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謨

黃嘉謨

黃嘉謨(1916-2004)筆名貝林,福建晉江潘湖湖口田洋人。1936年任藝華影業公司編劇,編寫電影劇本《化身姑娘》,《喜臨門》等。1944年為中聯等影片公司創作電影劇本《鳳還巢》。另外,1933年底黃嘉謨發表的《硬性影片與軟性影片》一文,首次提出“軟性電影”理論,認為“電影是軟片,所以應當是軟性的”。該理論推崇影片的藝術性和娛樂性,抨擊左翼電影內容空虛、貧血。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黃嘉謨 黃嘉謨

黃嘉謨(1916-2004)筆名貝林,福建晉江潘湖湖口田洋人。1936年任藝華影業公司編劇,編寫電影劇本《化身姑娘》,《喜臨門》等。1944年為中聯等影片公司創作電影劇本《鳳還巢》。另外,1933年底黃嘉謨發表的《硬性影片與軟性影片》一文,首次提出“軟性電影”理論,認為“電影是軟片,所以應當是軟性的”。該理論推崇影片的藝術性和娛樂性,抨擊左翼電影內容空虛、貧血。

黃嘉謨五福兄弟 黃嘉謨五福兄弟

附家族世系:1世天麟黃權-2世黃仕龍-3世均玉黃福-4世黃長遜-5世黃真賜-6世黃尚德-7世黃天倫-8世黃日章-9世黃一魯-10世黃魁南-11世黃振宇-12世黃錫袞(又名炳朱)-13世黃芳琮-14世黃志商-15世黃正秋-16世黃高升-17世黃伯愛-18世黃鴻恩--19世黃滄海-20世黃嘉謨-21世黃乃昱

個人生平

黃嘉謨是中國著名電影編劇,電影理論家、“軟性電影”理論的主要提倡者,筆名貝林。1916年生於福建晉江潘湖湖口田洋後遷隨母遷居廣西都安,聰明早慧,根據蘇曼殊的小說《斷鴻零雁記》改編為九幕悲劇,1925年由廈門思明報社出版,1928年由上海第一線書店再版。1929年,上海水沫書店出版他翻譯的美國現代短篇選集《別的一個妻子》,內收《別的一個妻子》(S.Anderson)、《邂逅》(J.Hopper)、《維也納的熏炙品》(H.W.Brecht)、《兩個殺人者》(E.Hemingway)、《北地艷跡》(O.LaFarge)等5篇小說;上海中華國民拒毒會出版他編寫的六幕話劇《芙蓉花淚》。青年時代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政治學專業,接觸國家檔案,洞悉列強侵華陰謀,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外事局為翻譯官。

黃嘉謨家鄉歇馬廟 黃嘉謨家鄉歇馬廟

三十年代,黃嘉德任上海聖約翰大學教師。黃嘉德、黃嘉音、黃嘉謨兄弟所編的《西風》以介紹西方文化為主,除文藝小說外,多半是翻譯美國雜誌文章,模仿美國《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黃嘉謨活躍於上海的編劇界,擔任電影《三星伴月》編劇。1933年3月,與劉吶鷗等人創辦了《現代電影》月刊,身為現代派作家,宣稱“電影是給眼睛吃的冰激凌,是給心靈坐的沙發椅。”堅持電影的“軟片”性質,推出《花燭之夜》、《化身姑娘》、《人道》和《粉紅色的夢》等影片。在《現代電影》《矛盾》月刊、《明星半月刊》發表《現代的觀眾感覺》《電影之色素與毒素》《最近國片一覽》《映畫〈春蠶〉之批判》《中國有聲電影與當前的音樂問題》等文章。但在當時便遭到左翼影評人的嚴厲批評,更被後來大陸的正統電影史所排斥。

1933年底發表的《硬性影片與軟性影片》一文,復旦大學博士後盤劍2005年發表《娛樂的電影論-黃嘉謨的電影觀》指出:“雖然‘軟性電影論’者並不是沒有特定的政治意識和傾向,但‘軟性電影論’本身卻絕非只是一種政治意識和傾向的表達,其中可能還包含著一種可能更接近電複印件質的藝術觀念,和更具現代性的大眾文化意識,可能對我們今天的電影和文化建設有所啟示的觀念和意識。”

