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鼎匕

魚鼎匕

魚鼎匕,又名角鼎匕,造於戰國早期,傳二十年代山西渾源出土,出土時殘長18.87厘米,曾為一代名家羅振玉收藏,現由遼寧省博物館藏。

基本資料

魚鼎匕魚鼎匕

匕前端圓,柄首殘斷。通體有錯金銘文,正反兩面共殘存三十六字,為:日□又□匕,述王魚□,日,欽哉。出遊水蟲,下民無智,參□蚘命,帛命入□,□入□出。毋處其所。

匕為小器,有較長銘文者實為珍貴。此匕字型接近山西侯馬所出盟書。此式匕在山西原平塔崗梁等地屢有出土,也可證系晉人之物。

魚鼎匕曾為羅振玉舊藏,著錄於羅氏《三代吉金文存》卷十八第30頁(為羅氏摹刻本),現收錄於《殷周金文集成》第三冊第223、224頁,內容包括考古所拓本、羅氏摹本和羅氏摹刻本三種。《集成》定《魚鼎匕》為戰國器。《集成》所錄考古所拓本正面文字幾乎看不見。

分析研究

臧克和的文章《魚鼎匕銘文有關器名性質新釋》對戰國時期的《魚鼎匕》因何得名及銘文的性質提出了自己的新見解。作者對通篇銘文重新作了標點解釋,尤其對其中關鍵的兩句“曰之司䖵匕,遂王魚鼎”作了具體詮釋,指出其語意為:這掌管水蟲的的匕器,配合著王的魚鼎。這種詮釋,等於交代了該器命名的根據,魚鼎匕銘文的性質因而可以確定。

文章通過列舉傳世文獻材料,說明中國古人有一種在比較小巧的器物上刻鑄類似“座右銘”之類的告誡短語的習慣,告誡的對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有關事物。這種“座右銘”的載體一般比較小巧,如自身的有關部位、日常生活以及璽印幾硯鏡鑒等用具,而不會施於典雅的皇皇重器。文章對詹鄞鑫先生將通篇當作帶有巫術色彩的“詛咒辭”的說法提出了質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