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醫圈

黃家醫圈

是一套比較獨特完整而又博大精深的巨觀哲學、醫學理論,他誕生於唐朝末年宋朝初年,後輾轉相傳於滇東北大藥山下的黃氏“草藥世家”,是古老而又神秘的黃氏家傳哲學醫學理論《黃氏圈論》的一部份。

基本信息

簡介

1
黃氏家族中,黃家醫圈理論作為祖傳秘學,在近代數百年間,僅以心傳口授、一脈單傳的方式相傳,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的黃傳貴是這一家傳哲學醫學理論的唯一傳人。他運用現代醫學理論和科學的方法,發掘整理了祖輩秘而不傳的家醫真諦,並奉獻於國,服務於民,變家寶為國寶,讓這顆祖國民族民間醫藥學的璀璨明珠散發出它應有的光芒。
全國有20多家醫療點,為患者服務,哈爾濱的空軍藍天醫院,北京藏醫院,廣州軍區政治部農林下路干休所益康醫療門診,濟南警備區干休所門診部等,都已經為廣大患者服務了近20年,更好的發揚了黃家醫圈的事業。挽救了相當多的腫瘤患者的生命。

由來

1
不知又從什麼時候,什麼原由,黃家祖上竟從江西娥常大丘遷徒到雲、貴、川三省交界處的巧家縣小河鄉山保村的一座石包上安起家來。
這裡是金沙江和牛欄江交匯地帶,地質結構十分複雜,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層兼而有之;石灰岩、白雲岩、玄武岩舉目可見,金、銀、銅、鐵、錫、鉛、鋅、煤、螢石硫磺石膏、冰洲石也被歷史見證。山嶺重疊,溝壑交錯,溶洞繁多,奇觀誘人,大藥山為群山之首,巍峨聳立,四周的大紅山、轎頂山、賴石山、大海梁子、大白路梁子、九嶺崗、磨盤山綿延百里。由於峰高谷深,雲遮霧鎖,氣溫也是冷熱分明,河谷地帶氣溫炎熱可達42.7℃,而峰巔上的溫度有時竟低到零下8℃,真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共天"的感覺。灌木叢生,各種天然植物應有盡有;各類動物不計其數,是豹、獐、鹿、猴、熊、蛇的自由天地。是雲南動植物王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氏祖先就將家安在群山之首的大藥山下的一個大石包上。
傳說,當年祖上為了在這塊200餘平方米的大石頭上建家立業,不知流了多少辛勞的汗水,才將那凸凹不平的大石劈平,在上面蓋起了住房,建起了家園。背靠大藥礦物藥山,面向牛欄江,和這裡的人們一樣,喝著金沙江和牛欄江的水,享受著大藥山恩賜給人類的幸福。
由於一家人住在石包上,人們就稱那兒叫"石包上的黃家"。
至於黃家祖上於何年何代,為何從江西娥常大丘遷至這雲南巧家的深山老林里來行醫,黃家的後代誰也說不清楚,至今仍是一個謎!
也許,這兒是一塊行醫的風水寶地。
自黃家祖上來到這巧家地界,雖然日子過得很清貧,但事業還是很興旺的。
他們以大藥山為基地,採集這兒的植物藥礦物藥動物藥、默默地以醫濟世。以修陰功積德為宗旨,發展和完善著"黃家醫圈"。
日久天長,人們都說這黃家有祖傳秘方,吃了他家的藥,可以長命百歲,八百里外都有人到這深山裡登門求醫。
為什麼這黃家醫術會聲譽大震呢?
首先來講,黃家對祖傳醫術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甚至是犧牲自己同胞骨肉而相傳繼承下來的呢。
黃家從行醫後的第一代老祖公起,就立了一條誰也不可抗拒的家規家法,那就是為了祖傳家醫能嚴嚴肅肅,一絲不苟,順順利利地一代一代傳下去,使絕招不致泄露,只給一子傳授家醫。
