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格納[著名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麥格納[著名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麥格納[著名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麥格納國際,又譯作曼格納、瑪格納、邁納等,總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之一,也堪稱全球最多元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世界500 強企業。2011年全球銷售額287億美元。作為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公司在全球共設有294 家工廠、87個工程、研發和銷售中心,擁有超過11萬名員工,服務於北美,南美,墨西哥,歐洲,南非和亞太區等26個國家和地區。麥格納的產品能力包括內飾系統、座椅系統、閉鎖系統、金屬車身與底盤系統、鏡像系統、外飾系統、車頂系統、電子系統、動力總成系統的設計、工程開發、測試與製造以及整車設計與組裝。麥格納在中國已設有18個工廠、6個工程研發中心,擁有近八千名員工。而旗下所有的產品事業部如麥格納座椅、麥格納內外飾、麥格納車鏡(前稱唐納利)、麥格納閉鎖、麥格納斯太爾,卡斯馬國際,麥格納動力總成,麥格納電子等均已在中國設有製造工廠及工程中心,公司在華總部設在上海。

基本信息

公司歷史

1957 年Frank Stronach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倫多開創了一個名為Multimatic 的衝壓工作坊。這位奧地利出生的創業家非常積極的開創事業,並以獲得車用遮陽板支架的契約進入汽車行業。公司開創的第一年裡就增加了10 名員工,這就是後來的麥格納國際。今天,麥格納是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領航者,是在多倫多證交市場和紐約證交市場上市的上市公司。麥格納在全球有數以萬計的員工在工廠或是研發中心工作。作為全球最多樣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的產品涉及設計和製造全方位的內外汽車部件系統。在歐洲,麥格納還為客戶提供整車的設計和總裝。

大事記

20世紀50年代- 公司雛形

1957年 - Frank Stronach 先生成立了一家名為Multimatic.的一人模具公司,第一年銷售收入為13, 000加元

20世紀60年代-進入汽車行業

1960年-與通用簽訂了第一個汽車配件契約

1969 年- Multimatic 與Magna Electronics 合併,年度銷售收入10,000,000加元

20世紀70年代 – 多樣化經營

1973 – 公司改名為 Magna International Inc.(麥格納 國際)

1976 - 1979 – 麥格納推行產品多樣化戰略,並按照產品種類劃分了不同的分支

1979- 年度銷售額超過150, 000,000加元

20世紀80年代 – 成長

1981 – 麥格納決定放棄在航空工業和防禦設備行業的發展而專注於汽車行業,年度銷售額達到2億加元

1986 – 麥格納銷售額達到10億加元

1988 – “員工憲章”( Employee's Charter)正式推行,明確了麥格納的公平工作環境的承諾

20世紀90年代 - 創新

1990 to 1991 – 麥格納取消非戰略運作分支,進行重組,並達成20億加元的銷售額

1992 –麥格納在紐約證交所上市

1995 – 麥格納開創了流體成型技術,並將 Tesma International Inc.成為獨立上市公司

1996 to 1998 – 麥格納開始在歐洲的發展

1998 – 麥格納將 Decoma International Inc.成為獨立上市公司,專注於塑膠外飾.麥格納還併購了 Steyr-Daimler-Puch, 一家全球領先的具有整車組裝能力的公司

1999 –福布斯雜誌稱讚麥格納是全球首要的汽車配件公司

21世紀 – 主動進取

2000 –10月,麥格納宣布成立 Magna Steyr group, 是一家全球首要的從事整車工程設計和小批量整車組裝的供應商

2000 – 12月,麥格納銷售額達到100億美金.

