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軟體學院

基本信息

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軟體人才的需求,經學校批准,依託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魯東大學軟體學院。為進一步整合資源,實現學科交叉和融合,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套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和實力。
魯東大學軟體學院

中文名:魯東大學軟體學院
所屬地區: 中國煙臺
主要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網
絡工程、軟體工程、自動化工程、信息工程、信息管理等
碩士點: 計算機套用技術

學院簡介

由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和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合併組建的。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工程、軟體服務外包、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等9個本科專業,形成了較為齊全的信息與電氣學科(專業)群。建立起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技術為支撐,面向工程套用的計算機軟體工程、信息系統工程、信息檢測與模式識別、智慧型信息處理、信息物理融合、系統集成等領域的人才培養知識體系,為學科專業融合、實施通識教育,培養複合型、套用型高素質技術人才奠定了堅實學科基礎。擁有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校本科生、研究生3200餘人。
學院現設有計算機套用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2個校級重點學科,擁有山東省高校信息物理融合與智慧型控制重點實驗室。設有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網路工程、軟體工程、信息管理、信息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自動化等7個系。設有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科學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和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其中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設立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自動化技術研究所、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研究所、知識工程研究中心、軟體工程研究中心等10個研究機構;已建成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單片機原理與套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網路協定分析、網路工程、軟體工程、圖像處理、信號處理、可程式控制器、自動控制、光纖通信、感測技術、學生創新等17個實驗室。設備總值達到3100萬元,實驗室面積17000平方米。為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培育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院擁有一支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中青年博士、碩士為主體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130人,專任教師108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26名;具有博士學位者29名,在讀博士25名。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
幾年來,學院教師根據學科特點,面向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開展科學研究,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含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7項、山東省自然基金項目和山東省科技計畫項目15項,承擔省級教學研究和實驗項目4項,還完成了大量企事業單位委託的套用開發項目,項目經費900多萬元。在各類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27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10餘篇。
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積極推進專業建設和課程群建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獲得2010年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立項;軟體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獲得2011年省級創新實驗區建設立項;鄒海林教授被評為山東省教學名師。近幾年來,計算機專業教師編寫和出版教材10部,其中《計算機套用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是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近五年,計算機專業教師獲得山東省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辦學理念,重視教風、學風建設和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幾年來,我院學生先後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全國嵌入式軟體設計比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仿真大賽”等多種獎勵。學院重視第二課堂教育,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通過舉辦才藝大賽、大型書畫攝影展、手工藝品製作大賽、校園心理劇大賽、服裝設計大賽、交誼舞大賽、影音重塑大賽、宿舍文化創意大賽、大學生科技節等活動,開拓同學們的視野,豐富了同學們的校園文化生活。
學院積極拓展辦學渠道,加強與企業的聯合,把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教學中來,促進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的結合,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院先後與中國軟體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中創軟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崑山)、金蝶(青島)軟體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軟體企業聯合建立了11個就業實習基地,我院還是山東省軟體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實訓基地,並與柯萊特信息系統有限公司、齊魯軟體園、北京達內科技有限公司、青島軟體園、江蘇崑山軟體園等開展就業合作,大多數畢業生進入國內大型企業或軟體行業就業,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學院努力建設並形成崇尚學術,尊師重教、和諧寬容、激勵創新的文化氛圍,力爭在學科建設、本科生教育方面形成特色和優勢,使學科的主要學術指標和教育教學指標進入山東省高校前列,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堅持“夯實理論基礎,突出專業特色,注重實踐能力,激勵知識創新”的辦學宗旨,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進取,開拓創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科技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全力打造專業品牌,為同學們的成長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優良的平台,為國家培養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統一的專業技術人才。

師資力量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130人,專任教師108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26名,具有碩士學位者79名,博士29名,在讀博士25名。
加強學科隊伍建設,匯聚學術創新人才是關鍵。根據學院學科建設與發展狀況和本科專業數量,我院將打造一支學歷、學緣、職稱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學術隊伍。每個學科培養4至6個具有一定基礎的研究方向,並且各研究方向能夠建立5人以上的學術團隊,並使各研究方向團隊的教師學歷、學緣、職稱結構得到較大改進,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達到50%以上。
加大引進人才力度。到2013年計畫引進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3-5名,博士研究生15-20名。
加強青年骨幹教師在職培養。每年送出2-3名具有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推動青年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更新、完善知識結構。
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制定本學院的學科建設與科研獎勵條例,完善競爭激勵機制。
為青年骨幹教師創造條件,鼓勵到國內外名校師從名師學習深造。積極加強同國內外高校的校際合作,通過互派教師、合作教學和科研等方式,吸收和借鑑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技術手段和科研思路,促進我院教學科研工作上水平。
重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講座教授、兼職特聘教授聘任制度,採取多元化、多渠道的用人形式,吸引國內外學者以多種方式來我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鄒海林院長

