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尾魚

黃尾魚

黃尾魚又叫做黃尾鯝,是淡水中生長的一種中小型魚類,它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主以腐泥、藻類、有機碎屑等為食。

基本信息

簡介

黃尾魚屬於鯝魚,是細鱗斜頜鯝、黃尾密鯝、圓吻鯝、銀鯝等四種鯝魚統稱,屬鯉形目、鯉科、密鯝亞科、鯝屬。其中黃尾密鯝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產,由於此魚鰭與魚尾分別呈青黃色與桔黃色,規格一般在500克左右,湖南地方名為黃板刁。

生活習性

黃尾魚屬底層魚類,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下層,尤其喜棲息於多水草、軟泥底質的水域底層,一般少到上層水域活動,但在缺氧時會浮上水面而出現浮頭現象。生存水溫5℃~38℃,最適生活溫度16℃~30℃。冬季群集在深水處越冬,春季水溫回升時開始分散於水域下層,繁殖季節上溯至流水淺灘產卵繁殖。在池塘養殖條件下,最適生長水溫18℃~25℃;水體最適溶解氧含量在3mg/L以上,當溶解氧含量低於1.5mg/L時出現缺氧浮頭,甚至窒息死亡;適應pH範圍在6.0~8.5,最適pH6.8~7.5。

特徵

黃尾魚體長而稍側扁,腹部圓。頭小而尖,眼居頭側上位,吻端圓突,吻長小於眼後頭長,口小下位,橫裂呈弧形,下頜有發達的角質邊緣。體長為體高的3.2~3.6倍,為頭長的4.4~4.8倍。頭長為吻長的2.7~3.7倍,為眼徑的3.7~4.7倍。下咽齒3行,主行側扁,外形呈細條狀。鰓耙47~51,短而側扁,呈三角形,排列緊密。背鰭Ⅲ,7;有硬刺。胸鰭不發達。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下方稍後。臀鰭較小,有9~11根分枝鰭條。尾鰭分叉,上下葉近相等。側線前部彎曲,後延至尾柄中央。鱗較小,側線鱗63~68。肛門靠近臀鰭,肛門前有一小段不明顯的腹棱,以此區別於細鱗斜頜鯝。體色背側灰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後緣有一條淺黃色斑塊,尾鰭桔黃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