2001 – 8月,麥格納旗下 Intier Automotive Inc,(內飾系統)成為一個獨立上市公司

2002 – 10月,麥格納購併了 Donnelly Corporation建立一個世界領先的外飾和內飾鏡的集團

2005- 麥格納完成了對旗下Tesma, Decoma, Intier的私有化,並達到228億美金的銷售額

Magna International China麥格納 中國

2008年—10月,麥格納卡斯馬新廠在上海安亭開業。

2010年麥格納卡斯馬長春分廠成立。

2011年-5月長沙卡斯馬在長沙經濟開發區落戶

2015年-7月:麥格納收購格特拉克

中國公司

崑山麥格納汽車系統有限公司

崑山麥格納汽車系統有限公司(Magna Closures)成立於2003 年12 月,是麥格納閉鎖系統(Magna Closures)在華投資的第一家子公司。麥格納閉鎖系統是全球汽車工業中領先的門鎖部件和電動系統供應商,同時也是在車輛整合和項目管理領域的領先者,產品範圍涉及全方位門系統,邊門模組,電動滑門系統,電子機械系統,搖窗機系統和門鎖系統。在全球11 個國家有14 個生產工廠,另建有10 個研發中心,為全球提供一流的設計、工程、項目和測試服務。主要為福特,大眾,通用,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豐田,本田,日產等提供相關配件。

崑山工廠目前有1000多人,2009年成立蘇州分工廠,企業文化歐美化,追求人性化管理。辦公室員工95%的本科以上學歷,平均年齡30歲,是一個即年輕又充滿朝氣活力的團隊。公司集人事行政,採購,製造,銷售,質量職能具全,並有自己獨立的專業研發中心和測試中心。

麥格納動力總成(常州)有限公司

麥格納動力總成(常州)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2月,坐落於常州新區科技園,總投資5000萬美元。主要從事汽車變速箱、燃油泵、發動機部件和鑄鍛毛坯件的研究、開發、製造和服務。高素質的人員,精良的設計,高品質的產品,誠信的服務是我們信譽的保證。我們的目標是超越顧客滿意。

麥格納動力總成(中國)工程中心於2006年籌建,2007年正式運轉,該中心為麥格納動力總成全球26個工程中心之一,

麥格納動力總成(常州)有限公司力於成為中國汽車動力傳動系統、動力總成集成及產品開發的領導者,針對中國地區的需求引導技術創新,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及有競爭力的工程服務

通過發展核心技術力量:

針對發動機,全驅/四驅及變速箱的強大設計,有限元分析,項目管理與試驗能力

能夠直接獲得麥格納動力總成分部在全球的各個優秀研發中心的最新的技術信息

麥格納唐納利(上海)汽車系統有限公司

Magna Donnelly (麥格納唐納利)為MAGNA國際全資子公司,是一家具有產品全球化生產能力的汽車車鏡供應商,在全球擁有27家製造工廠和產品研發基地,雇員超過8400名,分布於17個國家和地區。Magna Donnelly在全球每一個主要汽車製造基地都設有生產和客服中心,以先進的技術為基礎,努力為客戶提供卓越非凡的產品及服務。

在中國,Magna Donnelly擁有整套完整先進的產品開發系統,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精英團隊,Magna Donnelly已成為中國以及亞洲後視鏡市場的引領者。在總公司強大的國際技術支持下,Magna Donnelly將在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和研發等領域更好地發揮其強有力的優勢與良好的發展態勢。

麥格納唐納利為中國各大轎車生產廠商配套。主要客戶包括: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武漢神龍、天津豐田、長安福特、廣州風神、瀋陽中華等各大主機廠,占配套市場約80%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後視鏡市場處於領先地位。

麥格納斯太爾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斯太爾這個名字在國內汽車界可謂無人不曉,三大重汽和濰柴、杭發引進的斯太爾重卡以及發動機技術 ,讓斯太爾成為國內商用車市場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之一。很多人以為斯太爾是一個單純的重卡品牌,其實

