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道教丹道術語]

黃庭[道教丹道術語]
黃庭[道教丹道術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庭,亦名規中、廬間,一指下丹田。因其黃色為土,正為結丹之土地。而且黃色又處人身之正中,猶如“田”字之中心。陳櫻寧先生在《黃庭經講義》中解釋說:“‘黃’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階前空地。名為‘黃庭’,即表示中空之意。黃庭經,乃道教經典中的“大經”,也是修道之人必需修習的經典,黃庭經的修持可以分為誦讀,存思,鍊氣三個部分,但是也是可以同時進行的,靜心誦讀黃庭,可煉心性,久而久之,有萬神隨身之能,同時,也是一部修持元神之法的上乘經典。不過其中奧妙,非師不可傳,但,作為日常誦持,可以達到萬邪不侵的效果。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黃庭,亦名規中、廬間,一指下丹田。

因其黃色為土,正為結丹之土地。而且黃色又處人身之正中,猶如“田”字之中心。

陳櫻寧先生在《黃庭經講義》中解釋說:“‘黃’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階前空地。名為‘黃庭’,即表示中空之意。

吾人一身,自臍以上,為上半段,如植物之乾,生機向上;自臍以下,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機向下。

其生理之總機關,具足上下之原動力者,植物則在根乾分界處,人身則在臍(筆者註:即丹田所在之地)嬰兒處胎,鼻無呼吸,以臍帶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後,臍之功用立止,而鼻竅開矣。

神仙口訣,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歸根之謂。

根者何臍內空處是也,臍內空處,即‘黃庭’也。”

一指中丹田,即心下腎上之所,亦為人身之中。

(註:各穴位關竅,在各丹經典籍中所指穴位未必一致,有的一個名稱,卻所指之穴未必為一,這都是在傳承過程中與師承門派不同所致,所以,還是以自己師傅所傳為準)

根據現有史料可略窺《黃庭經》年代之上下限:《外景經》之韻例似比《內景經》更古更早;《外景經》韻例可早到秦漢,晚不過三國;《內景經》韻例與東漢魏晉詩文用韻相合,而以魏晉尤為可能。立足於這種用韻烙印的時代,來重新審視一些史料,將會使我們得到新的啟示。

《列仙傳·朱璜》:“朱璜者,廣陵人也,少病毒瘕,就睢山上道士(黃)阮丘丘與璜七物藥,日服九丸。百日,病下如肝脾者數斗與《老君黃庭經》,令日讀三過,通之,能思其意,如此,至武帝末故在焉。”又《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九《黃庭真人傳》云:黃庭真人王探,字養伯,太原人也,常以朝元煉藏,吐故納新為務仙人趙先生遂授以黃庭內修之訣及澤瀉丸方。依按累月,頓覺神異,年九十一歲,以漢武帝元朔六年戊午正月,西靈金母遣仙官下迎授書為太極真人。漢武帝好神仙,故皆托之於武帝之世。如拂去其飄忽無據的仙氣。聯繫東漢以還黃老道的迅速傳播,以及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邊韶奉桓帝之命作《老子銘》已有“出入丹廬,上下黃庭”等語之史實。可見當時丹廬、黃庭、道教、老子早已緊密聯繫在一起。緣此而來體味“黃庭內修訣”、“《老君黃庭經》”之名稱,似乎不應該感到不可思議。降及漢末曹魏,張魯統治漢中數十年,大行五斗米道。張亡後,諸祭酒不能統一於一人領導,遂有人申飭戒令,此即今見《道藏》所收《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中的《大道家教令》,該教令作於公元255年,令有“何以《想爾》《妙真》,三靈七言”、“《妙真》自我所作,《黃庭》三靈七言,皆訓喻本經,為《道德》之光華”諸語,此已足探知由“黃庭內修訣”到《黃庭經》的發展歷程。

由《大道家教令》所述可以確信,公元255年,《外景經》已定型,並已作為天師道內部的教科書。而該年,被奉為上清第一代太師的魏夫人已3歲。夫人後為天師道祭酒,在上清派中的地位至關重要。許多文獻的記載都從不同角度透露出夫人曾為《黃庭》作過註疏之類的傳,故知《內景經》應是魏夫人所作或經其加工潤飾而流傳下來的。

