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盛學社

漢調二黃科班。民國元年(1912),由陸軍統帥張翔初、副統帥張雲山聯名發起成立。

簡介

起源

由張雲山主辦,在西安左公祠張榜招生,並以南院門五味什字忠義祠作校舍,湖廣會館作劇場,開始營業演出。

宗旨

提倡移風易俗,宣傳民主自由。

機構

學社實行經理制,社長向三(佚名)、副社長王鬍子、吳寶卿(名旦兼總教習),下設外事(行政)、教習、勤務三個機構,並由專人負責。其中,教務處包括訓練隊和學員隊兩個部分,教練部教練有:生腳張長來,淨腳趙長善,二淨張長福,鬚生趙清平,雜腳溫長順,武小生廉長壽等關中長字輩及醜腳張忠農、侯金鐘,旦腳吳寶卿,徽調武丑包壽亭,老旦羅福娃,正旦劉福仙等,除此之外,總教習吳寶卿還於民國四、五年專赴漢中、安康接來清泰、元泰、壽泰、天泰、久泰、協泰、雙泰諸科名角一百餘人,經考試選出老生劉協滿、花臉徐福高、老旦陳壽庵、醜腳蘆半夜、妖旦姚清元等頭梢把式作為台柱,並分為二、三班,由蹺工武旦楊久琳,武生外腳郝長福等人帶領,在學社內外示範演出。武功教練由同州梆子老教練孟師擔任;文功 (唱、表)教練由著名鬚生楊喜兒、四季兒,名醜陳忠農,名小生赫三等人擔任。

發展

學社招收學員二百名,教習一年後,經多次篩選,最後出科八十餘名。計有生腳山鳴岐、劉鳴祥、趙鳴瑞,小生張鳴順、雷鳴震,武生張鳴峰,旦腳楊鳴華、李鳴桂,小旦魏鳴華、苟鳴鳳,彩旦王鳴武,老旦魏鳴廉,大淨葉鳴英,大淨老腳劉鳴鵬,醜腳蘆鳴泉、劉鳴知、小王子,司鼓江振林、周老九、田麻子;打鑼趙小鑼,鐃鈸老黃,京胡周十二,月琴老十一,胡琴小十二,大衣箱高遠,二衣箱老高等名家,成為關中派二黃在民國年間重振與延續的中流砥柱。

結局

鳴盛學社始終由軍界頭目作後盾,民國三年後,隨著袁世凱復辟計畫的實施,北洋軍閥陸建章入秦,張翔初、張雲山督軍被廢,整個學社頓失精神依託,經濟上也失去來源。民國四年十二月,袁世凱稱帝後委任皖系軍閥陸建章為威武將軍,主持陝西軍政,捕殺革命黨人,張雲山一氣致死,張翔初憤而離陝,鳴盛社遂岌岌可危。民國五年,錢松山、錢海山雖盡力周旋,使鳴盛社得以支撐,終因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因素所致難以為繼,於民國七年散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