鷦鷯賦

《鷦鷯賦》是西晉張華的作品之一。

作品原文

鷦鷯,小鳥也,生於蒿萊之間,長於藩籬之下,翔集尋常之內,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淺體陋,不為人用,形微處卑,物莫之害,繁滋族類,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得。彼鷲、鶚、鵾、鴻,孔雀、翡翠,或凌赤霄之際,或托絕垠之外,翰舉足以沖天,觜距足以自衛,然皆負矰纓繳,羽毛入貢。何者?有用於人也。夫言有淺而可以托深,類有微而可以喻大,故賦之云爾。
何造化之多端兮,播羣形於萬類。惟鷦鷯之微禽兮,亦攝生而受氣。育翩翾之陋體兮,無玄黃以自貴。毛弗施於器用兮,肉不登乎俎味。鷹鸇過猶俄翼兮,尚何懼於罿罻!翳薈蒙蘢,是焉游集。飛不飄揚,翔不翕習。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棲無所滯,游無所盤。匪陋荊棘,匪榮茞蘭。動翼而逸,投足而安。委命順理,與物無患。
伊茲禽之無知,而處身之似智。不懷寶以賈害,不飾表以招累。靜守約而不矜,動因循以簡易。任自然以為資,無誘慕於世偽。雕鶡介其觜距,鵠鷺軼於雲際,鵾雞竄於幽險,孔翠生乎遐裔,彼晨鳧與歸雁,又矯翼而增逝,鹹美羽而豐肌,故無罪而皆斃。徒銜蘆以避繳,終為戮於此世。蒼鷹鷙而受紲,鸚鵡慧而入籠,屈猛志以服養,塊幽縶於九重。變音聲以順旨,思摧翮而為庸。戀鍾岱之林野,慕壟坻之高松。雖蒙幸於今日,未若疇昔之從容。海鳥鶢鶋,避風而至;條枝巨雀,逾嶺自致。提挈萬里,飄颻逼畏。夫唯體大妨物,而形瓌足瑋也。陰陽陶烝,萬品一區。巨細舛錯,種繁類殊。鷦螟巢於蚊睫,大鵬彌乎天隅,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普天壤以遐觀,吾又安知其小大之所如?

作品信息

作者:張華

張華像張華像
創作年代:晉代
文學載體:散文

作者簡介

張華(232~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人(今河北省固安縣)。西晉文學家、政治家。西漢留侯張良十六世孫。父親張平曹魏時任漁陽太守。張華幼年喪父,親自牧羊。家貧勤學,“學業優博,圖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曹魏末期,因憤世嫉俗而作《鷦鷯賦》,通過對鳥禽的褒貶,抒發自己的政治觀點。阮籍感嘆說:“王佐之才也!”由是聲名始著。後在范陽太守鮮于嗣推薦下任太常博士,又遷佐著作郎、長史兼中書郎等職。西晉取代曹魏後,又遷黃門侍郎,吳平,封廣武縣侯。官至司空,封壯武郡公。晉惠帝時爆發的八王之亂中,遭趙王司馬倫殺害,夷三族。死後家無餘資。有二子:禕、韙。 張華愛好獎掖人才,博學多能,號稱“博物洽聞,世無與比。” 張華詩今存三十二首。有《情詩》五首,描寫夫婦離別思念的心情。還編纂有《博物志》。《隋書·經籍志》錄《張華集》十卷,已佚。明代張溥的《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收有《張茂先集》。《博物志》有今人范寧校本十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