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蝽象

黃斑蝽象,屬半翅目,蝽象科,分布較廣,為害多種林木及果樹。

黃斑蝽象 ]]Ei]b]]rthesina fullo i](]Tb]hunberg])i] 黃斑蝽象屬半翅目,蝽象科。又名麻皮蝽象,臭斑蟲,臭蟲。分布及為害

該蟲分布較廣,為害多種林木及果樹,以若蟲或成蟲刺吸果實和嫩稍的汁液,導致果實發育畸形,有時將病菌帶入果內,誘發病害。棗被蝽象叮後,果面出現圓形黑點,誘發縮果病及炭疽病。對紅棗產量及品質影響較大。

形態特徵

成蟲 扁平,背面灰黑色,腹面灰黃金。具多數黃斑點,體長18~23mm,寬8~11mm。觸角黑色。第5節基部黃色,複眼黑色,單眼紅色,喙細長針狀,達腹部第3節,淡黃色,末節黑色。頭背、胸背和小盾片中央有1條黃線相連,腹部兩側各有4個黑斑。前胸背板,小盾片黑色,其上散生許多黃白色小斑點。前翅膜質部棕黑色,稍長於腹部。足腿節內側及脛節基部1/3外黃色。
卵 初淡黃色,進而灰白色,圓筒狀,橫徑1.8mm左右。常常12~14粒排在棗葉背面。
若蟲 無翅,前胸背板兩側有刺突,胸腹部有許多紅、黃、黑色相間的橫紋。2齡體灰黑色,腹部背面有紅黃色斑6個。

發生規律及習性

1年1代,以成蟲在房檐、牆縫、樹洞、草堆內越冬。翌年5月越冬蟲開始活動,6月交尾在棗葉上產卵,7月出現若蟲,初孵若蟲靜伏卵殼四周,排列整齊,以後分散為害。
成蟲具假死性,有臭腺,受驚時排出特殊的臭氣。在河北棗區,成蟲5月間先為害桑樹,進而轉向柿樹,然後轉向梨、棗。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捕殺越冬成蟲,人工摘卵塊集中消滅。
2.化學防治 成蟲及若蟲發生期噴2.5%滅掃利6000倍液,或10%高效滅百可2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500-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均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