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骨笛

鷹骨笛,又稱鷹笛或骨笛,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吹奏樂器。新疆巴楚縣脫庫孜薩來遺址曾出土一件北朝時期(公元四至五世紀)的骨笛(殘)。塔吉克族稱那依,柯爾克孜族稱卻奧爾。

簡介

用大鷹的翅骨製成,長約25、管徑1.5厘米。管內中空,兩端皆通,管下端開三孔。製作時,先將骨肉剔淨,鋸掉兩端骨節,磨平上下管口,去髓。兩端管口呈橢圓形,上口較大,下口較小,從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鑽一直徑0.7厘米(稍呈橢圓形)音孔,共三孔。笛身雕刻圖案花紋或題字為飾。多用於盛大節日和婚禮場合,也為歌舞、叼羊、賽馬等伴奏。樂曲有《塔里要吾里》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