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十大名片

麗水十大名片

“麗水十大名片”的推選由市民投票定奪,開展此項活動旨在對麗水的千年歷史文明進行一次發掘、提煉,也是對麗水歷史文化精粹的一次集成和張揚。

簡介

“麗水十大名片”的推選由市民投票定奪。開展此項活動旨在對麗水的千年歷史文明進行一次發掘、提煉,也是對麗水歷史文化精粹的一次集成和張揚。從而喚起麗水人的自豪感,增強自信心,激發全市人民“和諧融入,跨越發展”的熱情和激情。 “麗水十大名片”評選活動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提名階段。從2006年5月18日到農曆二〇〇六年六月初五。按照景區景點以及旅遊勝地類、標誌性建築及地名類、人物與文化類、名牌名企以及特產類、稱謂及其他類共5大類別,在海選提名的基礎上共確定50張準名片。第二階段:投票階段。從7月1日到8月1日,根據市民的投票結果選出25張名片。第三階段:評審階段。從8月1日到8月15日,由評審團以投票的方式評出“麗水十大名片”。
“麗水十大名片”是麗水性格和特質的高度概括。名片評選的原則是:第一,知名度。第二,美譽度。第三,代表性。第四,獨特性。第五,時代感。換句話說,名片既要能反映麗水的自然、人文、歷史、現實;同樣能代表這個城市的形象、氣質和品格;它要能引領這個城市的發展、進步、和諧;更要能體現這個城市的精神、內涵和追求。
2006年9月6日,麗水十大名片評選活動塵埃落定,在評審團33位成員的熱烈討論和論證中,“中國攝影之鄉”、“浙江綠谷”、“古堰畫鄉”、“香菇之源”、“中國木製玩具城”、“納愛斯”、“仙都”、“中國畲鄉”、“龍泉青瓷·寶劍”、“青田石雕”脫穎而出,成為麗水的十大名片。

中國攝影之鄉

麗水-中國第一個攝影之鄉,地處浙江省西南,與閩交界,面積1.7萬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鳳陽山、百山祖均為國家級生態保護區。甌江--麗水的母親河,浙江省第二大江,她不僅撫育了240餘萬麗水人民,更是滋潤了一大批的攝影藝術家。八百里甌江是一道獨特的自然風景線。甌江帆影、漁舟唱晚、畲家風情一直為中外攝影家所鍾情。欣賞浙江綠谷的美麗山川,感受濃郁的畲族風情,體驗藝術之鄉的魅力。

浙江綠谷

麗水,又叫“浙江綠谷”。她位於中國浙江省的西南部,與中國市場經濟發源地之一溫州相鄰。麗水古稱處州,始名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歷為州、郡、路、府駐地,是浙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區設在蓮都區,下轄蓮都、龍泉、青田、縉雲、松陽、遂昌、慶元、雲和、景寧九縣(市、區),總面積1.7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8萬。
麗水資源豐富、生態優良、山清水秀、風光優美。麗水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試點地區。森林、水能、綠色產品、礦產、野生動植物等占全省首位。全市森林覆蓋率79.1%,被譽為“浙南林海”和“華東天然氧吧”。八百里甌江貫穿全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陽山--百山祖、九龍山等浙江綠谷“十大峽谷”和“十佳景點”神奇而美麗,是科學考察、觀光旅遊、休閒養生的最佳去處。
麗水古蹟眾多、文化燦爛。有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遂昌好川文化;有宋代中國五大名窯之一的龍泉青瓷哥窯遺蹟;有1500年歷史的古代水利工程通濟堰;有北宋時期的松陽延慶寺斜塔;有明代著名劇作家、《牡丹亭》作者湯顯祖的故居。有享譽國內外的民間工藝品龍泉青瓷、寶劍,青田石雕,遂昌黑陶。還有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全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景寧。攝影和“巴比松”油畫獨具魅力。“中國攝影之鄉”使麗水成為攝影藝術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麗水處於上海浦東經濟開發區輻射帶,基礎設施完善。全市以330國道為主線,11條省道為骨幹的高級或次高級公路網路基本形成,通車裡程達4400餘公里,金麗溫高速公路、330國道、金溫鐵路穿越而過。與溫州機場和萬噸級海港緊緊相連。全市已實現了通訊傳輸光纜化電視交換程控化,並開通公眾數據通訊網。全市電力形成22萬伏主網架,各縣(市、區)11萬伏網路的電力輸變系統進入大電網。
麗水極具後發優勢。以納愛斯為代表的特色工業,如竹木加工業、電力工業、醫藥工業、皮鞋羽絨業等脫穎而出。食用菌、水乾果、茶葉、高山蔬菜等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綠色產品不斷集聚,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文明安定,生活環境日益完善。2001年GDP、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等指標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在“生態立市、綠色興市”戰略要求下,按照“發展綠色經濟,培育優勢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城市”的發展戰略,正在建設“秀山麗水、浙江綠谷”戰略目標。目前,麗水正成為華東最有發展前景的地區之一。