書名

書名,即《黃庭經》

道教經典

約出於中國魏晉之際,經乃上界仙真降授南嶽魏夫人。經文分《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及《太上黃庭外景玉經》,兩書內容大致相同,皆以七言韻文體寫成。但《外景經》文句較為簡略,不分篇章;《內景經》分作36章,文字亦較繁瑣。一般認為《外景經》出於《內景經》之前,亦有學者考證《外景經》出於《內景經》之後。但科學考證,往往有難以涉及的地方,所以,不足以為定論。此經以道教思神守一,寶精愛氣之說與古代醫家臟腑理論相結合,闡述修煉長生成仙之術。經中宣稱人首腦室及面部五官、胸腹內五臟六腑及腸胃等器官,皆有神仙真人居住其處。修道者若能常誦經書,默念神名,存思身神之形狀、服色、居處及其職司,便能通神感靈,使臟腑安和,形神相守,延年卻老,不死成仙。除誦經思神外,經中又言及漱津咽液、吐納元氣、房中固精、服食五牙、飛奔日月等方術,而特別重視積精累氣之術。自晉代以來,此經流傳頗廣,歷代道士註解者甚多。早期上清派奉此經為主要經典之一,唐宋內丹家亦深受此經影響。

《黃庭經》

王羲之書,小楷,一百行。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朗之意態。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原文載於南朝《論書表》,文中敘說王羲之所書為《道》、《德》之經,後因傳之再三,就變成了《黃庭經》了。

因此,《黃庭經》又俗稱《換鵝帖》,無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現在留傳的只是後世的摹刻本了。

《黃庭經》有諸多名家臨本傳世,如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等,他們均從中探究王書的路數,得到美的啟示。然而也有人認為小楷《黃庭經》筆法不類王羲之,因此亦有真偽之辨。

《黃庭經》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經典,也被內丹家奉為內丹修煉的主要經典,屬於洞玄部。現傳《黃庭經》有《黃庭內景玉經》、《黃庭外景玉經》、《黃庭中景玉經》三種,因中經出現較晚,可以暫置不論書中認為人體各處都有神仙,首次提出了三丹田的理論。介紹了許多存思觀想的方法。關於內外經的作者、成書年代及其相互關係,向來有多種說法。今人王明先生在《黃帝經考》中曾作詳細考證,認為魏晉之際,民間已有私藏七言韻語體《黃庭》草本。大約在晉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女道士魏華存得到這個《黃庭》草本並加以注述;或有道士口授,華存筆錄而寫成定本《黃帝內景經》。晉成帝鹹和九年(334年),魏華存去世,《黃庭外景經》約在這前後問世,它是在《內經》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作者不祥。這是主張《內經》在《外經》之前出現。歷史上也有人認為《內經》在《外經》之後出現的,如歐陽修等。

《內經》與《外經》

旨意相通,這點是無疑問的。歷來校注本經的較多,今所見最早注本為唐玄宗時隱士白履忠(號梁丘子)注的,收入《雲笈七籤》和《修真十書》,另有胡?、歐陽修、劉處玄、蔣慎修等都注過《黃庭經》,而清人董德寧《黃庭經發微》較曉暢易懂,陳攖寧《黃庭經講義》分類詮釋,解難釋晦。據《雲笈七籤》本,《內景經》共36章,每章以句首二字作為標題,正文計416句,2912字;《外景經》分上中下三部,計98句,686字。別本與此大略相同。經名“黃庭”一辭的含義,有不同的解釋。《正統道藏》染丘子注序:“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地中人中;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

內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諭,即日月星辰雲霞之象;內象諭,即血肉筋骨臟腑之象也。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王明《黃庭經考·釋題》說:“按黃庭三宮,上宮腦中,中宮心中,下宮脾中,黃為中央之色,庭為四方之中,並具中義。內景者,含氣養精,內視神象:似義取雙關。”今人陳攖寧認為庭乃階前空地,故黃庭表示中空的意思,對人體而言就是臍內空處。總而言之,“黃”是中央之色(根據五行說: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土色為黃,故黃為中央之色),“庭”指四方之中,或指階前空地,“黃庭”即喻指道家內修功夫的中空現象。

