鷗浦鄉

鷗浦鄉

鷗浦鄉,是黑龍江上游的歷史名鎮,位於呼瑪縣境的最北端,東部、東北部均瀕臨黑龍江,西面與塔河縣毗連,南部與金山、興華兩鄉接壤。鄉政府駐地鷗浦一村距呼瑪縣城公路距離為173,水上距離為 192 公里。邊境線上自富拉罕河口,下至羅家大溝,全長123公里。 鷗浦鄉共轄8個村委會,均為臨江自然村屯,主要種植小麥、大豆。

基本信息

鷗浦一稱呼表示黑龍江中歐鳥多,原為鷗浦縣,民國在鷗浦設治局,

鷗浦鄉地圖
民國十八年改為縣,屬黑龍江省,地頻黑龍江對俄界,為邊陲要地。鷗浦鄉現在被劃入被譽為“金雞冠上的寶石、黃金之鄉”的呼瑪縣。鷗浦鄉全境總面積1408.8平方公里,多為山地丘陵,沿江有小塊平原。全鄉耕地面積3.4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

變遷

鷗浦鄉黑龍江對面的俄羅斯小村
採金業在鷗浦一度盛行,20世紀初,這裡發現了大金礦,俄羅斯的淘金者、闖關東的單身漢蜂擁而至,人口驟然增多,一時間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當時黑龍江雖為中俄邊界,但邊境地區的兩國百姓可以自由往來,並無限制,史稱“開交通”。縣制撤銷後,這裡的採金業也失去了往日的繁榮,趕場子的喧鬧沉寂了,淘金人的身影消逝了,喜群聚、愛紅塵的人們都已離開,三面環山、背倚大江的鷗浦重新回復到安詳寧靜。1980年的《呼瑪縣誌》中,鷗浦鄉有3195人;到2004年的人口普查,全鄉總人口僅有1599人。這裡每年的人口都在減少,據說由於基礎設施太差,很多居民都遷到臨近的鄉鎮

人民

全鄉8個行政村、一千五百多人口中,有俄羅斯血統的就占了1/3!他們多是俄羅斯女性與中國男性結合繁衍的後代。俄羅斯的後裔們見證並參與了這裡的開發,應該說,鷗浦的歷史是俄華子孫共同譜寫。

鷗浦歷史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10月9日,內務部轉呈大總統批准,

鷗浦鄉鷗浦鄉
呼瑪縣所屬倭西門卡倫改設倭西門縣佐。黑龍江巡按使公署確定,以1915年1月1日為該縣佐實行“改設日期”,並委任卡官張興代理倭西門縣佐。代理縣佐於3月11日啟用“呼瑪縣分駐倭西門縣佐之關防”。由於倭西門距縣較遠,“遇有民刑案件,赴縣呈訴,諸多困難”,經黑河道尹呈請黑龍江省長公署批准,賦予倭西門縣佐處理司法事務的許可權。黑龍江省長公署鑒於倭西門縣佐距縣城過遠,且倭西門對岸俄其麟年克為俄之沿邊重鎮,只隔一江,地方交涉不時發生,遂於1929年1月9日發布訓令,將呼瑪縣所屬之倭西門縣佐改升鷗浦設治局,並規定2月1日為設治局成立日期。設治局駐老街基島(今鷗浦鄉政府駐地西北3公里)。同年2月14日,省長公署令,將鷗浦設治局改升三等縣。同年6月1日,首任縣長高式琦“遵令將鷗浦設治局改組成立縣政府”,駐老街基島。由黑龍江省黑河市政籌備處管轄。後經黑龍江省政府補報,內政部核議,行政院照準。東北淪陷後,1936年偽鷗浦縣署由老街基島遷至今鷗浦村,由黑河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3月,撤銷鷗浦縣,併入呼瑪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