古堰畫鄉

古堰畫鄉,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是原麗水市委書記樓陽生在談及大港頭區域文化產業項目定位時首先提出的。“古堰”首先表明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公元505年(距今1500年)的通濟堰,還有千年古鎮、古樟、古村落。其次,形象地表達了該區塊真山真水,自然古樸的江南古鎮的美麗風貌。“畫鄉”突出了文化特色和發展定位。這裡有省內外著名的“麗水巴比松”畫派和專業美術寫生創作基地“在水一方寫生創作中心”。“古堰畫鄉”區塊在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省級文明城區和中國攝影之鄉蓮都區的碧湖鎮和大港頭鎮,核心區塊包括大港頭鎮區、坪地、堰頭、保定範圍,文化積澱深厚,氛圍濃厚。

香菇之源

中國香菇,最早產於龍泉、慶元、景寧三縣山區。浙南山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高林密,特別是菇材林資源豐富,歷來盛產香菇。
龍慶景香菇原是野生的,大約在元代開始人工栽培,種菇技術代代相傳,出產的香菇鮮艷富有光澤,菌褶密厚,菌柄粗短柔軟,菇體均勻乾燥。

中國木製玩具城

雲和縣擁有山林面積1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4%,是浙江省杉木、油茶基地縣之一。豐富的林業資源還成就了雲和縣的傳統產業-木製玩具業,已形成原材料供應、造型設計、定牌加工、零部件製造、包裝裝潢等專業分工協作的生產體系。 全縣11.04萬人口有兩萬多從事木製玩具,木製玩具產業產值十二億元,占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百分之五十。
木製玩具業是雲和的傳統產業、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雲和木製玩具業歷經三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以鮮明獨特的風格在全國同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聞名的玩具工藝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雲和木製玩具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七、八十年代,一批二輕、鄉鎮集體企業依託本地資源優勢,轉產木製玩具,開創了雲和木製玩具生產的“先河”;九十年代,個體、私營玩具企業興起, “千家萬戶”產業實現雲和木製玩具業量的擴張,並於1994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木製玩具之鄉”,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為雲和縣題詞“中國木製玩具城”。進入新世紀,雲和縣按照提質與擴量並舉的方針,推出“中國木製玩具城”整體品牌,努力最佳化發展環境,以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推動企業向園區集聚,促進企業管理和技術創新,木製玩具行業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競爭力不斷提高,進入了新一輪高速增長期。2003年,國家輕工業聯合會正式命名雲和為“中國木製玩具城”。
經過近年來的迅速發展,雲和木製玩具業初步形成頗具區域特色的“集群優勢”。全縣雲集了500多家木製玩具生產廠商,產品遠銷歐美、日本、香港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位居全國各縣市同行業之首,占據全國木製玩具出口額的90%,在國際市場享有美譽。
浙江雲和工業園區簡介
雲和縣木製玩具特色工業園區2001年實施開發,同年被列為省級特色工業園區、省級鄉鎮工業專業區和省重點工程;2005年3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工業園區,4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認定。
園區總體規劃用地9.7平方公里,其中城西工業園區規劃7.9平方公里,城東金屬加工園區1.8平方公里。目前,工業園區已建成2.18平方公里,累計完成投資17.83億元;園區管理企業257家,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年產值15億元。59家企業通過ISO9000認證,14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5家企業通過了ISO18000安全體系認證,2家企業通過了ICTI國際玩具協會商業行為守則認證,3家企業通過FSC森林體系認證,4家企業成功申報浙江省綠色企業,2家企業通過省級清潔生產審核。
園區實現了道路、電力、電訊、供排水、排污、土地平整等“五通一平”,區內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服務齊全。浙江雲和工業園區距金麗溫高速公路40KM,正逐步建設成為雲和接軌長三角、技術合作、服務管理和對外開放的新平台。

