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桷古道

黃桷古道

黃桷古道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山北面,是一條被稱為“老君坡”的古籍板古道。始於唐宋,自此人群熙攘,熱鬧非凡。黃桷古道的精彩段落,也是歷代名人常經之地,曾留下豐富的題刻和詩詞。黃桷古道是重要的叫她道路,抗戰期間,入緬作戰戰士也經此古道而過。黃桷古道復興工程,把散落在南山這一側景點串連在一起,構成了重慶近郊這一片新的富有吸引力的風景區。

基本信息

簡介

黃桷古道黃桷古道
古道的下端起於兩處,一是位於上新街前驅路的左側,是一條順坡蜿蜒的青石板鋪墊的中大路,是重慶城連線龍門浩渡口的通道,也是通往川黔的主幹道;一處起于海棠溪,緊鄰老君洞的一條石磴盤曲的天梯雲棧。兩條路在黃桷埡口前匯合。據考證,該路始於唐宋,自此人群熙攘,熱鬧非凡。黃桷古道的精彩段落,也是歷代名人常經之地,曾留下豐富的題刻和詩詞。抗戰期間,入緬作戰的部分軍隊也經此古道而過,足見其當年重要的交通作用。 在黃龍公路通車之前,也是重慶市區與黃桷埡的重要聯繫道路。漫步在青石板路上,青石板山徑兩側一路數百年古老的黃桷樹,虬枝粗乾。樹蔭下青石徑被往來人磨得水亮。春來綠意盎然,嫩芽拂黃遍身輕,夏來風清四散,行人如織好乘涼。秋日樹果遍地,一徑秋色隨山轉,冬日殘葉枝蒼,衰草枯意煙籠紗,意韻天成。

特點

黃桷古道黃桷古道
有舊名為楊家山的山峰孤峰簇起,如巨大的刀刃斜倚南山腳下,登臨此峰,回望南山數峰壁立如畫,遠眺江天一色,腳下是遊絲般的川黔高速路。置身此處,心中頓感壯闊。

黃桷古道復興工程,是南岸區挖掘旅遊資源潛力,實施重點開發的項目。修復中的黃桷古道,像一根蜿蜒的繩線,把散落在南山這一側的黃桷濃蔭、古樸民居、楊家山天生的觀景台、白莎墓、老君洞、德國大使館、文峰塔等美麗的珠子串連在一起,讓它們相映成趣,相映生輝,共同構成了重慶近郊這一片新的富有吸引力的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