《內景經》

又名《太上琴心文》、《東華玉篇》、《大帝金書》。歷代稱它是魏晉間道士養生之書,其實它遠在一般藥物養身、術數延命之類書之上,而是一部繼承漢代“五臟神”之說,以身體臟腑各有所主的理論為基礎,結合道教人身百脈關竅各有司神之說,以七言韻文的形式,注重以“存思”為主的修煉要訣。因它是早期上清派崇奉的經典,故又稱《上清黃庭內景玉經》。《內景經》包含著一些醫學理論,分別論述了人體各主要器官的大致情狀以及主要生理功能,其中有十四章著重闡述了人體五臟及膽腑的生理作用。經中認為心是臟腑之王,能知寒熱、和榮衛、通血脈、調陰陽;心開竊於口舌,能吐納五臟之氣,識別五行之味。所以人能心安,就可以體和無病身不枯。肝主謀慮,藏血、魂魄之居。

經中認為肝開竅於目,如日月之明,五行之關鏡。肝氣上與三焦氣合,下為口中津液,津液過玄膺、明堂入丹田,真氣流布,百骸受潤,則無疾病。脾為倉廩之本,納穀物生味道,化糟粕。它認為脾居中央,橫在胃上,外應臉色;脾胃相合供應營養,那么血脈通暢,筋骨強健、肌膚豐潤、營養全軀,就能延年益壽。故它重視脾的功能,稱脾為下黃庭宮、人體的根本、五臟的要樞。肺為氣之本,開竅於鼻,布氣於七竅,主耳目聰明。認為肺氣起自三焦,能調理五臟之元氣,人若能把津液吞進丹田,那么膚色亮澤,百脈通暢,齒堅發黑,不會衰老。腎者精之處,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骨。經中認為腎主五臟六腑、九竊津液之相連,開竅於耳,腎氣充足,則耳聰目明,筋強骨健、百脈通暢。又腎藏精,認為人若止精可長壽。經文認為,膽主決斷,為六腑之精。人若膽、力互用,能攝虎兵。又認為膽外名於眉目之間,喜怒皆行此處,憤則髮上沖冠。

《內景經》

又吸收《河上公老子章句》及《太平經》中“五臟神”的觀念,發展為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之說,認為人體各部位都有神靈居住。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是指將人身分為上元宮、中元宮、下元宮三部分,每部分的元宮都有八景神鎮守,即上部八景神鎮在人身上元宮中,中部八景神鎮在人身中元宮中,下部八景神鎮在下元宮中。經中認為人們若能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神,則三田五臟的真氣調和,不會有疾病,甚至能乘雲升仙。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神的名字並非隨意起的,而是根據人身各器官的功能、所處方位以及顏色、狀態等,加以提煉概括成的。如對面部七神的介紹:“發神蒼華字太元”;“腦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壟字靈堅”;“耳神空閒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倫”;“齒神峰字羅千”。

形象的概括

這些神名都是對相應器官進行形象的概括,各具特色。經中認為,人體正是靠這些神的主宰,才是以維持生理活動正常地進行,才能“形與神具”。這些神有別於超自然力量的神,而是主宰人體生理活動的“功能神”。其神乃大道化顯,能得此種奧妙,可後天返先天,凡魂化元神。

詳細闡述

《內景經》還對《存思法》進行詳細闡述。早期道教《太平經》中就有存思五臟神萬病都可消除的說法,《內景經》繼承這一思想並加以進一步發揮。認為“存思百念視節度”,即要求存思身中百神,呼吸上下如一而除雜念。並認為“可用存思登虛空”,這是把存思之法當作學仙之道。可以說,存思是道教上清派典型的修煉方法,也是《內景經》的核心內容。所謂存思之法,《內景經》中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指存思身內諸神,另外指存思身外之物。

道教認為

道教認為人體多神,而以五臟神為主,故重視存思五臟神的色、形、氣、服飾、姓名等。《內景經》對於存思心、肝、脾、肺、腎等五臟神,都分別加以論述,其中對存思心神的論述最多。如經中述道:“心典一體五藏(髒)王,動靜念之道德行,清潔善氣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棟樑,晝日曜景暮閉藏,通利華精調陰陽。”這是認為心有神靈,且是五臟之王,倘若經常存思心神,那么陰陽和順,臟腑調勻,均無疾病。存思肝神:“肝氣鬱勃清且長,羅列六府生三光,……五色雲氣紛青蔥,閉目內眄自相望。”