鄒海林,男,工學博士,本科畢業於山東科技大學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現任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省高校信息物理融合與智慧型控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山東省教學名師。
鄒海林教授長期從事信號與信息處理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智慧型信息處理、模式識別、圖像分析與處理、雷達信號處理、信息可視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完成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多小波多分辨的GPR數據處理及三維可視化問題研究”。先後在《計算機科學》、《系統仿真學報》等雜誌及各類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有20餘篇被EI、ISTP 收錄。
從教26年來,先後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工程、軟體工程、自動化等專業本科生講授過《計算機原理》、《數字邏輯》、《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資訊理論》,為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講授過《計算機圖形學》、《模式識別》、《小波理論及套用》、《泛函分析》等課程。
他主持完成的“科學技術史多媒體教學體系建設與實踐”項目獲2005年山東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主持完成的“高校學生科技文化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獲2007年山東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年主持完成的“高校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有效實踐模式的研究”項目獲山東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編著的《科學技術史概論》教材獲2009年山東省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010年負責建設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導論》課程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2011年編寫的《計算機科學導論》教材獲山東省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王 剛,男,2007年4月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獲光學工程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光信息處理、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等。主持或參加了多項有關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方面的省部級以上課題。
楊洪勇副院長

楊洪勇,男,工學博士,本科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數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於東南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曾在東北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城市博士後研究。現任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工作組成員,中國自動化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型空天系統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系統仿真學會智慧型物聯繫統專業委員會委員。
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研究項目2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山東省教育廳科研計畫基金研究項目2項。作為項目主要研究人員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畫規劃(973項目)子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課題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國內外重要核心期刊以及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SCI收錄10餘篇,EI、ISTP收錄50餘篇)。2010年獲得山東省軟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2009年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2008年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2007年獲山東省文化廳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煙臺市青年科技獎1項。
為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講授過《現代計算機網路》、《矩陣分析》、《線性系統理論》、《模糊自適應控制》等課程。
劉啟明,男,本科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大學軟體工程專業,現任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2000年被確立為校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001年,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證書。
劉啟明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套用技術、算法理論、智慧型信息處理、計算機套用教育方面的研究。作為主要成員參與或主持山東省科技發展計畫等項目6項。先後在《復旦學報》,《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SCI),《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發表論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專著、教材40多篇(部),被SCI、EI、ISTP收錄15篇。
從教26年來,先後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體工程等專業本科生講授過《計算機原理》、《彙編語言》、《數值分析》、《資料庫》、《計算機套用基礎》等課程。
他作為主編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三部,全部進入全國高等理工教材目錄,與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共同完成的教材被確立為“教育部規劃”,被211高校選用,並作為全國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教材。2004年在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電子多媒體系統光碟,完成的具有立體化、全方位特點的計算機套用教學資源已登入教育部高教社網站。2007年,在校優秀教材評選中,榮獲優秀教材一等獎。2009年獲得山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010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完成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國家級規劃教材兩部。
周莉,女,工學博士,本科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數學係數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於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現任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周莉教授長期從事信息融合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最最佳化建模與計算、多源信息處理以及多目標跟蹤算法。主持和完成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一項,主持山東省高等學校科技計畫項目一項。主持參與其他課題3項。先後在《中國科學》、《兵工學報》、《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美國國際雷達年會等國內外重要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其中20餘篇被SCI,EI,ISTP。2006年所完成博士學位論文獲"2007年度全軍優秀博士論文獎"。
從教20多年來,先後為數學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等專業本科生講授過《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離散數學》、《運籌學》、《管理決策模型與方法》,為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講授過《組合數學》、《隨機過程》等課程。
