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鱺魚

鰻鱺魚

鰻鱺(《日用本草》) 體細長,前部呈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體長約40厘米左右。頭長而尖。吻部尖而平扁。眼小,位於頭的前郎。眼間隔寬,約等於吻長。鼻孔每側2個,後鼻孔接近眼的前方,前鼻孔成小管狀,位於吻端的兩側。⑦治男婦一切虛勞弱症:大鰻魚不拘幾斤,水洗淨,蒸籠鋪荷葉,將鰻魚放上蒸一炷香取起,去頭、尾、骨,搗爛,入炒熟山藥末,丸如梧子大,曬乾,加薄荷,磁器收固,勿走藥氣。⑤治蜎心痛:鰻鱺魚淡炙令熟,與患人吃一、二枚。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鰻鱺魚鰻鱺魚

體細長,前部呈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體長約40厘米左右。頭長而尖。吻部尖而平扁。眼小,位於頭的前郎。眼間隔寬,約等於吻長。鼻孔每側2個,後鼻孔接近眼的前方,前鼻孔成小管狀,位於吻端的兩側。口大而闊,口角達於眼的後緣。下頜較上頜略長,唇厚,上下頜及犁骨均具細齒。鰓孔小,位於胸鰭基部的前方。側線完全,鱗細小而長,隱藏於表皮內。體表多粘液體。背鰭長而低,起點距臀鰭較距鰓孔為近。臀鰭長而低,起點緊接於肛門的後方。胸鰭近圓形,無腹鰭,尾鰭短,和背鰭及臀鰭相連。體背部灰黑色,側上緣微綠,腹部白色。

生活在江河和湖泊中。到一定年齡,於秋天入海產卵。食物以小魚、蟹、蝦,蚯蚓及水生昆蟲等為主。分布長江、閩江、珠江流域及海南島。

本動物的骨(鰻鱺魚骨)、血(鰻鱺魚血)、脂肪(鰻鱺魚膏)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

肉每100克含水分76克,蛋白質14.5克,脂肪8克,灰分1.4克,鈣166毫克,磷211毫克,鐵1.8毫克;維生素A3000國際單位。B1_10微克,B2_100微克,尼克酸6.0毫克,C_15毫克。從肌肉還分離得肌肽和鵝肌肽。在18~22℃放置1晝夜,含揮發性鹼性氮13.7毫克%,揮發性還元性物質36.0微克當量/克,組織胺(2.2毫克%及顯著量的丁酸。魚身粘滑液含多糖;多糖中,含葡糖胺0.65毫克,半乳糖膠6.5毫克,葡糖醛酸0.16毫克%。鰻肝含維生素尤其豐富,例如每100克含A15000國際單位,B1_300微克,B2_500微克。

性味及歸經

甘,平。

①《別錄》:"味甘,有毒。"

②《食性本草》;"寒。"

③《日華子本草》:"平,微毒。"

④《會約醫鏡》:"甘,平,微寒。"

歸經

①《本草求真》:"入肝、腎。"

②《本草再新》:"入脾、腎二經。"

功用主治

補虛羸,祛風濕,殺蟲。治虛勞骨蒸,風濕痹痛,腳氣,風疹,小兒疳積,婦女崩漏,腸風,痔漏,瘡瘍。

①《別錄》:"主五痔瘡瘺,殺諸蟲。"

②《食療本草》:"療婦人帶下百病,一切風瘙如蟲行。"

③孟詵:"熏痔。患諸瘡瘺及癧瘍風,長食之甚驗。腰腎間濕風痹常如水洗者,可取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補益。濕腳氣人服之良。"

④《日華子本草》:"治勞,補不足,殺蟲毒惡瘡,暖腰膝,起陽,療婦人產戶瘡蟲癢。"

⑤《日用本草》:"補五藏。治一切風疾,腸風下血。"

⑥《綱目》:"治小兒疳勞及蟲心痛。"

用法及宜忌

內服:燒炙研末或煮食。

宜忌

病後脾腎虛弱,痰多泄瀉者忌服。

①寇宗?amp;#93;:"動風。"

②《日用本草》:"腹下有黑斑者毒甚。與銀杏同食患軟風。"

⑧《木草經疏》:"脾胃薄弱易泄者勿食。"

④《本草求原》:"脾腎虛滑及多痰人勿食。"

⑤《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熱發病,孕婦及時病忌之。"

選方

①治骨蒸勞瘦及腸風下蟲:鰻鱺魚二斤,治如食法,切作段子,入鐺內,以酒二盞煮,入鹽、醋中食之。(《聖惠方》)

⑦治男婦一切虛勞弱症:大鰻魚不拘幾斤,水洗淨,蒸籠鋪荷葉,將鰻魚放上蒸一炷香取起,去頭、尾、骨,搗爛,入炒熟山藥末,丸如梧子大,曬乾,加薄荷,磁器收固,勿走藥氣。空心薄荷湯或酒下三、四錢。(《經驗廣集》鰻魚丸)

③治五痔瘺瘡,殺蟲:鰻鱺魚一頭,治如食法,切作片炙,著椒、鹽、醬調和食之。(《食醫心鏡》)

④治鼠瘺:鰻鱺魚四兩(炙令焦黃),野豬皮四兩(炙令焦黃),瞿麥一兩,蟾蜍一枚(炙黃),斑貓三十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黃色),臘月豬脂五合(煉成者),巴豆十五枚(去皮、心膜,紙裹壓去油)。上藥除豬脂、巴豆外,搗羅為末,用豬脂、巴豆和搗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米粥飲下二丸,覺者當寒熱,不覺者,來日平明更服三丸,稍稍增之,慎熱飲食,當有煩悶。(《聖惠方》鰻鱺魚丸)

⑤治蜎心痛:鰻鱺魚淡炙令熟,與患人吃一、二枚。(孟詵《必效方》)

名家論述

①《本草經疏》:"鰻鱺魚甘寒而善能殺蟲,故骨蒸勞瘵,及五痔瘡瘺人常食之,有大益也。"

②《本草匯言》:"鰻鱺魚,消疳治瘵,殺諸蟲之藥也。如癧瘍瘺痔,及風濕腳氣痹痛人常食之,漸漸獲效。性雖有毒,以五味、蔥、姜、椒、韭烹製得宜,食之又能補腎臟,壯虛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