如此家規,從老祖公那兒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延續下來了,誰要違抗,祖傳家醫的絕招是絕不向下輩露一字的。
絕招就是絕招,而且是在老祖公將去世時,才傳授給獨子……
那是神聖而又不可違抗的時刻。
在那若干若干年前,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就要去世了。在臨要咽氣前,他才把爺爺的爺爺,也就是那唯一讓其接家醫的一子叫到面前,把門關上,讓其跪下,這才上氣不接下氣地向兒子傳授那不可泄露的絕招。傳授後,待爺爺的爺爺一字不錯地重述完一遍,又向老祖宗發誓說;"頭可砍,命可丟,'醫圈'決不可泄!"後,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才安然地閉上眼去了。
又過了若干年,爺爺的爺爺也要去世了。同樣也在臨要咽氣前,才將接家醫的那個兒子叫到面前跪下,單獨向他傳授那不可泄露的絕招。傳授後,同樣待兒一字不錯地重述一遍,又向老祖宗發誓後,爺爺的爺爺也才安然地閉上眼去了。
爺爺的父親去世時,也都跟爺爺的爺爺那樣死法,都一個模式。那絕招沒交待完都不會閉眼的。
這就是黃家對待家傳醫術的態度。他們就是在這深山老林里,一代一代這樣傳下去的……
黃家祖上還信仰"百龍會"。這百龍會在當時的意義,是以修陰功積德為宗旨。由於這緣故,黃家不論給誰看病,是從不收一分錢的。雖然家境很貧寒,也決不以醫來貪求他人一厘的。只有在每年陰曆四月十九日,"百龍會"節這天,才收人們送的禮物,而且是送什麼收什麼。可是來的都是貧窮人家,又能送點什麼呢?
瞧吧,每逢這天,這山、那寨的人如潮水般地往黃家湧來了。當然來的也只能是附近或走天把路程的鄉鄰。至於四川、貴州那邊的人,一時是難以來到的。來人中,有的拿著一塊或半塊紅糖,有的背一升包穀或苦蕎,更多的人家是背來從四川地界買的成都的香和紙錢。他們說:"今天朝祖,謝謝你家了。我們手長袖子短,不好意思了,只是來表表心意啦……"
黃家最喜歡收的還是那成都的香和紙錢。因為成都的紙錢由於鐵戳子打得很認真,不但錢印緊密,每一疊上的錢印都是打穿了的,做得精細。所以,送香火紙錢的人,擠得黃家滿院黑壓壓的。
這日,在黃家習俗中,猶如一件家庭大事。它的意義比清明、冬至的掃墓、送寒衣還重要。他們要把那四方鄉鄰送來的香火紙錢數出同等的數目,疊成若干疊,每一疊都用紙張包好,用漿糊粘好,這叫一封袱子;而後還必須端肅儀容,用小楷字在袱紙封面上寫上祖先的名字,這才搬到屋外挖好的那個大坑裡焚化。
要燒它,便又得細心而耐煩地撕開。撕破了還不好。據說,燒化了是破錢,祖先不要。每每十斤一捆的紙錢,必須用相當多的人,撕相當多的時候。所以,這天來送禮的人,向黃家祖宗磕磕頭後,大家就忙著幫焚化香火紙錢了。
那焚火的火勢之大,方圓幾里地外都能看到火球……
黃家就是這樣在那座石包包上,一代一代生息相傳,一代一代為民義務行醫。
轉眼,幾百年光景過去了,這黃家從老祖公開創的民間醫術已傳到第七代了。
第七代單傳繼承人就是黃傳貴的父親黃昌倫老醫師。
隨著時光流逝,時代向前發展,人的思想也在不斷進化。父親到了中年已是一個成熟的民間醫生了。他常常被邀出人云、貴、川等地界為人看病,眼界也比前人大為開闊。在當時形勢正處於舊中國將要崩潰、新中國即將誕生的前夕,父親的思想也受到了形勢變革的影響,所以,多生的孩子都留了下來。按他的想法,認為多生的孩子都不留家,他有點於心不忍。在這種情況下,已生下九個孩子,儘管兒多母苦,還是無憂無慮地養活著。那祖上在這方面留下的陳規陋習叫父親給揚棄了!
怎么辦?
那祖上只能單傳的家醫絕招還繼續往下傳嗎?而且又該如何傳呢?