肝屬東方木位,主青,故肝氣旺盛清而且長時,如東方之木主春,肝為生氣之本,閉目冥想生氣遍照體內五臟之腑,與臟腑相應,上為五色雲,如日月星辰光亮明徹,久久即可自己內視臟腑。“內視”是存思法中一種重要思想,就是指修煉者閉目存思,潛神入定後,內觀形體,神氣充溢而使體內朗然洞徹的景象。關於存思脾神:“脾長一尺掩太倉,中部老君治明堂,……黃衣紫帶龍虎章,長精益命賴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脾居中宮,存思脾神,即可增長精氣,延長壽命,心虛洞鑒,神靈自通。關於存思肺神:“肺部之宮似華蓋,下有童子坐玉闕。……素錦衣裳黃雲帶,喘息呼吸體不快,急存白雲和六氣,神仙久視無災害,同之不己形不滯。”肺為金宮,在五臟之上,狀似華蓋。

童子、白雲都是指肺神。當喘息不定呼吸不暢、身體不快時,就趕緊存思肺神,便能調和六氣而無災害,常用此道,可保形體不枯衰。關於存思腎神:“腎部之宮玄闕園,中有童子冥上玄,……蒼錦雲衣舞龍幡,……百病千災急當存,兩部水王對門生,使人長生九天。”腎為水宮。玄闕園,喻指腎之外形。童子、水王都是指腎神。當人正生病時,就應立即存思腎神,這樣便能逢凶化吉,免除疾病而能升天成仙。

“三丹田”之說

《內景經》提出“三丹田”之說。關於三丹田之名,在此經之前的早期道教籍中尚未出現。《太平經》、《大洞真經》提到泥丸、心、臍等與之相關的名稱,只有到了《內景經》才明確提出“三丹田”的概念。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故合作“三田”。每一丹田中各居著一位神,故有“三神”。又因丹田之室,方圓一寸,故稱寸田,下面分別簡介三丹田。

上丹田

關於上丹田:眉間內入三寸為上丹田宮,也叫泥丸宮。“泥丸百節皆有神,……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此中,同服紫衣飛羅裳,但思一部壽無窮,非各別住俱腦中,列位次坐向外方”,講的是泥丸宮在一身之首,是百神之主,泥丸百節都有神,它們都受腦主持而排定坐次,泥丸九真都穿紫衣羅裳,人們只要意守上丹田,存思九真神,就可以延壽不老。

關於中丹田

就是指心,又叫絳宮。經中述道:“六腑五臟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講的是,六腑五臟息息相關,共同維持人體正常運轉,它們各有所轄,有不同的運作方式,但都受心主宰,故心存則五臟六腑聽令而正常運行。人們若意守中丹田,存思不捨,自會長生。

關於下丹田

又叫氣海、精門、名關元、命門等,在臍下三寸處。經中講述下丹田的重要性:“或精或胎別執方,核孩合延生華芒。”道經認為下丹田是人命的根基、陰陽的門戶、五氣的本元;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胎之處,內有真神赤子居住,故稱下丹田為“命門”、“生門”或“生宮”。“核孩”,指宮中的陰陽神名,也叫“伯桃”,字“合延”。人們若意守下丹田,存思陰陽之神,則陰陽之氣不衰,生命不枯。

提出三黃庭

與三丹田相對應,《內景經》還提出三黃庭之說。上黃庭宮在腦中,與上丹田相應;中黃庭宮也與中丹田一致,都在心中;只是下黃庭宮在脾中,與下丹田不一致。總而言之,《內景經》就是以三丹田和三黃庭為樞紐,注重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神,強調積累精氣作為長生要訣,即“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為真”。

大致過程

《內景經》除了主要講存思身內之神以外,還講到存思身外之物,即存思日月星辰。大致過程是:調整體內元氣,使與所攝取的日月星辰的外氣相結合。經中數處講到此法,“出日入月呼吸存”,“高奔日月吾上道,郁儀結善相保,乃見玉清虛無老,可以回顏填血腦。”存思日月星辰,便有相應的仙人相保,就可以返還章顏,讓精氣充沛血脈腦際。

