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鳳畫

鳳陽鳳畫

鳳陽鳳畫(又稱龍鳳畫)源於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鳳陽鳳畫經歷代藝人不斷創造,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和陳式,其鳳凰造型必須是“蛇頭、龜背、鷹嘴、鶴腿、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等,聚集了百鳥之長。在繪製技法上,以民間工藝色彩為主,並吸取了工筆花鳥畫的勾線敷色技法,又兼蓄年畫通俗畫風,有“五彩、素彩、水墨”的色彩表現手法,能做到雅俗共賞。鳳畫的題材很多,其中有:丹鳳朝陽、百鳥朝鳳、帶子上朝、五鳳樓、龍鳳圖、鳳攆麒麟、百鳥獻壽、四扇屏等傳統佳作,故深為廣大民眾喜愛。

鳳陽鳳畫起

前清時候,江淮兩岸有這種說法:“皖北有三絕:鳳陽鳳畫、天長天官、靈璧靈判。”據說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立即在家鄉鳳陽建造一座皇城,名曰中都城。

忽一日從天邊飛來一隻五彩鳳凰,金光閃閃,祥雲繚繞,香風習習,那鳳凰鳴叫數聲,在皇城上空翱翔一圈,遂飛到城南一座小山上落下,這小山卻正是朱元璋父母的墓丘(今為明皇陵)。

全城百姓都扶老攜幼爭相觀看。可巧,人群中有一位號稱“神筆張”的畫師將鳳凰模樣畫了下來,自此,專以畫鳳為業,開設畫店,傳經授藝,並在每年春節繪製幾幅精品獻給朱元璋,馬娘娘尤為喜愛,總是掛在後宮大殿上,率領眾嬪妃焚香朝拜,祈禱富貴、吉祥。

鳳陽鳳畫特點

鳳陽鳳畫的造型特點和表現手法獨具一格。繪製鳳的形態時,畫者心中默誦口訣:蛇頭、龜背、九尾、十八翅、鷹嘴、雞爪、如意冠,如有偏離或某處不到位,都不夠格稱為正宗鳳陽鳳畫。

鳳有三種:一是墨鳳———全身以黑墨濃淡深淺畫成;二是素鳳———在墨鳳基礎上,僅用少許綠色或青色藍色並外加金泥,勾勒和圈點鳳身的局部花紋、翎眼等;三是彩鳳,即塗染大紅大綠大青大紫,交織形成鮮麗耀目、五彩繽紛的圖案。畫上的圖章也有區分。明人和清代有三種大印章分為“品”字形蓋在畫面上方正中央,一是“鳳陽畫印”———這種印章各畫店都有,隨買隨蓋;想蓋“鳳陽縣印”,必須具有相當面子或買通掌印的人方能蓋到;“鳳陽府印”則更難蓋到。一張鳳畫如能三種印章齊全,說明這張畫已經過官方鑑定,畫的身價一下增長百倍。

鳳陽鳳畫發展史

明清兩代,鳳陽府城內有數十家鳳畫店,盛行時期鳳畫師近百名,他們都聚在東街,人們稱為“鳳凰街”。藝人何以熱衷此行?原來,鳳陽府當時是中都所在地,十分繁華,外地凡來打官司告狀、趕考的文武舉子、跑生意的商賈以及瞻仰帝都的遊客,離去時都喜買鳳畫帶走。一些官府老爺為了拉關係或巴結上司,也常常成批購買鳳畫作為饋贈禮品。黎民百姓更是喜而愛之,逢年過節都張掛鳳畫以圖吉利。就連後來義大利在鳳陽的天主教傳教士,一位名叫錢神父的碧眼金髮老外,也曾兩次以昂貴的價格買了二百張百鳥朝鳳和丹鳳朝陽帶回國。就在那時,北平一個那拉氏的後人,聽說鳳陽鳳畫很出名,就拿了一張當年慈禧太后親筆畫的“鳳戲牡丹圖”來鳳陽比高低,哪知興沖沖而來,灰溜溜而去。怎的?據健在的90高齡鳳畫老藝人王德鑫回憶說:“慈禧太后畫的鳳不像鳳,像只老公雞。”

民國時期,軍閥連年混戰,鳳陽陷於兵荒馬亂中,鳳畫店由原先數十家跌為三四家。“七七”盧溝橋事變,鳳陽很快淪陷,鳳畫店全被焚毀。戰後雖有華姓和尹姓兩戶支撐門面,然而因賣不出去而被迫關門,鳳畫至此絕跡了。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幾位鳳畫老藝人———李鳳鳴、華先榮、王德鑫、尹傑成等請到文化部門專畫鳳畫。1956年,又專程送京觀摩學習,並與著名國畫家陳半丁、於非闇、葉淺予等人交流經驗,切磋技藝,同時,還將他們精心繪製的大批優秀作品送往合肥,請省里國畫界名流配景,進而裝裱收藏,期間,老藝人們收了3名徒弟,鳳畫從此有了繼承人。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鳳陽又先後成立了鳳畫研究所、中山鳳畫院,新老鳳畫家們意氣風發。如今,鳳陽鳳畫正以絢麗多彩的風姿進入千家萬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