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鳥

基本信息

簡介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首先要明白河圖洛書的意義。洛書與河圖並為河圖洛書,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奇寶,同《易》一樣,從來未被人們勘破其奧秘。因河圖洛書上均刻有星象圖,是以歷來一直被皇家列為祭天禮器而珍藏。[1]
在中國上古時代能被稱作聖人的不過寥寥幾人而已。這些聖人如何使用河圖洛書,未見文字記載。即便後來被儒家尊為聖人的孔子,也將河圖洛書的再現看得比吾已生命還要重要,以至發出了“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的千古慨嘆,由此可見河圖洛書在中國上古時代的分量。這句話的意思,大致是說,鳳凰不出現,沒有河圖(聖明的君王),我(我們)已經沒有希望了。
鳳鳥:指鳳凰,帝舜時和周文王時都曾出現,預示著時代的興盛、事業的成功
河圖:據記載,伏羲氏時代曾在黃河中出現一條龍馬,背上有一張圖,就是後來伏羲氏畫八卦時所根據的“河圖”,人們把這樣的事看作是聖明君王出現的一種徵兆
已:無法實現,沒有希望。
矣夫:語氣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