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池寺

鳳池寺

在西望山八大寺廟中,鳳池寺是其中最有名氣的寺廟之一。 據民國《息烽縣誌》記載:“鳳池寺又名木皮庵。西北西望山天風嶺東麓鳳凰池右側鳳凰澗上,明代建。崇禎間(應為永曆間)語嵩、瞿曇兩次改建。清雍正十年,僧洪亮重修。鹹同亂毀。光緒間,僧法華重建。” 該寺的前身木皮庵,語嵩時就為佛教場所,大約在道光之後漸稱鳳池寺,也稱鳳池禪寺。

基本介紹

在西望山八大寺廟中,鳳池寺是其中最有名氣的寺廟之一。

據民國《息烽縣誌》記載:“鳳池寺又名木皮庵。西北西望山天風嶺東麓鳳凰池右側鳳凰澗上,明代建。崇禎間(應為永曆間)語嵩、瞿曇兩次改建。清雍正十年,僧洪亮重修。鹹同亂毀。光緒間,僧法華重建。”

相關歷史

該寺的前身木皮庵,語嵩時就為佛教場所,大約在道光之後漸稱鳳池寺,也稱鳳池禪寺。據一九三四年法化和徒孫遍恆修復的廟碑記載,該寺開山第一世祖上語下嵩和尚,第二世師祖上宗下風和尚,第三祖師上紫下林和尚,創基建殿,重塑金像;第四世祖上洪下亮和尚,對照寺碑,依據語嵩創建木皮庵譜系傳佛心印淵源法海,遍界弘通。推算法華之上少了六世的記載,傳佛心印,即紹隆正宗,淵源六個字輩的沒有記錄,這時,恰好是在鹹同亂期。

紹隆 正宗

在今鳳池寺西南角的鳳凰窩,有道光辛卯(1836)年鳳池寺脫化第41世天賢清明和尚的塔碑,塔碑建於道光十六年,從天賢清明和尚法弟所撰的天賢清明和尚塔志看出,天賢清明和尚作為臨濟正宗第41世傳人,也曾經修整過鳳池寺,並重塑佛像。根據清雍正十年(1732)龔尚竣《西山鳳池木皮庵碑記》所說鳳池寺在語嵩之後,到雍正時期經過兩次修建,一次是承傳語嵩法乳的宗風佛定修建,他“共易木皮”以致“殿宇輝煌,塑像莊嚴,掃煙塵而佛法大振。”第二次是洪亮和尚修建,從1720年至1732年12年間,洪亮“由區捐以至募化,無事不以修整為心。”到雍正十年已經是“基殿莊嚴,佛像威嚴。”

鳳池寺經過鹹同戰亂後,幾近荒廢,到了光緒年間,法字輩住持法華又組織木匠馮唐興、李義全等同建了鳳池寺,並在1916年完工,即今天所存的鳳池寺上下殿和兩邊廂房。

法華所建鳳池寺得以保存,主要是70至80年代在鳳池寺建立了麻風院,因有麻風病人居住,才避免了大規模人為破壞,但原寺廟鍾、鼓、匾額、對聯等已在文革時期和後來日子裡相繼被人破壞。據說,鳳池寺曾經遭受過洪災,傳說金鐘塘的金鐘就是被洪水衝去的。又據當地吳學忠等人介紹,現在寺前的護法,也是當時洪水衝到鳳凰澗中去後,九十年代當地民眾才抬上寺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