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安區桂花鎮

鹹安區桂花鎮,隸屬於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是中國桂花之鄉,位於鹹寧市東南部,距市區12公里,離省城武漢僅90公里。全鎮13個行政村、221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200平方公里,人口4.3萬人。境內盛產桂花、茶葉、木材、楠竹。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境內山清水秀,奇洞疊出,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基本信息

鹹安區桂花鎮

桂花鎮位於鹹安區東南部,全鎮國土面積173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209個村民小組,5776戶。2002年人均純收入1650元。境內群山疊宕,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交通發達,通訊快捷,是舉世聞名的“中華桂花之鄉”。
交通便利,通訊快捷。該鎮距市區僅24公里,離省城96公里。106國道、鹹通公路穿境而過,國際二級水泥路面直達火車站和京珠高速。鎮內建有電信機站5座,其中聯通機站2座,移動機站2座,“小靈通”業務也將在近期建成。便利的交通環境和快捷的通訊設施為我鎮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給我鎮經濟發展帶來了無限的發展商機。
資源豐富。 桂花鎮境內有三大特色資源:桂花、白雲石、自然生態景觀。一是獨特的桂花資源,我鎮桂花素以面積大、品種全、產量高、花質好、古桂多而著稱。2000年國家林業部、中國花卉協會正式命名為“中華桂花之鄉”。全鎮現有桂花面積1萬畝,成林桂花樹20多萬株(其中百年以上古桂3000多株),有金、銀、丹、鐵、四季、月月桂等9個品種,年產鮮花20萬公斤。發展桂花具有經濟、生態雙重效益,也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桂花系列產品如桂花露、桂花米灑、桂花蜂蜜、桂花浸膏等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二是豐富的白雲石礦產資源。我鎮境內的蓮台山是一條約10公里長的白雲石岩裸露帶,白雲石儲量在1.19億噸以上,礦區構造簡單,平均含量達21%以上,開發價值很大。我們充分發揮這一特色優質資源,大力招商引資,發展白雲石礦產業。去今兩年引進開發商4家,投資700萬元建成年產量50萬噸的生產線。三是秀美的生態旅遊資源。碧波蕩漾的南川水庫和鳴泉水庫,奇石怪異的鳴水泉洞,莊嚴肅穆的功偉烈士陵園、巧奪天工的吳剛雕塑群、天香雲外飄的桂花園遙相呼應,加上神奇美麗的故事傳說,構成我鎮獨具特色的旅遊勝景圖,被人們喻為“嫦娥迷戀的地方”。依託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經濟是鎮委、鎮政府今後發展的主攻目標。南川水庫成水面積大(45平方公里),周圍群山環繞,植被良好,島嶼星羅棋布,庫區氣候宜人。重慶金桂湖生態環境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於2002年與我鎮簽訂了總投資6個億左右的60年開發契約,第一個子項目金桂島將於2004年“五·一”前投入運行。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一是水電資源豐富,電網設施健全。境內有11萬伏的變電站一座,建有中小型水力發電站7座,年總發電量為1100萬千瓦。全鎮24個行政村的電網改造已全部完成,電力供應非常正常和充沛。有小(二)型水庫總計9座,有日供10噸水水廠1個。豐富的水電資源為我鎮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帶來了具大的發展潛力。二是小集鎮建設初具規模。2002年投資100餘萬元對柏墩街道進行了硬化和美化,建成鎮政府至中學的功偉路和1公里桂花街,街道兩旁統一規劃了居民小區。城鎮人口吸納率、農村居民城鎮化率進一步擴大。三是路網建設不斷完善。全鎮村級公路總長90餘公里,24個村村級公路基本拉通,特別對鳴泉路、南五路等鄉村主幹道進行了拓寬和修復,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況。由於我鎮經濟基礎薄弱,還有大部分村村級公路路況沒有得到改善。

經濟發展思路和前景

我鎮確立了依託桂花、白雲石、生態旅遊三大特色優勢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三大支柱產業,以三大支柱產業帶動全鎮各業發展的長期經濟工作發展思路。境內的三大資源優勢正在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年產萬噸的白雲石項目可年創利稅500萬元以上,南川水庫的開發將極大地促進庫區經濟的發展,桂花苗木的蓬勃發展給農民找到了一把致富的“金鑰匙”;還有“生生生川”磚茶廠的復活,竹製品的投產,這些極大地促進桂花經濟的發展。
在保護和大力發展三大資源的基礎上,加大對桂花資源深加工和精加工的開發和探索,進一步擴大“生生生川”牌青磚茶的規模,提高其品味和知名度;加大對豐富的林木、楠竹資源、白雲石資源、鳴泉水庫自然景觀等資源的招商引資和開發力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