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叔辭為宰

弗若:比不上 於:到 若:如果

[原文]
桓公自莒反於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於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於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於四方,弗若也;執鼓立於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翻譯]
齊桓公從莒國回到齊國(當了國君後),就任命鮑叔牙當太宰,(鮑叔牙)謝絕說:“我,是國君的一個平庸的臣子,您給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凍受餓,就是國君對臣子的恩賜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國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治理國家,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點:寬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國家不違背它的準則,我不如他;用忠誠信義結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禮法道德規範成為全國人民的行為準則,我不如他;(兩軍交戰)在營門前擊鼓助威,使人民勇氣倍增,我不如他。”
莒:諸侯國名,今山東莒縣
宰:官名,即國相
弗若:比不上
柄:根本
枹:鼓槌
於:到
若:如果
啟示:齊桓公任用鮑叔為相,鮑叔去把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給了管仲,由此可知,真正的朋友要心心相印,以朋友之心為心,一心為國家,不計個人利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