從1926年開始生產汽車以來,斯太爾是以中高檔轎車產品著稱。早在1934年,斯太爾就與另一早期生產汽車的廠家合為一個公司,汽車品牌為斯太爾(STEYR)和PUCH。二戰結束後,為發展國民經濟,政府鼓勵斯太爾製造商用車和農業機械。在1998年,麥格納全資收購斯太爾成為其子公司,斯太爾原有的重卡產品和技術轉移到德國MAN公司,但繼續延續了在整車開發方面的優勢,可以為客戶提供汽車製造工程服務,以及大批量、柔性化生產服務。

麥格納斯太爾總部位於奧地利格拉茨,為Magna國際最大的全資子公司,是世界上領先的、品牌獨立的汽車工程服務和整車製造公司,年營業額達到40億歐元。基於其雄厚的工程背景,Magna Steyr能夠向整車廠提供汽車界最為廣泛的工程服務,現有工程師2,200餘名,主要致力於工程服務和零部件、系統、模組以及整車開發等服務領域。服務範圍包括測試、仿真和系統集成。Magna Steyr同時也為整車廠提供高級轎車、小批量轎車和變型車的生產服務、生產高峰期調整和從生產開始到結束期間的生產最佳化服務。在 Magna Steyr生產的車型有梅塞德斯賓士G系列,E系列,吉普大切諾基,薩搏93敞篷車,寶馬X3和克萊斯勒Chrysler300c,現已達到240,000台的年產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沒有自己品牌的汽車生產廠。麥格納斯太爾與奧迪、寶馬、克萊斯勒JEEP在汽車開發、整車生產、模組和零部件供應等方面都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公司建有4個整車裝配廠,為上述公司做代工生產,年產能達26萬輛乘用車,其中全球銷售的寶馬X3全部在斯太爾生產,年產10萬輛。由於生產品種繁多,裝配線均採用柔性化生產。

為了滿足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整車開發方面的需求,麥格納斯太爾於2004年6月在上海成立了其在中國的總部。2005年6月,麥格納斯太爾在武漢成立項目辦公室。為了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並擴大服務範圍,2005年底,麥格納斯太爾在長春設立了其第二個項目辦公室。2007年2月,麥格納斯太爾在上海正式註冊成立企業法人實體,公司名稱為麥格納斯太爾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旨在為中國的汽車製造商提供不同的項目支持,成為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最佳合作夥伴。

麥格納卡斯馬汽車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麥格納卡斯馬汽車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Magna Cosma 麥格納旗下全資子公司卡斯馬國際,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車金屬車身供應商,為全球的客戶提供領先的汽車車身,整車框架,底盤系統和完整白車身的開發,設計和製造,並且在該領域套用多種創新的科技例如液壓成型,衝壓,冷彎成型等。卡斯馬在全球擁有38個工廠和12個研發中心。麥格納卡斯馬汽車系統(上海)有限公司於2005年9月13日在上海安亭國際汽車城成立,公司現有一期工廠建築面積33000平方米,總投資約5700萬美元,下設亞太總部、研發中心和生產工廠。的主要產品車身零部件底盤系統、前橋、後橋、前橫樑、控制臂、拉桿等。公司在國內的客戶有主要有上海通用、南京福特馬自達、上海大眾、一汽奧迪、北京賓士等,公司的產品還將銷往國際市場。公司擁有雄厚的資金、精良的生產設備、先進的技術、完善的質量保證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檢測手段,擁有焊接、裝配等進口自動生產線和多套進口設備,能滿足各種產品生產、工藝、技術的要求。

隨著業務的發展及擴大,2010年8月25日卡斯馬汽車系統(上海)有限公司長春分公司在長春成立。她是麥格納卡斯馬國際在中國投資的第二家全資子公司,廠址位於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公司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一期投資2億多人民幣。

麥格納卡斯馬汽車系統(長沙)有限公司

長沙卡斯馬汽車系統有限公司是麥格納-卡斯馬國際在中國投資的第四家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1年5月5日,地址位於長沙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星沙工業園區),註冊資金4000萬美元,投資總額9000萬美元,公司主要經營驅動橋總成和車身、底盤等汽車相關零部件的研發、測試、製造和相關的工裝,銷售本公司自產產品並提供技術和售後服務。