必須精誠苦修

無論是存思身內諸神,還是存思身外日月星辰,《內景經》強調修煉存思之法必須精誠苦修,“至道不煩決存真”,“能存玄真萬事畢,一身精神不可失”,“晝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長存,積功成煉非自然,是由精誠亦由專”,這些都強調修煉要專心一臻致、矢志不移,也只有如此,才能得以登仙入道。以上大致介紹了《內景經》的主要內容,《外景經》的內容與《內景經》密切相關,大體一致,仍以七言韻文的形式,敘寫修煉存思法的要訣,但文風略有不同。《外景經》去掉《內景經》中諸多臟腑色像神名,語言要簡明平易些,語詞清顯,意義通暢。《外景經》原不分章,務成子注本分為上、中、下三部,至於與《內景經》內容相同的就不再介紹,下面就與《內景經》不同而較重要的幾個方面的內容加以介紹。

吐納行氣

《外景經》在《內景經》的基礎上,繼續強調這方面的內容,如“象龜引氣至靈根”,“呼吸廬間入丹田”,講的是人應當效法長壽之龜,引氣到丹田,以保持體內元氣。又如:“人盡食谷與五味,獨食太和陰陽氣”,“呼吸廬間以自償,子保完堅身受慶”,講的是常人都吃五穀,品五味,而修煉黃庭經者的形狀只食太和陰陽氣,以充實體內元氣,經常這樣做,就會使元氣充足,神氣合一身體健康無損。

咽津和寶精固精

道教常稱津液為玉液、玉漿、醴泉、靈液等,認為此液由鍊氣而產生,是五臟之精華,甜美清香。若人們勤加修煉,漱津咽液,那么就以去病防病,強健身體。《外景經》很重視津液的作用,如“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玉池清水上生肥,靈根堅固老不衰”,“津液醴泉通六腑,隨鼻上下開兩耳,窺視天地存童子,調和精華治發齒,顏色光澤不復白”,可見經常叩齒咽津,可使齒堅發亮,童顏常駐,其妙無窮。歷來道經甚重視寶精、固精的問題,《太平經》主張“人慾壽,當愛氣尊神重精”,《內景經》也強調說:“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寶之可長活。”《外景經》也強調固精、寶精的意義,如“長生要慎房中急,棄捐淫俗專子精……閉子精門可長活”,“急固子精以自持,……精神還歸老復壯”。

恬淡無欲

。《外景經》反覆強調這種思想,並在數處加以闡述:“物有自然道不煩,重拱無為身體安,虛無之居在幃間,寂寞廓然口不言”,“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自樂何思虛”,“近存子身還自守,清靜無為神留止”,“恬淡無欲養華莖,服食玄氣可遂生”等等,這些都強調修煉者要恬淡無欲,清靜無為、虛靜自守。這些思想是對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思想加以繼承,並有所發展,運用於存思修煉中。

主要修煉方法

《黃庭經》中的存思法,是古代道教推行的主要修煉方法之一,由於注重意念,靜思默想,簡便易行,很適合士大夫的口胃,故東晉以來,在社會止廣為流傳。《黃庭經》所述的一些內修養生之術,與《周易參同契》的煉丹之道相結合,在唐宋時期流變為內丹道,成為中唐以後道教煉丹養生方術的主流,所以《黃庭經》與《周易參同契》都對後代道教產生重要影響。不過,中唐以後道教傳播《黃庭經》與晉南北朝大不相同,晉南北朝重默誦,中唐以後則不斷有人為之作注,加以詮釋。注家略可分為兩類,一類注重臟腑的性狀、功能及調護方法,以生理結構和醫藥知識為主。如晚唐胡?《黃庭內景經五臟六腑補瀉圖》;絕大多數注家屬於另一類,以內修術或內丹道來解釋《黃庭經》,如歐陽修、白履忠等。此外,有不少文士也甚喜歡該經,如晉代的王羲之給道士書寫《內景經》,而且仿其句式作辭贊,陸游更有詩句贊道:“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黃庭經》在歷史上先後被禁過兩次,第一次是在北周武帝並禁佛道時受劫難。從內容上講,《黃庭經》已完全排除了早期道書中反映民眾願望和要求的政治思想,主要講長生久視之道,按理不會觸犯統治階級利益,也不會帶來消極的社會影響,故它完全是公元六世紀那場大辯論後佛道兩教受禁的犧牲品。《黃庭經》在元代又一次被禁。

