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形金冠頂、金冠帶

鷹形金冠頂、金冠帶

內蒙古杭錦旗阿魯柴登匈奴墓出土。頂部為一展翅雄鷹,中部為浮雕四狼與四羊圖案,下部為浮雕虎、羊、馬的冠帶。此冠帶工藝水平極高,代表了戰國時期匈奴地區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

鷹形金冠頂、金冠帶 鷹形金冠頂、金冠帶

戰國 匈奴 鷹頂金冠飾 冠高7.3cm,帶長30cm,重1394g

1972年冬,地處鄂爾多斯高原上的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阿魯柴登發現了一批極其珍貴的匈奴金銀器總計200多件,是兩千年以前匈奴王的遺物。其特點是以鳥、獸紋為主體的各式金飾牌,有虎咬牛、虎吃羊等場面,反映的圖案以馬、牛、羊、鳥為主,也有虎、狼等,在我國匈奴族考古史上是罕見的重大發現。鷹頂金冠飾是這批匈奴遺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珍品,由鷹形金冠頂和金冠帶兩部分組成。

冠飾呈半球體,其上浮周四隻狼和四隻盤角羊組成的角斗圖案。在半球體的冠頂上立一展翅欲飛的雄鷹,作俯視狀。整個冠飾構成了雄鷹俯視狼羊咬斗的搏鬥畫面。金冠帶由黃金鑄成,冠帶前部有上下兩條,中間及其末端之間有榫卯插合連線,兩端有榫卯與冠帶前部相連線,組成圓形。冠帶左右兩邊靠近人耳部分,每條的兩端分別作成臥虎,盤角羊和臥馬的浮雕圖案,其他的主體部分飾繩索紋。這套金冠飾是迄今所發現的唯一的“胡冠”。自戰國趙武靈王效胡服騎射以後,胡冠傳入中原,將冠上的雄鷹改為鵑尾,即赤雉長尾。這種冠飾應是武官所服。匈奴人都是能征善戰的兵將,可是這種鷹形金冠飾,應是匈奴王或酋長的冠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