中國之旅

麥格納在2004年才在上海設立中國總部的零部件巨頭,看似“遲到”,其實裝備有麥格納汽車零件的汽車早已行駛在中國的大街小巷。

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低廉的勞動力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汽車零部件集團。據統計,在全國上規模的50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中,目前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資企業,且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強企業。這些跨國公司的經營規模、技術實力和跨國經營經驗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具有參與整車企業同步開發新車型、系統開發和模組供貨能力和經驗的企業,幾乎都是世界跨國汽車集團的系統、模組級配套一級或二級供貨商。他們以其雄厚的資本、技術實力和豐富的運作經驗,很快在中國占據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儘管如此,麥格納的投資哲學歸納起來卻是“謹慎”二字,這也造就了該公司強大的現金流基礎,即使面臨巨大的經濟危機考驗,依然可以從容面對。當然,業界也曾經質疑過麥格納的投資哲學,面對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是否會丟掉一些機會?為此,麥格納亞洲區執行副總弗蘭克先生表示,“我們對待投資的謹慎,表明了我們對客戶、對消費者以及對商場的責任心。商機無限,我們的實力將最終贏得市場,而目前的發展也表明,我們已經在中國扎穩了腳跟,並且正在按照既定的方針穩步發展。”

不難發現,麥格納這一謹慎和負責的態度,最終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尊重。從客戶基礎來看,不僅是歐美和日韓的外資主機廠,中國本土客戶也日漸青睞這個國際零部件供應商。在近五年期間裡,包括一汽、上汽、廣汽、北汽、奇瑞、江淮等幾乎所有本土企業都已經與麥格納打下交道。

新能源

2010年伊始,麥格納宣布了一個全新的產品單元——混合動力和電動車部門正式成立,這個部門將整和麥格納旗下所有電動產品相關的部門,例如動力總成、斯太爾(整車工程和總裝)、卡斯馬(車身)、電子等,並面對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新能源的研發對於麥格納來說,並非是件新鮮事,早在1989年,麥格納就已經與菲亞特、大眾、寶馬等眾多知名公司合作並開發了一些項目。而新的電動車部門正是在客戶不斷要求的呼聲下應運而生,目前最為知名的項目當屬與福特共同開發的純電動版的福克斯,將於2011年上市。

麥格納中國區副總裁孫星原先生從事汽車行業20餘年,對於中國汽車行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他認為過去的五年是中國汽車行業迅速發展的五年,而今後的五年正是中國汽車行業抓住新能源的契機,邁上新台階的歷史時刻。

“作為唯一具備全面的電動和混合動力車能力的零部件公司,麥格納將全力支持中國政府和客戶,共同完成這一歷史命題。”過去的五年,對於麥格納來說,是在中國迅速發展的五年。儘管早在1996年麥格納的第一家合資廠——上海龍馬神汽車座椅有限公司就已經投入運營,並在座椅骨架和機械件方面占據了該市場的領軍地位,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各個系統的發展還是在2000年之後的十年時間裡。2002年,麥格納在中國設有四個工廠、擁有1500名員工,然而,除了座椅系統和後視鏡系統外,其他產品線尚未進駐。2004年,麥格納上海總部正式成立,也由此開始了在中國市場的大規模拓展。

如今,麥格納在中國已設有17個工廠、6個工程研發中心,擁有近5000名員工,分布在全國13個大中城市,而旗下的包括座椅、車鏡、門鎖、內飾、電子、車身、動力總成、整車工程八大產品線悉數呈現,這足以充分說明了麥格納近五年在中國的發展態勢。

謹慎

中國配套市場是全球最開放的市場之一,比起日本和韓國的配套市場,中國配套市場的進入難度可謂天壤之別。來自歐系、美系、日系、韓系的零部件一級供應商都有機會在中國打入其他成熟市場不易進入的整車廠採購體系中去,部分美系和歐系供應商則充分享受到了在中國客戶中的多元化成果。