現傳種類

介紹

現傳《黃庭經》有內景、外景、中景三種。

一般認為中景經出世較晚,故通常所說《黃庭經》未包括《中景經》在內據《內景經》卷上樑丘子注說,黃為中央之色,庭為四方之中,外指天中地中人中,內指腦中心中脾中,故稱「黃庭」。心居身內,存觀一體的象色,故稱內景。所謂黃庭之景,實指道教修煉時產生的景象。

出現

《外景》與《內景》先後出現於兩晉,據稱由晉代魏華存夫人所傳。《黃庭經》以七言歌訣形式描述道教的修煉與養生學說,是道教思想與古醫學結合的修真書。《黃庭經》為道教茅山宗的主要經典,在道教中十分盛行,後成為全真道功課之一。它為現代養生學提供了重要考價值。收入《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

仙俠小說

古典仙俠類小說,首發華夏原創網,作者親吻指尖。

“在這片無窮無盡的天地之中,許多人一生都試圖解讀著所感知的一切,奢望能夠通過這些來堪破天地的奧秘,然而絕大多數人窮盡一生之力,最多也只是搏得個長命數百,能驅動游離於天地間的一些神妙,而壽與天齊這個詞只是鏡花水月。”

書名 黃庭 筆名 親吻指尖
首發網站 華夏原創網 寫作進程 連載中
作品類型 古典仙俠 作品標籤 種田、修真、古典仙俠、奇門道術

小說簡介

《黃庭》封面 《黃庭》封面

陳景自小隨老劍客在天地間遊歷,他的記憶之中只有老劍客傳授的劍訣,他卻不知道老劍客已經在他的心中刻印下了大道。

老劍客離開後,陳景拜入千羅門修行,只因掌門得了上古寶物,被城隍城窺視,導致門派破滅,陳景僥倖逃脫,機緣巧合之下,繼承了河神神位。

河神有敕符禁制,上有龍王管束,下有妖靈作亂,又有人間香火祈福,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神道大門在他面前打開……

