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紋盤

注音

魚龍紋盤 yú lóng wén pán

基本信息

年代: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尺寸:高15.1、口徑33.8厘米。
出土時間.地點:1963年肥城縣孫樓公社小王莊出土。.

詳細信息

水器。唇沿外折,淺腹,兩附耳,圈足外侈。腹外飾夔紋,圈足飾竊曲紋,腹內壁飾一周順向追逐的魚紋,盤底飾蟠龍紋。古時盥洗用匜注水,以盤承接。因系水器,故盤內多裝飾與水有關的動物紋樣。

關鍵字

夔紋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夔,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像,都稱之為夔或夔龍,這與古籍“夔一足”的記載有關。《說文•攵部》:“夔,神也,如龍一足。”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變化很大。常見的有身作兩岐,或身作對角線,兩端各有一夔首。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

魚龍紋盤.jpg魚龍紋盤.jpg
魚龍紋盤.jpg魚龍紋盤.jp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