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市人民公園

鷹潭市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原名鷹潭公園,1957年正式興建。後由市政府投資近2000萬元進行改造。文化內涵更深,園林品位更高,正以新品位、新文明的嶄新形象展現在市民面前,她舒展著綠色的臂膀,擁抱著熱情奔放的市民。

基本信息

簡介

改造是一種外在的景觀,免費開放則是一份巨大的熱情。改造後的鷹潭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迎來的是比以前多幾十倍的市民,是比以前高几十倍的熱忱,是比以前更開闊的胸襟。

這裡依然是市民快樂的天堂。激情在飛揚,快樂在碰撞。散步的、休閒的、健身的,都在互相點頭微笑。這裡洋溢著笑聲,洋溢著歡樂,洋溢著文明與和諧。

這是一個原生態、古木參天、綠樹掩映的地方;

這是一個臨江而立、清風徐吹、樹聲婆娑的地方;

這是一個鼓聲響亮、歡快激越,迸發心中熱情,詮釋人與自然和諧的地方;

這是一個在人文自然環境獨特、在鷹潭人民心中有著特殊地位的地方;

公園歷史

鷹潭人民公園鷹潭人民公園

鷹潭公園是江西最大的自然公園,風光秀麗:“雄鷹舞其上,激流鏇其中”——據說鷹潭由此而得名。“鷹潭公園”名稱幾經變更。

據了解,鷹潭公園是1957年正式興建的,當時在龍頭山東面山頭建的第一座園林建築“寄意亭”,成為當時民眾的遊玩好去處。在公園中心信江邊建一座石拱橋,橋拱體中央建一座四角亭——流芳亭。

1958年,在龍頭山東部建了鷹潭鎮第一座籃球場,成為組織球賽及民眾性文藝演出主要活動場所,並以其山名命名為“龍頭山公園”。據市民桂延德老人介紹,鷹潭公園初建之時大門並不處於現在位置,而是在月湖區圖書館對面。當年在公園臨街修築了一條長500米的竹柵欄,在公園中段建一簡易大門。竹柵欄外即現公園門前丁字路口處四周都是稻田。

1959年,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鎮政府撥款在公園內開闢新景點,有“別有洞天”、“花澗觀魚”、“好鳥枝頭”、“知音壇”、“醉花蔭”等,並建成了一座簡易溫室,從而開始了公園花卉的培育。同年,“龍頭山公園”改名為“鷹潭公園”。1962年—1963年,對公園道路進行了系統改建和擴建,公園主、次幹道路形成;為方便遊客遊園休息,在公園樹林中建了水磨石桌椅;為了遊客的安全,在沿江道路上建了一條長300米的欄桿,並在此基礎上建成觀潭台。1966年,“鷹潭公園”改名為“鷹潭人民公園”,該名稱一直沿用至1989年。1989年6月28日,經鷹潭市人民政府批准,“鷹潭人民公園”恢復“鷹潭公園”的稱謂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