作者簡介

親吻指尖,網路小說作家,著有《黃庭》、《人道紀元》等書。其2013年最新發表原創作品為《眾妙之門》。

編輯推薦

指尖的文字獨具風格,清新飄逸,由他執筆的仙俠小說,往往韻味深刻,而他對古典神話更有一種獨到的認知和見解,讓讀者可以體味到一種濃厚的仙味,悵然的情感。

章節目錄

第一卷:涇河席捲淹崑崙

契子

第一章:千羅

第二章:《浮游劍經》

第三章:路邊野花迎風生

第四章:雷光片片若清雪

第五章:金台玉闕換長生

第六章、天地銅爐

第七章、煉劍

第八章、無聲的畫面

第九章、斬

第十章:涇河妖靈

第十一章:河神

第十二章:願來生為鳥

第十三章:微塵

第十四章:怨願

第十五章:借法

第十六章:沙公

第十七章:翠屏山神

第十八章:借山川一用

第十九章:涇河祭神咒

第二十章:御水

第二十一章:神戰

第二十二章:頭顱祭英靈

第二十三章:三問

第二十四章:無膽

第二十五章:融

第二十六章:凝煞

第二十七章:劍術

第二十八章:巫蠱

第二十九章:數月的圍殺

第三十章:先天靈寶

第三十一章:黑白世界

第三十二章:機緣

第三十三章:封印

第三十四章:迷天

第三十五章:秩序

第三十六章:力有盡時

第三十七章:鬥法

第三十八章:神廟留影

第三十九章:河域之勢

第四十章:洪汛

第四十一章:鎮

第四十二章:青丘有狐

第四十三章:霸陵

第四十四章:誅魔

第四十五章:陰間

第四十六章:兵陣

第四十七章:破頭

第四十八章:山巔拂劍青袖輕

第四十九章:歲月里的劍痕

第五十章:幻真

第五十一章:幽幽

第五十二章:無間地獄

第五十三章:黑灰飄場

第五十四章:九天神宵

第五五章:誰持雷光深淵舞。

第五六章:請讓我永墜夢中

第五七章:借天地一縷清音

第五八章:亡魂夢魘咒

第五九章:忘

第六十章:化蝶

第六一章:還陽

第六二章:蒼雪仙符

第六三章:黑曜州

第六十四章:趙玉帛

第六五章:斬仙佛

第六六章:借道

第六七章:十面圍殺

第六八章:遙遠的涇河

第六九章:千羅弟子

第七十章:卦算

第七一章:尋

第七二章:葉清雪

第七三章:盡敗

第七四章:神像

第七五章:誰為石像插劍簪

第七六章:億萬枷鎖鎖萬年

第七七章:重生

第七八章:天劫

第七九章:妖族的時代

第八十章:劍化無形

第八一章:神遊星空

第八二章:化蝶

第八三章:盜經

第八四章:方寸

第八五章:羅浮劍仙

第八六章:鬥劍

第八七章:離塵

第八八章:點卯

第八九章:心戰

第九十章:逆行

第九一章:蛟龍王

第九二章:化龍

第九三章:張口生術

第九四章:玲瓏鎮妖塔

第九五章:崑崙傳人

第九六章:噬念

第九七章:靜夜

第九八章:問道

第九九章:騎鶴少女

第一百章:煉魂

第一零一章:那年涇河中的打魚女孩

第一零二章:講道

第一零三章:言行觀德性

第一零四章:護法

第一零五章:一盞燈、一行人

第一零六章:風雨亭、定魂燈

第一零七章:雷霆法劍

第一零八章:白霧如浪

第一零九章:《靈河陷空劍域》

第一一零章:探陣

第一一一章:屍路

第一一二章:破廟

第一一三章:化劍為絲

第一一四章:陷仙

第一一五章:入廟

第一一六章:逃

第一一七章:來日飲仙夢

第一一八章:外力豈渡心魔

第一一九章:何事不煉心

第一二零:存在必有所克

第一二一章:諸邪辟易

第一二二章:緣滅正神位

第一二三章:緣起緣滅時

第一二四章:一念之間,自在天地

第一二五章:一卦問鬼神

第一二六章:涇河龍王

第一二七章:心有幼苗暗發芽

第一二八章:會當凌九天

第一二九章:請神庇佑

第一三零:天地有神禁

第一三一章:發乎於心、止乎於禮

第一三二章:她屬於黑夜

第一三三章:低眉有淺笑

第一三四章:天亂誰封神

第一三五章:層層的纏繞

第一三六章:處處皆爭命

第一三七章:神廟前的聽道妖靈

第一三八章:廣寒

第一三九章:真神

第一四零章:一夜換神

第一四一章:誰哭誰笑誰薄涼

第一四二章:神佑?自救!