發展歷程

----1988年3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部組織的專家論證會上,“黃家醫圈”被論證通過。
----1990年10月,在首屆中國中醫藥文化博覽會上,“黃家醫圈”榮獲了神農杯優秀獎,進而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
----1993年8月和1995年9月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和泰國曼谷舉辦的兩屆中國醫藥衛生科技成果展覽會上,“黃家醫圈”以其驚人的診斷技術,良好的治療效果,充分展現了“黃家醫圈”理論的無窮魅力及其內在價值,其系列藥品連獲12項大獎,震驚海內外。
----1997年8月,繼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與全國二十三家地方電台對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黃傳貴---黃家醫圈第八代傳人》一書聯播之後,中國中央電視台一、四、八頻道又播出了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黃家醫圈》,頌唱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一曲讚歌……
----2003年11月,由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在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組織專家對“黃家醫圈”的哲學理論《黃氏圈論》進行論證,再次獲得通過。

理論

黃氏圈論》屬於中國古代哲學,但由於它最後歸於醫理,用以解析生命和指歸醫療,所以又是一部醫學基礎理論之作。
黃氏圈論》提出“中生萬物”的概念。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產生於“中”,“中”是宇宙發生的起點,萬物萌發的原力,運動平衡的中樞,變化轉歸的依據。《黃氏圈論》(第三)說:“中生萬物,中為物源。萬物歸中,中為物極。萬物有中,中為分合。”“狹義的中是指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生與歸。廣義的中是指事物存在的中界,如陰陽之交“交”為中,陰陽之分“分”為中,東西南北“立”為中,夾江兩岸“橋”為中,一分為二“分”為中,合二為一“合”為中,正負與零“零”為中,天地與人“人”為中,物神與性“性”為中,“中”自始至終存在於事物的內部。”從而也就成為哲學體系的核心。以“中”為起點,把萬物的存在、變化、發展、轉歸、終結過程,歸結為“和存、相稱、離殺、轉歸”四個方面。轉歸不是消失,不是滅亡,而是變化,是生的再現,於是物質不滅,運動不息。
《黃氏圈論》認為“萬物有命”。這是一種廣義的生命觀,是一種對生物鏈的深層次的認識。其中“人命乃萬命之首命”,即“人為萬物之靈”,使“圈論”的哲學命題緊緊圍繞“以人為本”展開,自然地進入到“圈論”中的“醫論”,成為《內經》之後另外一個中醫學或民族民間醫學的基礎理論。
《黃氏圈論》提出自然界任何生命都具有兩個生命體和三個世界。“兩個生命體”直擊“物質與精神”這個哲學的根本命題。“三個世界”即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和命(性)源世界。如果說哲學是研究世界觀的科學,那么,《黃氏圈論》對命(性)源的認識以及命源和精神之間的獨到見地,應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早期發現之一。

內容介紹

《黃氏圈論》的理論是在以“中”為核心、以“天地八字”和“生命八字”為內外環境的哲學思想指導下建立的。
----《黃氏圈論》的內容極為豐富,包涵天、地、人、道、兵、武、醫、雜等八大領域,其哲學觀是以“中生萬物”為核心,以“圈、網、族、形、數、向、力、時”為內容的“天地八字”,從哲學的角度闡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和存、相稱、離殺、轉歸的過程,不僅反映了事物的客觀存在和內部聯繫,而且揭示了古典的、靈變的時空觀。其生命觀是以“萬物有命”為核心,以“物、神、性、氣、血、道、光、溫”為內容的“生命八字”,從生理角度探索人體生命科學的內涵。從整體而言,乃是闡明天、地、人及其相互關係的有別於傳統中醫學理論的另一種認知和另一種表述和學術體系。而“黃家醫圈”則是《黃氏圈論》在醫學實踐套用中的重要體現,是哲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的醫學理論體系,是《黃氏圈論》思想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醫學領域的經驗總結,是黃氏哲學思想與醫學實踐的高度統一。“黃家醫圈”的主要內容是“內外合一、五診合參、分圈施治”,核心是“脈”。黃氏家傳的“千步脈”共1521步,“百病均在其中”,是“圈圈”學說在人體的綜合反應,其妙無窮。
----“黃家醫圈”在實踐中獲得極大的成功,影響遍及國內外。
----“黃家醫圈”集天地之靈氣,樹生命之旗幟,融自然與生命為一體,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無論在診斷、治療、還是康復、保健方面,都展現出了它無窮無盡的魅力。
----從八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黃家醫圈”早已不再是一種封閉落後的家傳性、地域性的醫學文化,更不只是一種家族濟世謀生的手段。作為一項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偉大事業,黃家醫圈已在美國、德國、日本、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和我國的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建立了學術交流或經濟合作關係。在國內已有89個科研協作網點,在雲南創辦了“雲南省南疆醫院”、“雲南黃家醫圈製藥有限公司”、“東方民族民間醫藥學院”、“雲南中醫藥中等專業學校”、“雲南黃家醫圈中醫藥研究所”、“黃家醫圈專業委員會”、“中國黃家醫圈網站”、“黃家醫圈旅遊諮詢中心”等,現已形成集醫療、科研、教學、生產、行銷、網路、食療、旅遊等為一體的集團化產業,並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黃家醫圈”正以無限的生機,在黃傳貴的帶領下,迎來更加輝煌美好的明天。