納愛斯

納愛斯集團是專業從事洗滌和個人護理用品的生產企業。前身是成立於 1968年的地方國營“麗水五七化工廠”,1993年改制為股份公司,2001年組建集團。納愛斯在改革開放中長足發展,自1994年以來,各項經濟指標連年穩居全國行業榜首, 肥皂、洗衣粉、洗潔精三大產品全國同行業銷量第一,是全國洗滌行業的“龍頭”企業。
集團總部設在華東地區的浙江麗水。在華南的湖南益陽、西南的四川新津、華北的河北正定、東北的吉林四平和西北的新疆烏魯木齊分別建有生產基地,在全國形成“六壁合圍”之勢,是目前世界上最具規模的洗滌用品生產基地。市場網路遍及全國各地,設有50多個銷售分公司。多種產品已進入歐洲、非洲、東南亞、美國、紐西蘭、大洋洲等地區和國家。
集團技術力量雄厚,設備精良,擁有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與專利,自主開發了“納愛斯”、“雕”、“超能”、“西麗”等品牌。 其中,“納愛斯”、“雕”牌為中國馳名商標,並分別成為中國香皂、洗衣粉行業標誌性品牌。雕牌洗衣粉、雕牌液體洗滌劑、雕牌肥皂、納愛斯香皂同為中國名牌產品,雕牌洗衣粉、雕牌液體洗滌劑、納愛斯牙膏、超能液體洗滌劑同為國家免檢產品。
2006年11月,集團一舉全資收購英屬中獅公司麾下香港奧妮等三家公司及所屬的“百年潤發”、“西亞斯”、“奧妮”品牌的獨占使用權或所有權,為收購智慧財產權的實踐和自主創新以及企業的更大發展拓展了新的途徑。
集團誠信經營,榮獲“全國輕工業優秀企業”、“全國輕工業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輕工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以及“全國文明單位”、“誠信示範企業”、“ AAA級信用企業”、“國家生態工業示範點”等殊榮。
為適應國內外形勢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集團始終堅持“只為提升您的生活品質”的企業經營宗旨,朝著“轉型、突破、升級”的方向,為把納愛斯打造成世界級企業而努力。
納愛斯,是nice的中文譯音,其意為“美好”。表示納愛斯要生產美好品質的產品獻給天下人,祝願天下人美好、幸福!

仙都

仙都,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峰岩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跡為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閒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

中國畲鄉

畲族是我國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們自稱“山哈”。這個名稱,史書沒有記載。唐代,居住在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少數民族被泛稱為“蠻”、“蠻僚”、“峒蠻”或“峒僚”。南宋末年,史書上開始出現“畲民”和“拳民”的族稱。“畲”(She),意為刀耕火種。解放後,改稱為“畲族”。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畲族人口數為709592。畲族極少部分使用畲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90%的畲族操接近於漢語客家方言的語言,但在語音上與客家話稍有差別,有少數語詞跟客家語完全不同,也有部分操閩南語。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全國只有一個畲族自治縣,她位於浙南山區,景寧畲族源於唐永泰二年(766),從閩遷居浙西南時落戶景寧,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因此,景寧又稱為中國畲鄉。

