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壽臣

黃壽臣

黃宗漢,(?—1864)字壽臣,福建晉江人,清朝大臣。道光十五年進士,歷山東、浙江按察使,甘肅布政使,雲南巡撫,四川總督,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等職。後因黨肅順等,革職永不敘用。

基本信息

生平

道光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兵部主事,充軍機章京。歷員外郎、郎中,遷御史、給事中。二十五年,出為廣東督糧道,調雷瓊道,歷山東、浙江按察使。鹹豐初,巡撫吳文鎔薦宗漢可重用,遷甘肅布政使。二年,擢雲南巡撫,未之任,調浙江。值試辦海運,湖郡漕船淺滯,改留變價,虧銀三十餘萬兩,布政使椿壽情急自縊。宗漢疏請原米隨新漕運京,允之。三年,粵匪犯江寧,調浙江兵二千名赴援。江寧尋陷,宗漢赴嘉興、湖州籌防,疏言不可僅於本境畫疆而守。於是分兵赴江蘇、安徽境內協防,詔嘉其妥協。尋上海匪起陷城,請海運改於劉河受兌。時江南大營需餉甚鉅,宗漢貽書向榮,通盤籌算,請於江蘇、浙江、江西三省確定每月額數。榮據以上聞,文宗韙之。

擢四川總督。給事中張修育疏言:“宗漢治浙,布置合宜,未可更易。”詔不允。會因數月未奏事,降旨詢問,以疾為言,詔斥之,議降三級調用,加恩降二品頂戴,仍留總督任。五年,馬邊夷匪為亂,平之。遵旨遣松潘鎮總兵德恩以兵二千援荊州,又調兵四千赴貴州剿苗,並協餉十萬兩。六年,復因久無奏報,命將軍樂斌查奏,以痰疾聞,下部議降調,命來京另候簡用。補內閣學士,兼署刑部侍郎、順天府尹。

廣東軍事起,葉名琛被擄,授宗漢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時廣州為英人所踞,巡撫柏貴在城中為所脅制。民團四起,文宗因徐廣縉等前拒英人入城,賴紳民之力,欲復用之,命在籍侍郎羅惇衍、京卿龍元僖、給事中蘇廷魁治團練。惇衍等號召鄉團,得數萬人,戒期攻城,卒無功;又禁華人不得受僱為洋人服役以困之。

八年春,各國遣人赴江蘇投書致京師大學士訴粵事,請遣大臣至上海會議;且言逾期即赴天津。詔仍回廣東候宗漢查辦,而英、俄兩國兵船已泊吳淞。宗漢過江蘇,總督何桂清堅留在上海開議,宗漢不可,遽去;取道浙、閩,調兵不可得。及至廣東,敵兵已犯天津。宗漢駐惠州,惟恃聯絡民團,出示空言激勵,為英人所禁格,不能遍及。既而天津和約成,俟償款六百萬兩分年交畢,始退出廣州,粵民愈憤。英領事宣布和議,新安鎮鄉勇殺其張示者數人,遂發兵陷新安。民團大舉攻城,初勝終挫,懸賞格購洋官首,亦僅時伺隱僻,有所殺傷而已。宗漢外怵強敵,內畏民嵒,不能有所措施。泊大學士桂良等至上海議稅則及換約事宜,將與商交還廣州,向宗漢詢近狀,輒不答。而英人以既議和,民團復相仇殺,來相詰問,且揭團紳告示載諭旨有異,必欲去宗漢及三團紳。桂良等疏聞,詔責宗漢捕偽造諭旨之人,罷其通商大臣,改授何桂清。英使額羅金猶不愜,遽率艦赴廣東。九年,遂復有天津之役。尋調宗漢四川總督,召至京,改以侍郎候補。十年,署吏部侍郎,尋實授。四川京官呈請飭赴四川督辦團練,不許。

結局

宗漢與載垣、端華、肅順等交結。十一年,穆宗即位,載垣等獲罪。少詹事許彭壽疏劾宗漢與陳孚恩、劉昆並黨肅順等,蹤跡最密。詔曰:“黃宗漢本年春赴熱河,危詞力阻迴鑾。迨皇考梓宮將回京,又以京城可慮,遍告於人,希冀阻止。其意存迎合載垣等,眾所共知。聲名品行如此,若任其濫廁卿貳,何以表率屬僚?革職永不敘用,以為大僚軟媚者戒。”並追奪前賜御書“忠勤正直”扁額。同治三年,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