魏二有,男,1992年畢業於中北大學火炮與自動武器專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1993年晉升為煙臺軸承儀器廠工程師;1997年破格晉升為高級工程師;2002年1月調入魯東大學,現任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魏二有教授長期從事智慧型儀器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研究,主要從事智慧型儀器和自動化設備的開發研製。參加了被稱為“泰山計畫”的國家重大項目:中國第一條小型軸承裝配生產線的研製,擔任課題組長和總設計師並承擔了該項目的電氣及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安裝、調試、資料編寫等工作;參加了中國第一台鐵路軸承圓柱滾子分選機的研製,承擔電氣及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安裝、調試、資料編寫等任務;參加了中國第一台鐵路軸承徑向游隙測量儀的研製,承擔電氣及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安裝、調試、資料編寫等任務;參加了“ZD0903 球軸承內、外逕自動檢驗機”的研製,承擔自動控制系統的軟硬體設計,整機的安裝、調試、資料編寫等任務;參加了 “YGJ01 軸承自動壓蓋機”的研製,承擔微電腦軟體設計及整機的調試等任務;參加了“軸承全自動清洗機”的研製任務,擔任該項目的電氣控制系統設計、安裝、調試任務;參加了為濟南小鴨洗衣機研製“全自動電腦板”的工作,擔任該機的軟體系統設計;承擔了山東省信息產業廳“泰鋼軋鋼車間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的研製任務,擔任該系統的軟體設計、調試等任務;獨自承擔並完成了煙臺市第一個多媒體電腦教學軟體《電腦操作通》的創作,該軟體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創作並製作完成了多媒體電腦教育軟體《妙趣橫生學電腦》,擔任主創,該軟體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承擔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生物反應自動監控系統”的開發與研製,擔任該項目的軟體系統設計,該項目通過了省級鑑定;編著《新編中文Windows XP入門與提高》等多部教材及配套光碟;撰寫並發表論文“軸承自動裝配機的研製”等20多篇論文;申報國家專利34項,截止到2012年8月,獲得國家專利局授權12項。
先後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管理等專業本科生講授過《計算機組成原理》、《C語言程式設計》、《單片機系統與套用》、《EDA技術及套用》、《計算機體系結構》等課程。
他主持完成的“小型軸承裝配生產線”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位);作為主要承擔者完成的“PS-100型智慧型厚度測試記錄分析儀” 獲萊蕪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位);2003年獲得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獎賽三等獎;2005年“C語言程式設計”被評為煙臺師範學院優質課;2006年獲得了魯東大學“教學創優”獎;2007年獲得了魯東大學“優秀論文指導獎”;2011年獲得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獎賽二等獎。
李仁璞,男,工學博士。2003年獲天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5年從華東理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2009年至2010年在加拿大regina大學作訪問學者一年。2005年5月起在魯東大學任教至今,現任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等國內外重要刊物和會議發表學術論文 30餘篇,其中20餘篇被SCI、EI檢索。任《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系統仿真學報》等期刊審稿人。
他先後為本科生講授過《高級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離散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論文寫作》,為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講授過《數據挖掘》、《高級資料庫》等課程,在《計算機教育》等期刊發表相關教學論文多篇。
李仁璞教授曾獲“天津大學優秀博士論文”(2005年),“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學)三等獎”(2006年),“第五屆煙臺市青年科技獎”(2007年),“煙臺市富民興煙先進個人”(2008年),“煙臺市第十二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2009年),“魯東大學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獎”(2011年)等榮譽稱號。
陳 勇,男,1982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物理系本科並獲理學學士學位。講授課程有普通物理、理論力學、電工學、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數字電子電路、微機原理、單片機原理及套用、高頻電子線路(通信電子線路)等課程。
研究方向:智慧型儀器儀表。近幾年開展的研究工作有 感測器在老化過程中對採集數據的自動修正;智慧型儀器儀表在強幹擾環境下的保護電路研究;智慧型儀器儀表低功耗研究;電路中抑制各類噪聲研究;對μV級信號的檢測與識別研究;對指針式儀表非線性度的自動精確修正研究;降低開關電源噪聲研究。
徐邦海,男,1974,工學博士,本科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控制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現任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
徐邦海長期從事網路與信息安全領域、物聯網的研究,主要研究密碼學、自組織網路、多媒體信息智慧型處理、嵌入式系統等。參與完成國家863項目1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先後發表論文20餘篇。
主要為網路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體工程等專業本科生講授課程為《密碼學》、《網路安全》、《作業系統》、《高級程式設計》和《離散數學》等。
徐效美,女,工學碩士,本科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教育專業,研究生畢業於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現任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
徐效美長期從事計算機教育、計算機套用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後在《計算機套用與軟體》、《微計算機套用》等期刊及各類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餘篇。
她從事計算機教學工作10餘年,先後講授過《計算機文化基礎》、《資料庫套用技術》、《程式設計基礎C語言》、《程式設計基礎VB》等課程。
雷鵬,男,工學碩士,畢業於山東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現任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從事算法與軟體工程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算法設計與分析,生物信息學,智慧型計算,軟體設計與開發。
主持完成山東省科技發展項目“基於手持移動終端的嵌入式藍牙信息服務關鍵技術研究”,先後在《計算機學報》、《計算機科學》等雜誌及各類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餘篇。
先後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等專業本科生講授過《計算機組成原理》、《程式設計》、《數據結構》、《算法分析與設計》,為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講授過《計算機算法設計與分析》、《面向對象技術》課程。
張志旺,男,工學博士,本科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現任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講師。
長期從事智慧型信息處理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處理。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完成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和國際合作項目1項。類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8篇,其中有3篇被SCI收錄、其餘被EI或ISTP等收錄。
從教以來,先後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工程、軟體工程等專業本科生講授過《計算機科學導論》、《人工智慧》、《資料庫原理》、《模糊數學》、《模式識別》、《決策支持系統》、《軟體工程》和《Matlab程式設計》等,為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講授過《高級資料庫技術》、《數據挖掘》和《人工智慧》等課程。
他參加2008年國際計算科學大會時所發表的學術論文被評為最佳論文,並獲得國際格林獎。2012年參編了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ACCESS資料庫》教材。
高洪江,男,工學博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計算機系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現任魯東大學信 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
高洪江副教授長期從事計算機軟體工程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形式化方法、需求工程、軟體測試、軟體體系結構、軟體可靠性。博士期間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防預研項目2項。承擔1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和2項校級項目。先後在《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計算機工程》等雜誌及各類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餘篇被EI、ISTP 收錄。
從教18年來,先後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體工程、電氣自動化等專業本/專科生講授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高級語言程式設計》、《資料庫》、《軟體工程》、《編譯原理》、《數理邏輯》、《面向對象建模與UML》等課程。
軟體學院師資力量

學生社團

學生會視頻資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