第一四三章:不爭浮華

第一四四章:何去何從

第一四五章:就此霸陵祭魂幡

第一四六章:祭我霸陵之神

第一四七章:曾有劍河傾天誅仙聖

第一四八章:眾願聚則生焰

第一四九章:燃燒的劍芒

第一五零章:人間鬼域

第一五一章:顧家有女初斬鬼

第一五二章《神明守身經》

第一五三章:此世可有友朋

第一五四章:誰人無算計

第一五五章:幻由心生

第一五六章:曾經虔誠的心

第一五七章:燃燒的靈魂

第一五八章:一曲怨魂伴浪涌

第一五九章:天心何物

第一六零章:除魔衛道

第一六一章:逐浪霸陵初顯名

第一六二章:若我是草木

第一六三章:我若有劍

第一**章:神像鎮天地

第一六五章:怒浪狂濤淹崑崙

第一六六章:曙光探頭雲彩間

第一六七章:寶塔鎮涇河

第一六八章:焚江煮河

第一六九章:無命石像聚真靈

第二卷:一朵濁浪映天地

第一章:塵世犬馬

第二章:月下話別離

第三章:花開數朵枝枝艷

第四章: 黑暗中的燈

第五章:轉輪殿中的新生

第六章:霸陵鬼城,生人勿近

第七章:城上城下

第八章:從此吾身掌教尊

第九章:有夢有怨結心頭

第十章:天地道場納信仰

第十一章:她有柔肩負廣寒

第十二章:三陵凶地

第十三章:觀浪映天地

第十四章:觀大道而生神通

第十五章:一朵清浪畫心像

第十六章:神明之劫

第十七章:象由心生

第十八章: 最難心安坐

第十九章:寶不迷人人自迷

第二十章:千年月華一鞘裝

第二一章:神廟畫地獄

第二二章:持守不若容納

第二三章:濁浪觀

第二四章:分神化生降臨術

第二五章:風吹不散的殺機

第二六章:縱躍萬里、一劍入東海

第二七章: 絕仙

第二八章:濁浪之中的劍意

第二九章:世間有法名驅神

第三十章:萬類霜天競自由

第三一章:故事內外

第三二章:天魔聖者都是我

第三三章:結伴遊羅浮

第三四章:絕仙劍陣

第三五章:殿前劍高掛

第三六章:隨風潛入夜

第三七章:諸般疑惑,吾願飛升親解之

第三八章:祭台上躺著的女子

第三九章:融法刻黃庭

第四十章:神之降臨

第四一章:公主神侍

第四二章:乘蝦入戰國

第四三章:荊城

第四四章:透明的謀劃

第四五章:火燒涇河一百里

第四六章:永不消逝的人與蝶

第四七章:涇河神碑

第四八章:青蓮法會

第四九章:神碑鎮烏霞

第五十章:不言利則無私心

第五一章:不哭,不能哭

第五二章:山海間的迷天劍蝶袍

第五三章:周天法則

第五四章:蓬萊

第五五章:狂風卷浪生險象

第五六章:靜垢

第五七章:月光如夢

第五八章:切開青龍額頭的劍光

第五九章:言談兩三事

第六十章:濁浪觀清雪

第六一章:龍王大壽

第六二章:秋月峽谷

第六三章:龍宮

第六十四章:殺機

第六十五章:煉魔入碑

第六六章:神像心中立,魔念自消泯

第六七章:司雨

第六八章:騰飛中遺忘

第六九章:守護神廟的妖靈

第七十章:憐葉

第七一章:坐井觀天

第七二章:吃龍

第七三章:生命歸屬

第七四章:請河神斬此魔物

第七五章:河面上的吶喊

第七六章:等待

第七七章:初七,月半彎

第七八章:初九,月如眼,觀世間

第七九章:借一縷魔音

第八十章:沉睡

第八一章:清心除魔咒

第八二章:似夢非夢

第八三章:太上洞淵神咒經

第八四章:夜深,月濃,劍如霜

第八五:決戰霜華滿天

第八六章:上天入地

第八七章:大網

第八八章:黃昏,請祭祀我

第八九章:心起,而風雷生

第九十章:不屈的幻象

第九一章:傾倒一山道意符法

第九二章:崑崙的鐘聲

第九三章:護教弟子

第九四章:山外流矢

第九五章:眾生皆是真魔

第九六章:千載意作法

第九七章:生死之間,各顯妙法

第九八章:時至今日,行猶未晚。”

第九九章:靈山世尊

第一百章: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一零一章:坍塌的玉虛

第一零二章:崑崙大陣

第一零三章:雷雨中封神

第一零四章:一龍西來

第一零五章:非請不入家宅

第一零六章:人有辱,隱解之

第一零七章:不應惡祈,不涉人禍

第一零八章:天神司雨

第一零九章:周天星斗陣圖

第一一零:濁濁乾坤,自有識神者

第一一一章:信我可消無妄

第一一二章:蘭陵王府神像成

第一一三章:祈求

第一一四章:君安

第一一五章:風雨之中僧問神

第一一六章:人君之頭,重幾何?

第一一七:一身化千

第一一八章:陰陽何處可安生

第一一九章:老祖

第一二零:十七路鬼王

第一二一章:朋友

第一二二章:抬頭觀天是何色

第一二三章:閻羅

第一二四章:步步有法

第一二五章:一根紅線繡血河

第一二六章:黑暗

第一二七章:獨坐案前顯法陰陽間

第一二八章:獅子明王

第一二九章:七月十一

第一三零:飛揚吧,我的朋友

第三卷:迷天劍幕寫神則

一、諸天生靈若飛蛾

二、劍咒

三:世尊名救苦,道君號長生

四、翩翩劍蝶入凌宵

五:護

六:迷天劍法

七:濃如墨,艷如血

八:一人、萬眾

九:呼風喚雨

十:各有各法

十一:凌宵劍域

十二:他年我若為天帝

十三:張口一言,便是神則

十四:神像鎮泥丸

十五:孤寂

十六:當時只道是尋常

十七:我的樣子

十八:顯神

十九:小圓融

二十:心中世界

二十一:獨自活著的人

二十二:仙不持授,道應棄之

二十三:一朝醒來帝王出,百神千仙盡失聰

二十四:這風、這雨

二十五:不要回來

二十六:有個男孩叫青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