1936年任藝華影業公司編劇,編寫電影劇本《百寶圖(1936)》《喜臨門(1936)》《海天情侶(1937)》《滿園春色(1937)》《化身姑娘(1939)》《王先生夜探殯儀館(1940)》等。1944年為中聯等影片公司創作電影劇本《風還巢》。擔任《王先生夜探殯儀館》編劇。《王先生》最早由天一影片公司1934年根據葉淺予同名連環漫畫改編而成,主演湯傑為了與漫畫中的王先生形象逼肖,還特意拔掉了三顆門牙。1935—1940年,接連拍攝《王先生的秘密》《王先生過年》《王先生到農村去》、《王先生奇俠傳》、《王先生生財有道》《王先生吃飯難》、《王先生與二房東》、《王先生與三房客》等,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拍攝影片最多、延續時間最長的系列喜劇電影。

抗戰勝利,奉派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廣西分署。1947年,調台灣省政府社會處專員,轉勞工保險部主任,主編《勞工保險月報》。

1955年,擔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籌備處助理研究員,參與外交部檔案之整理。鑒於英美對台灣煤礦之覬覦,撰《甲午戰前台灣之煤務》。見美國官商與日本之協謀台灣,撰《美國與台灣》。痛英國之窺伺滇黔,誘我邊氓,撰《滇西回民政權的聯英外交》。凡此三書,勾稽故紙,搜秘海外,徵引之富,考證之詳,使幽昧隱蔽之國際史實,一一闡明,學界蜚聲。1966年,晉升研究員,擔任研究所圖書館長。

1989年,先生屆齡退休,然著述之志不衰,移其愛國之心於桑梓,發為文章,於廣西人物政務,發潛德之幽光,明一代之掌故,刊載於《廣西文獻》季刊,世多稱之。白崇禧晚年,自述生平,然憂讒畏譏,未能暢所欲言。先生取材於政府公報、各地報紙,編成《白崇禧將軍北伐史料》,都二十餘萬言。八桂子弟之血,染於五嶺及山海關間者,久已為人淡忘,得先生此書而碧光復燦,其功不僅在史學而已。

2004年4月26日逝世,享年88歲。與夫人李月淑有子女四人:長子黃乃昱,國立政治大學學士,美國伊里諾州立北區大學碩士,服務於美國商界。孫黃光睿、黃光宇,均就學美國。長女黃雪葒,畢業於台灣大學,任職於台大附設醫院。次女黃韻笙,畢業於政治大學,任郵政分局長。三女黃韻霜,畢業於台灣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附家族世系:1世天麟黃權-2世黃仕龍-3世均玉黃福-4世黃長遜-5世黃真賜-6世黃尚德-7世黃天倫-8世黃日章-9世黃一魯-10世黃魁南-11世黃振宇-12世黃錫袞(又名炳朱)-13世黃芳琮-14世黃志商-15世黃正秋-16世黃高升-17世黃伯愛-18世黃鴻恩-19世黃進財-20世黃滄海-21世黃嘉謨-22世黃乃昱

著述涉及文史理工眾多領域,被收入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專刊的有《甲午戰前之台灣煤務》(1961,1982再版)《美國與台灣》(1966)《滇西回民政權的聯英外交》(1976)主編《中美關係史料/光緒朝》(1988)、《白崇禧將軍北伐史料》(1994);刊載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的有《中國對歐戰的初步反應》(1969)《馬沙利使華的活動》(1973)《英人廈門小刀會事件》(1978)《美國與台灣:一七八四至一八九五》(1979)《石達開幼子的結局問題》(1980)《馬君武的早期思想與言論》(1981)《台中縣及南投縣有關台灣史料史跡的初步調查報告》(1984)《清季的廣西邊防》(1985)《清代前期的廣西邊務》(1989)《廣西新軍與辛亥革命》(1992)被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叢書的有《勞聲寰先生訪問紀錄》(1988)《潘宗武先生訪問紀錄》(1992)。還有論文《中國電線的創建》,(《大陸雜誌》第36卷第6、7期合刊,1968)等。

參與電影

鳳還巢 (1944)

王先生夜探殯儀館 (1941)

化身姑娘 第三集 (1939)

化身姑娘 第四集 (1939)

海天情侶 (1937)

並蒂蓮 (1937)

滿園春色 (1937)

喜臨門 (1936)

百寶圖 (1936)

化身姑娘 (1936)

歌曲作詞

何日君再來

歲月悠悠

懷春曲

相思曲

長亭十送

雲裳仙子 (一,二) 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