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中街道

鯉中街道

鯉中街道組建於1980年,位於泉州市鯉城區中心地帶,下轄12個社區居委會,轄區總面積2.1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萬人。

基本信息

交通狀況

鯉中街道交通便捷,東起溫陵路貫穿305國道,西至城西路與泉永公路接通,南臨塗門街、新門街,北望東西兩街,所轄12個社區分別與泉州市中心城區的交通主幹道中山路、南俊路、九一街、新華路縱橫交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人文景觀

鯉中街道歷經滄桑、名人輩出。如:明朝神宗年代立身廉潔、治政愛民,官拜禮部尚書李廷機。開泉州登科第之先河、福建登甲第第一人歐陽詹。北宋政壇上德高望重的政治家曾公亮。歷任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為相的留仲至。明神宗年代官拜御史詹仰庇。平定“三藩之亂”有功,官至水師總兵、提督的萬正色。清康熙十二年率軍統一台灣,官至水師提督、封靖海將軍、靖海候的施琅。清嘉慶十九年進士、欽點翰林庶吉士,曾任山東按察使,四川省按察使署布政使、總督加兵部侍郎銜蘇廷玉。清道光十五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德政、文宗賜勉“忠勤正直”的黃宗漢。
這裡還有許多名勝古蹟、遊覽景觀。1、清淨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處伊斯蘭教古建築,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承天寺是泉州佛教三大叢林之一,泉州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但是古代文物,也是近代的革命遺址。3、元妙觀是泉州歷史悠久的道教宮觀,這座古觀正以嶄新的英姿屹立在泉州古城之中。4、通淮關岳廟,左祀關聖帝君(關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飛)歷來香火鼎盛,海內外影響很大,堪稱“泉州第一廟”。5、銅佛寺位於百源清池西畔,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便成為善男信女懷古的地方,也是泉州市民文化休閒的好去處。還有許多像泉州後城旅遊文化街(後城古街巷)一樣的古街、古巷、古民居吸引著無數的中外遊客。

氣候與人居環境

鯉中街道屬於南亞熱帶氣候區,受海洋性氣候影響顯著,年平均氣溫為:18-22℃,全年濕潤多雨,這裡四季分明、風景宜人。又是泉州的著名僑鄉,有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1萬多人旅居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境內居住著:回、滿、侗、壯、黎、苗、畲、朝鮮、蒙古、土家、伯錫、高山等十二個少數民族同胞計657人。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街道廣大幹部、民眾積極投身於共建家園、共創繁榮、共育文明的活動,致力於使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平安和睦。構建了一個文化發達、風尚良好、環境優美、管理有序、社會穩定的和諧街道。

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鯉中街道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較快,目前經濟總量居鯉城區首位,擁有各類工業企業300多家,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30家,現有江南園區、成洲工業區、湖心工業區、溪後池工業區等工業集中區,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許多客商到此投資興業。幾年來由於經濟持續增長推動了街道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因此鯉中街道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最佳街道”的光榮稱號,榮獲“基石杯”獎,並連續四次被福建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五次榮獲“全省文明單位”的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