、球形或二片盾形,萼齒通常5,稀3、2或10(其中5長5短),齒間稀具胼胝體〔如青蘭屬(Dracocephalum)〕,具5、10、15脈,稀8、11、13~19脈,外面通常被毛或腺體,內面有或無毛環〔或稱果蓋(carpostegium)〕;花冠管狀多為二唇形,著色;裂片5,稀4;雄蕊通常4,二強,稀2枚,通常前對長,後對較短,著生於花冠管上,花絲絲狀,有或無毛,花葯2室、縱裂,花盤下位,通常肉質;子房上位,由2箇中向心皮形成;有4個心室;中軸胎座。花柱通常著生於子房基部,柱頭2裂,稀不裂。果為4枚小堅果或核果狀;種子於果內單生,直立,稀橫生而皺曲,胚乳無或極不發育,胚具微肉質子葉。花粉常具3~4或6溝,扁球形至長球形。外層與內層厚度同或較厚,常具網。溝具有顆粒狀膜。具3溝的花粉粒傳粉是在二核時期,具6溝的花粉粒在三核時期。

分布範圍

分布於長江以南的湖南、四川、雲南、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區。

主要價值

黃泥草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癃閉,跌打瘀腫。

治胃炎,肝炎初起,感冒發熱,經閉,跌打損傷,乳腺炎,關節痛,蛇蟲咬傷。

物種區別

毛萼香茶菜:多年生草本或灌木,高0.5-3米,具匍匐莖。莖鈍四稜形,具淺槽,常帶紫紅色,密被貼生微柔毛。

牛尾草:多年生粗壯草本或半灌木至灌木,高0.5-2米,有時達7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