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鵲嶺鎮居委會

鴉鵲嶺鎮居委會始建於1965年10月,位於宜昌市東郊,是鴉鵲嶺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基本信息

湖北宜昌夷陵區鴉鵲嶺鎮居委會

鴉鵲嶺鎮居委會始建於1965年10月,地處鴉鵲嶺鎮老街50號,距鎮政府不足1公里,位於宜昌市東郊,距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70公里,距宜昌市中心城區僅有42公里,並位於當陽市、枝江市、夷陵區三縣市(區)交界之地。歷來都是商賈雲集之地,是鴉鵲嶺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鴉鵲嶺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據乾隆二十八年(1763)《東湖縣誌》記載:“鴉雀(鵲)嶺場在界嶺鋪,城東一百二十公里。”相傳,鎮域自然環境怡人,常有成群結對的喜鵲棲集於山嶺之上,故名為鴉鵲嶺。民國時期,集鎮僅有南北走向的獨街一條800米左右,在老街南門口是“一腳踏三縣”之地,籍屬宜昌、當陽、宜都三縣,故有“三不管”之說法。解放後,全部劃歸宜昌縣管轄。
鎮區世事多變。抗戰以前,周邊地區以集鎮為中心從事商業活動,集鎮上有疋頭、雜糧、百貨、副食、酒店、飯莊、茶館、屠宰等商行百餘家,街上客商雲集、物資豐富,一派繁榮景象。一九四0年農曆五月初,日軍入侵鴉鵲嶺,成為夷陵區(宜昌縣)最早淪陷的地區,侵華日軍占領五年之久,燒毀老街房屋50多棟,清代古剎梅林寺被拆毀,人民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新中國建立後,集鎮恢復活力,帶來蓬勃生機,由一條800米長的老街,發展到擁有3.88平方公里,街道有11條10459米長;集鎮功能設施配套完善,納入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示範鎮之列;工業、商業活躍,商家雲集,市場繁榮。2005年總體規劃修編,鎮區規劃範圍為北抵鴉官鐵路,東至白河,南至焦柳鐵路,西接西河,總面積5.35平方公里。正以發展食品加工為主,兼顧建材和輕化工等、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明星城鎮邁進。
城鎮人口不斷增加,資料顯示,1938年分布全鎮的城鎮人口368人;1954年838人,人口中,投資辦廠21人,興辦實業5人,從事商業168人,從事服務業12人,單位聘用管理人員40人,技術人員70人,職工93人;1984年有集鎮人口434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73人;2005年,集鎮人口120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89人,據不完全統計,工商業戶395家,年營業額超過2370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