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噪

鵲噪

鵲噪,典故名,典出《西京雜記》卷三。主要義項有:1、鵲鳴聲。俗謂喜兆。2、指鼓譟。

基本信息

典源

《西京雜記》卷三

樊將軍噲問陸賈曰:「自古人君皆雲受命於天。雲有瑞應。豈有是乎?」賈應之曰:「有之。夫目?得酒食。燈火華得錢財。乾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小。既有徵。大亦宜然。故目?則咒之。火華則拜之。乾鵲噪則餵之。蜘蛛集則放之。況天下大寶。人君重位。非天命何以得之哉。瑞者寶也信也。天以寶為信。應人之德故曰瑞應。無天命。無寶信。不可以力取也。」

釋義

鵲噪鵲噪
(1).鵲鳴聲。俗謂喜兆。

《禽經》“靈鵲兆喜”晉張華註:“鵲噪則喜生。”

《宋史·孫守榮傳》:“一日,庭鵲噪,令占之,曰:‘來日晡時,當有寶物至。’明日,李全果以玉柱斧為貢。”

(2).指鼓譟。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三:“於是日本的學術界和新聞界便鵲噪了起來。傳到我們貴國更錦上添花,竟說到西園寺和我成了至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