龍泉青瓷·寶劍

龍泉,因劍得名,憑瓷生輝!龍泉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邊境,東臨景寧雲和,西接福建浦城,素有“甌婺入閩通衢”、“驛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境內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龍泉鳳陽山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江(蘇)浙(江)第一高峰,山上鳳陽湖為浙江第一高湖。龍泉歷史悠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人文薈萃。龍泉還是世界香菇栽培發源地、中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縣、中華靈芝第一鄉和浙江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食用菌產業強縣。古代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
龍泉寶劍,相傳創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歷史。民間廣泛流傳著歐冶子鑄劍的故事。龍淵也是龍泉劍最初的名字。據傳有一次歐冶子汲水淬劍,忽然出現了“五色龍紋”,七星斗像,人們就將鑄劍的地方稱為“龍淵”,把劍稱為“七星龍淵劍”。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淵諱,便把“淵”字改成“泉”字。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在龍泉已經有130多家青瓷企業,從業人員5000多人,龍泉當地有130多家青瓷企業,從業人員5000多人,湧現出了徐朝興毛正聰、夏侯文、張紹斌4位國家級青瓷大師(3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位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10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28位高級工藝美術師。

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是指以青田石為材料雕制而成的中國傳統工藝品。青田石產於中國東部浙江省青田縣,這裡歷來被人們稱為“中國石雕之鄉”。
青田石雕以其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廣為人們所喜愛,享有“在石頭上繡花”的美 青田石雕
譽。
青田石雕是民間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所謂歷史,當然不能將“女媧補天遺石下凡變成青田石”的民間傳說算在內,現在可以查證的最早作品是1989年江西新幹縣出土的吳越文化的文物--殷商時期的“玉羽人”。該文物系青田石雕刻,棗紅色,通高115厘米,造型奇巧,刻工精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青田石是我國名石,不僅是雕件的藝術載體,而且是印材首選佳料。據《青田縣誌》記載,元時“趙子昂始取吾鄉燈光石作印”,從明代中葉開始大彰於世,並登上文人雅士之室。篆刻大家文彭以青田石作為印材替代金屬、牙骨,從此,石材刻印應運而生。青田石為我國篆刻藝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劃時代貢獻。
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氣,細膩精巧,形神兼備。基調為寫實而尚意;手法有圓雕、鏤雕、浮雕及線刻;工序分相石,開坯,粗雕、細雕、封蠟、潤色等。石雕藝人們根據石材的特點展開構思,因材施藝,依色取俏,化“腐朽為神奇”,使青田石雕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山口和方山是青田石雕的搖籃。青田石分布很廣,而以山口為中心;青田石種類上百,而以山口燈光凍封門青、封門三彩、黃金耀最名貴。當代著名篆刻家韓天衡在一篇序文中寫道:上品的 青田石雕
青田石本身即是藝術品。無論質地凍或非凍,石性皆清純無滓,“堅剛清潤”,“柔潤脫砂”,最適於受刀和抒發刻家靈性,是古來一流印人最中意、最信賴的首選印材。
青田石雕受世人青睞,不僅因為雕藝精湛,更因為它的載體青田石的名貴。一位詩人題詩讚青田封門凍石道: 閱盡封門億萬春,修成正果賽黃金。女媧遺石今猶在,玉潔冰清似佳人
青田石雕發展迅速,截止2009年從事石雕創作、生產、經營的已有2萬多人,產值達數億元。作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譽海內外。
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雕藝人和欣賞者們共同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有生命、有靈魂的藝術。其魅力是其他任何藝術不可替代的,豐富的文化積澱使青田這座濱江古城更具神采。乾百年來,它讓人嚮往,令人喜愛,給人啟迪,把美麗和幸福賜給熱愛它的知音。
青田石雕是青田人的驕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