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鑒賢

一九四九年四月,原與廣東省保全第十二團副團長魏漢新有聯繫的民主人士魏鑒賢接受華南分局指示到該團進行策反活動。 為爭取當地黨委的領導,魏鑒賢於四月二十四日在大埔縣陰那坑會見閩粵贛邊區黨委的代表陳明。 五月十七日保十二團在魏團長親自領導下起義,實現了梅城和平解放。

人物簡介

魏鑒賢( 1907~1994)廣東省五華縣人。第四軍軍官講習所肄業、陸軍大學特六期畢業。1925年參加大元帥府鐵甲車隊。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政治部組織科上尉科員,師黨部上尉指導員,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少校政治指導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師上校參謀長,第四戰區第二十三兵站少將副監,第七戰區軍需副監,湖南省公路局長。1947年11月授陸軍少將。1949年5月與李潔之等在粵東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廣東省政協常委、農工民主黨廣東省主任委員及中央諮監委員會常委。著有《 回憶鐵甲車隊》《從北伐到廣州起義》《、 北伐戰爭中的張發奎將軍》等。

粵東起義

1949年5月14日,國民黨廣東軍政官員和民主人士吳奇偉李潔之曾天節、肖文、魏鑒賢、魏漢新、藍舉初、張蘇奎在龍川老隆聯名發出反蔣起義投靠人民的《我們的宣言》,正式宣告與蔣介石反動集團決裂。在發出宣言的前後,他們分別在廣東龍川縣、梅縣區、蕉嶺縣、興寧市等地率領各自的部隊機關先後起義,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武裝鬥爭。這次起義行動,對加速梅州全境解放,對華南解放區的鞏固和擴大,都具有重要意義;對進一步瓦解國民黨廣東反動派統治和協助人民解放軍解放廣東,起了積極作用。當時,香港的《華商報》、《文匯報》和《大公報》都以大字標題刊登了《我們的宣言》和起義訊息,影響很大。由於起義地點在廣東東部的東韓江地區,因此,人們稱這次起義為“粵東起義”或“興梅起義”。
一九四九年四月,原與廣東省保全第十二團副團長魏漢新有聯繫的民主人士魏鑒賢接受華南分局指示到該團進行策反活動。魏鑒賢到達鬆口受到魏漢新和五華籍軍官的歡迎,隨即與梅州市梅縣區區長張君燮聯名電請薛岳保薦魏漢新為保十二團團長。
魏鑒賢於一九四九年四月八日到達梅州市梅縣區鬆口,積極策動保十二團起義;同時,利用該團電台台長魏裕(原中共黨員,已失掉組織關係)經常與保十三團聯繫,還對十二團內的五華籍軍官做思想政治工作。為爭取當地黨委的領導,魏鑒賢於四月二十四日在大埔縣陰那坑會見閩粵贛邊區黨委的代表陳明。在會見中,陳明闡明了形勢和黨的政策,提出保十二團起義越快越好的要求,並約好雙方電台呼號與通訊的密碼,表明了邊區黨委對起義的支持,從而增強了他們策動保十二團起義的信心。
大軍勝利渡江後,進軍神速,氣勢磅礴。我閩粵贛邊縱隊積極壯大主力,擴展根據地,於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一日全殲梅州市梅縣區畲坑閩粵邊區黃國俊“清剿”指揮所後,向潮汕進軍。邊縱率直屬第一、五、七團和二支隊先後解放了鯉湖、兩英、惠來縣城、湯坑、豐順縣城等廣大地區。
曾天節、魏鑒賢本著黨的指示精神,利用當時的有利時機,加緊策反活動,秘密題約剛接任六區專員的李潔之和魏漢新的代表魏正明、藍舉初的代表李昌慶於五月三日在興寧秘密集會。興寧縣長陳郁萍也列席了會議。李潔之主持了會議。會中對局勢的看法交換了意見,一致表示決心擺脫國民黨反動陣營,互相支持,舉行起義。對魏鑒賢會前擬草的《我們的宣言》(即聯合起義的宣言),與會者表示同意並簽上了名。雖然對起義時間和與中共合作或是一邊倒的政治方向問題,會議未能取得一致意見,但這次會議對促進與會的各單位緊密聯繫和互相支持與合作有重要的意義。
粵東地委書記寥偉、副書記陳仲平在閩粵贛邊區黨委領導下,為了貫徹華南分局要積極爭取敵方部隊起義的指示,於四月底指派陳柏麟專職搞策反工作。陳柏麟於十一日黎明前,前往保十二團駐地鬆口,受到了魏鑒賢的熱情接待。陳聽取了魏鑒賢介紹他來到十二團前後,與分局和邊區黨委陳明同志的接觸情況,和保十三團曾天節保持經常聯繫的一般動態。當日早上七時,魏鑒賢還親自陪同陳伯麟會晤魏漢新。這次會晤對爭取保十二團起義有著積極的意義,使魏體會到黨對他們的政治態度是真誠的,從而逐步解除了思想顧慮,魏坦率地表明政治上倒向人民,但要等大軍臨境才起義。
五月十七日保十二團在魏團長親自領導下起義,實現了梅城和平解放。
保十二團起義後,喻英奇、劉永圖在該團的親信、副團長張兆詩率二營(陳盤徽營)私自移駐梅城。當時沒有引起魏漢新和魏鑒賢的警惕,加以處理。五月廿日,張兆詩夥同團附王立銘、營長陳盤徽、連長韋鎮湘等,假藉以執行團長特殊命令開赴丙村為名,率帶二營官兵於當晚(廿日)十二時叛變,並扣押了違抗開拔的五華籍連長李宜連、李偉群、副連長魏道華三人,裹脅全營官兵乘夜開赴丙村,鏇即竄鬆口與李如龍營三個連共七個連叛逃潮安,沿途進行搶劫,並在丙村殺害我游擊隊員三人。這是起義後的一個重大挫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