黃傳貴

黃傳貴,男,彝族,雲南巧家人,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主任醫師,專業技術三級,文職二級。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其為軍內外著名中醫藥腫瘤專家。歷任雲南陸軍預備役步兵師醫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專家,全軍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全軍第三、四屆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全軍第八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醫藥專業委員會委員,成都軍區中醫學會副會長,成都軍區第十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雲南省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中國法學會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理事等職。
榮譽稱號
曾榮立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二次,榮獲“全國邊遠地區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第二屆中國時代十大新聞人物”、“中國十大科技英才”、“首屆中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專家(金獎)”、“第三屆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全軍中醫藥工作先進個人”、“寮國人民軍友誼獎章”、“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成都軍區‘七·五’和‘八·五’勞動模範”,軍隊中醫藥技術能手”等獎勵及榮譽稱號。
個人成就
他為了要“變家寶為國寶,變家傳為國傳”,以“雲南民族民間醫藥學院”和“雲南省中醫藥中等專業學校”為基地,培養民族民間醫藥學後繼人才。兩所學校13年來共畢業了3600多學生,現有在校生4000餘人;創辦並擔任《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誌》社長、主編。
他是我國民族民間醫藥學的倡導者和開拓者。他首次提出了中國民族民間醫藥是中國傳統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份;主張中國醫學的模式為:中國傳統醫藥學(中醫藥學、民族醫藥學、民間醫藥學)和現代醫藥學(傳統醫藥現代化、西方醫學中國化、東西方醫學結合化)。
他組織攻關的“黃家醫圈”理論項目獲首屆中國醫藥文化博覽會《神農杯》優秀獎。他曾發表過多篇有影響的論文,其中《淺談民族民間醫藥學在中國當代醫藥學中的地位及發展》,奠定了民族民間醫藥學的理論基礎,並榮獲“世界傳統醫學優秀論文金獎”;他著有《黃氏圈論》、《黃家醫圈概論》、《黃峭山大傳》,參與編著並出版發行了《雲南中藥志》、《中草藥功效歸類大全》、《民族民間醫藥外治大全》、《藥用動物與植物》等著作。其中《黃氏圈論》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著作)優秀獎、《雲南中藥志》第一卷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醫史文獻圖書及醫學工具書銀獎。
他開發的民族民間醫藥“黃氏抗癌粉”單味主藥抗癌活性研究及抗腫瘤作用實驗研究獲科技進步三等獎,“黃氏包塊方抗癌系列藥品”、“黃氏保肝沖劑”、“黃氏胃仙丹”在’93印尼和’95泰國舉辦的中國醫藥成就及實用技術展覽會上榮獲12枚國際金獎。組織研究開發的72箇中醫藥項目,47項分別獲軍隊和地方院內製劑,2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級星火三等獎,3個藥品獲國藥準字號,2個藥品獲雲南民族藥批號,2個消毒劑獲國家生產批號,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4項獲國際獎,57項獲國內獎。
他以《黃氏圈論》為臨床指導,以祖傳醫學融合傳統醫學,結合現代醫學,在開拓民族民間醫藥事業的道路上不遺餘力,努力打造“黃家醫圈企業品牌造福社會。他對民族民間醫藥事業發展的光明前景寄以無限的希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