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市博物館

鹹寧市博物館

鹹寧市博物館位於鹹寧市永安南門橋洞外。博物館新館擬建於溫泉金桂大道(浮山辦事處旗鼓村一組),占地30.53畝,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總投資8000萬元,將於2009年6月份動工建設,2010年底可竣工投入使用。

基本信息

設計理念

鹹寧市博物館鹹寧市博物館

博物館設計方案延續了“楚泉韻玉”的原設計理念,對原方案的造型和功能進行了最佳化。造型上採用更加簡練和集中的手法,整個建築體量主要由下部的方形基座和上部的圓形主體構成。下部的方台形基座承襲了中國古代楚地高台建築的形制,體現了歷史文化特色和傳統的紀念風格;上部的淺白色圓形體量有“楚泉韻玉”中“玉珏”的形象寓意,是對鹹寧博物館地域文化特點的表達。

寓意

鹹寧市博物館鹹寧市博物館

“楚泉潤玉”,將擁有古老歷史的鹹寧喻為一枚質樸的古玉,並賦於動感的水幕景觀,暗示著中華第一泉的魅力。2009年3月4日,鹹寧市博物館設計方案敲定,博物館呼之欲出。

鹹寧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銅鼓為代表的商周青銅文化,以赤壁之戰為代表的三國文化,以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向陽湖文化名人村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在湖北省乃至中國都有著廣泛影響;民間歌舞、音樂、剪紙、布貼,嗚嘟、高筒提琴等民間文學藝術特色鮮明。

建築功能

市博物館整個建築功能將主要分為兩大部分:方形基座圍繞圓形主體,主要布置附屬功能用房及文物收藏技術用房,前半部對外服務,後半部分為內部使用;中心圓形體量部分主要為展覽和公共空間;圓形主體內主要展廳布置在中庭四周,中庭採用圓形玻璃採光頂,博物館公共大廳光線充足,圓形主體與方形基座相交處採用虛接,留出三角形庭院,既有利於採光通風,又將綠化景觀引入室內,形成宜人的內部環境。

珍貴館藏

弩機

弩機弩機

出土地:赤壁市三國古戰場遺址赤壁市赤壁鎮同心村

文物等級:國家一級

收藏館:赤壁市博物館,鹹寧市博物館

弩機,現存展於赤壁市博物館內。弩機具有機械性,是我們的祖先為獵取食物和攻擊、防禦敵人最早、最先進的“機械槍”。

1960年,赤壁修築長江防洪堤時,在三國古戰場遺址周邊取土,在一座古墓內,發掘出三件青銅質的弩機(見上圖)。弩機長16.5厘米,厚3.5厘米,望山高9.2厘米,手柄7厘米。其形狀似蜻蜓,由主梁、望山、手柄、箭梢等組成。這種弩機上安裝一副射箭的弓。望山主要控制箭的方向和射擊對方的準確度。一次發射一支箭。射距約260米左右,通過考古專家鑑定,它是東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時期鑄造的。

鹹寧市博物館鹹寧市博物館

1973年,赤壁鎮同心村村民建房時又在一座漢墓發現了二件弩機,也是銅質的。但比東周鑄造的弩機更科學、更機械化了。有人認為是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時,孫權與劉備聯合破曹,諸葛亮研究發明的新弩機。新弩機與東周弩機外形一樣,全長13.5厘米,厚3.3厘米,望山高7.6厘米,手柄6厘米,略小於東周弩機。它主梁是空心,空心內安裝一個活動的葉卡輪,能轉動,用於控制速度,一次可連發十支箭,射距提高到約500米左右(見右圖)。同時出土的另一件弩機上刻有“東吳呂蒙都督部下陳文和將軍用”,現存放於鹹寧市博物館。1991年中國軍事博物館調去收藏一件。此二種弩機經文物考古專家鑑定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弩機弩機

“沉沙折戟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人類從原始社會走向奴隸社會,生產力不斷地提高。隨著人類掌握了冶銅技術,生產工具也日益進化。軍隊在戰爭中為減少傷亡,準確、有效地打擊對方,就把治銅技術套用到戰爭中,除鑄造劍、戟、戈、矛和日常生活用品外,在原有的弓箭上,發明銅製的機械器具——弩機,使弓箭在古代戰爭中能遠距打擊敵人。

這幾件弩機,標誌著我們祖先的智慧和才華,它要比世界其他國家遠程射擊武器早幾千年的歷史。同時,也充分證明了赤壁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爭要地。

館長

黃大建

地址

(圖)鹹寧市博物館

鹹寧市博物館位於鹹寧市永安南門橋洞外。博物館新館擬建於溫泉金桂大道(浮山辦事處旗鼓村一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