而據業界人士透露,麥格納已經開始了與一些中國客戶的頻繁接觸,並探討在新能源領域共事的可能性。看來,麥格納正期望利用其全方位的產品能力來助陣中國新能源市場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與此同時,麥格納國際公司聯席執行長Don Walker更是表示,“二氧化碳減排與改善燃油經濟性的全球性趨勢已經成為未來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我們將致力於加強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包括驅動電機、發動機控制單元、充電器、電動泵、電傳動系統和鋰離子電池組等產品,而我們的整車、電池組以及輕量化技術經驗也增強了我們在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領域的綜合能力。”

創新

據波士頓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跨國零部件企業在研發、本地化採購、製造與銷售這四大重要環節上的本土化程度遠高於整車廠。隨著外資在中國本土化的深入,他們在中國將越來越根深蒂固,並將進一步擠壓定位高技術產品、尤其是高技術總成產品的本土廠商的生存空間。所以,一旦跨國公司將中國作為全球生產基地之一時,他們將會進一步加大其研發的投入,將中國的研發中心建立成其全球多極研發中心之一,成為其全球開發體系的重要部分。

談及創新,有人會說麥格納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產品創新史與客戶增值史。麥格納之所以有今天的巨大成就,與其每個產品線的創新突破是分不開的。眾所周知,麥格納產品線較為廣泛,除了專業的輪胎和車窗玻璃,麥格納不具備單獨的生產之外,幾乎所有汽車上的產品麥格納都能夠提供。麥格納國際中國區執行總監雷偉泰先生早在2008年北京車展期間就對自己公司在中國的布局如數家珍,“目前,在中國除了我們的外飾系統和頂篷系統還沒有大的動作外,所有其他產品在中國都有廣泛的產品布點,像我們的後視鏡工廠,幾乎中國所有的整車製造商都是我們的客戶。”

看來,做一個普通的供貨商不難,難的是可以一直以自己的技術和創新實力去贏得客戶。毫無疑問,如果說整車廠創造了輝煌的汽車品牌,零部件巨頭們則是以實力支撐輝煌的幕後英雄。

企業連結

麥格納國際是全球最多元化的汽車系統供應商之一,向轎車和輕卡客戶提供設計、開發、生產汽車系統、總成、模組和零部件,工程並裝配整車,提供直到車輛售前各個階段的服務內容,客戶遍及北美洲,歐洲,亞洲,南美洲和非洲。麥格納國際產品能力包括設計、工程開發、測試和製造汽車內飾系統、座椅系統、閉鎖系統、金屬車身和結構系統、鏡像系統、電子系統、外飾系統、動力總成系統、車頂系統及整車工程、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系統以及總裝系統。如今,麥格納國際在25個國家設有238家製造廠和79家產品開發、工程和銷售中心,擁有大約72500名員工。

*2005年,麥格納推出第一款米拉概念車,亮點在於使用了環保天然氣動力,併兼有超高的運動性能和堅固的輕型設計;

*2007年,麥格納推出第二代米拉概念車,擁有獨特的頂篷系統,在一輛車上展示了四種不同的頂篷設計;

*2008年,麥格納在北京車展上推出了米拉阿爾卑斯混合動力概念車,該車擁有緊湊的車體,具有為集成不同類型駕駛方式而特別設計的車身,意味著其卓越的全路面適應性和用途的廣泛性,並且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100克/公里;

*2009年,麥格納在日內瓦汽車展上推出了米拉創新家族中的最新成員——米拉電動車Mila EV,它通用性強,且完全適合日常使用,此款電動車所基於的創新平台可立即用於量產車的開發,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真正的電動車的批量化生產;

*2010年,麥格納將在北京車展上進行米拉電動車Mila EV的中國巡演,探討與中國客戶的合作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