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檝

1226年,成吉思汗進攻西夏,他在前軍開路架橋。 1230年,他隨元太宗窩闊台進軍關中,先占京兆,繼克鳳翔,陝西關中便為元軍占領。 1232年,元太宗調動幾路軍隊進攻金朝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市),王檝奉命由陝西東進。

黃檝(生卒年不詳),字巨川,鳳翔虢縣(故治在今陝西寶雞市虢鎮)人。金章宗太和初年(1201~1202年),他年屆弱冠,應科舉未中進士,便居終南山中讀書,潛心鑽研孫吳兵法。過了三年,他又應考,仍不中,便向金朝廷上書議論時政。金章宗看他有才識,即命令他去縉山元帥府(故治即今內蒙古自治區延慶縣)任給事。後受元帥高琪推薦,特賜進士出身,授副統軍,駐守涿鹿關隘(在今河北涿縣)。
公元1211~1214年間,成吉思汗連續派兵南下攻打金國。黃檝戰敗被俘,並不懼死。成吉思汗見他忠勇可嘉,便將他釋放,並授予都統之職,佩以金符,令他隨蒙古軍隊進攻山西、河北。他引導蒙古軍隊進入紫荊關攻下涿州(今河北涿縣)、易州(今河北易縣)、保州(今河北清苑縣)、中山府(今河北定縣)、雄州(今河北雄縣)。1214年,以戰功授宣撫使,兼行尚書省六部事,隨之他引導另一路蒙古軍隊從古北口入長城,南下攻取了薊州(今河北薊縣)、雲州(在今河北赤城縣北雲州鎮)、順州(今北京市順義縣),包圍了中都(即今北京市)。
1215年,蒙古軍攻破中都後,黃檝即向成吉思汗進言,他說:“國家以仁義取天下,不可失信於民,宜禁擄掠,以慰民望”【註:見中華書局標點本《元史》第3611頁。】。當時城中缺糧百姓飢餓難忍,他讓軍隊將糧賣給百姓,解救百姓的斷炊之急。同時,他又向主將建議,將軍隊所掠奪的耕牛的1/10還給農民,讓農民耕種已荒蕪的土地。他的意見被採納,中都附近州縣的農民領回了數千頭耕牛,恢復了耕種。
隨後,他又招降了保定、新城、文安、霸州、清州、滄州等城,在滄州(今河北滄州市)設立行司管轄。蒙古軍主將帶他北上進見成吉思汗,被授銀青榮祿大夫,兼御史大夫,世襲千戶,仍領宣撫使職。不久,河間府、清州、滄州一帶州縣又叛離蒙古汗國,投歸金國,成吉思汗又派駙馬孛禿和王檝出兵征討,河間之地又歸蒙古。駙馬孛禿要殺戮被俘百姓,黃檝勸阻說,百姓不過如同被牧人驅趕的群羊,牧人要它向東向西,羊如何知道?只可殺為叛之首領,釋放元罪百姓。並將他們遷往附近州縣,其中年輕力壯的可讓從軍,年老體弱的可讓從事耕種,千萬不可濫殺。他還向駙馬孛禿擔保這些地區的百姓不再叛離。這樣,避免了一場大屠殺,挽救了眾百姓的生命。
1226年,成吉思汗進攻西夏,他在前軍開路架橋。次年,成吉思汗病死於六盤山下行宮。1228年,監國公主命王械鎮守中都。他引水環繞城周,以作護衛,派軍隊打擊盜賊,維護治安。自印錢鈔,調度經費,不搜刮民財,百姓安定。1230年,他隨元太宗窩闊台進軍關中,先占京兆,繼克鳳翔,陝西關中便為元軍占領。1232年,元太宗調動幾路軍隊進攻金朝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市),王檝奉命由陝西東進。鎮守汴梁的金朝元帥崔立投降,汴梁為蒙古軍占領,金國已處於崩潰境地。
1233年,蒙古汗國與南宋朝隔淮水相對峙。元太宗為了最後消滅金國,鞏固中原,為進攻江南作充分準備,因而派黃檝持國書出使南宋,與南宋議和,他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受到南宋朝廷隆重接待,這樣,使南宋與蒙古聯合起來最後攻擊金國,致其滅亡。後來,他為了蒙古與南宋之間的和談,前後五次往返於江南和中原,終因和議未能達成,使他心中憂鬱成疾,卒於臨安,南宋派使臣將黃檝遺體送至中都,葬於燕京(今北京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