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斌

魏正斌(1900~1930),字燕之,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出生於安徽泗縣墩集南小魏莊的一個中農家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民國12年(1923),求學於南京金陵中學。後又就學於安徽省立第四農校。15年,因受北伐戰爭影響,學校停課,進步學生以“旅外學生會”名義,投身到社會活動中去,正斌返回故里,從事農運工作。民國1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6年夏,正斌任泗縣魏集國小黨小組長。17年夏,任界溝區委書記。他在墩集組織了農民協會,又叫“牛頭會”,用各種方式同反動勢力進行鬥爭。民國19年麥收時節,農會要求罷免張繼舫的狗腿子黃尚達(董事長)和保長陳萬言的職務,一致推選能代表人民利益的陳占坤和魏正峰分別為董事長和保長,區長張一籌不答應。於是正斌發動數百名農協會員,將惡霸黃尚達臉上身上塗滿臊泥,架著游村,一直游到縣城,然後拉他去見張一籌。晚上,張一籌調動軍警百餘人,企圖逮捕正斌,但正斌早已隱藏了。地主張繼舫、張一籌叔侄等對正斌異常仇恨,勾結泗縣縣長佘念慈,企圖活捉魏正斌。

主要經歷

正斌針鋒相對,作出決定:①加強對農民的教育,提高覺悟,把政權奪過來,交給農民協會;②奪取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③發展組織,加強黨在農村中的領導力量。19年7月,中共泗縣縣委傳達了中共中央和徐海蚌特委關於農民暴動起義的決定,成立黨團合一的“行動委員會”,正斌任軍事委員。同時決定建立紅二軍獨立師,由丁超伍、魏正斌負責,正斌兼任大隊長。暴動日期定為8月1日。後因起義行動被泗縣國民政府察覺。行委決定7月30日提前暴動。7月29日,正斌帶領特委派來幫助工作的李榮萍、蕭長理等9人,到墩集泗縣國民政府團練局找局長(正斌表兄,適去泗城),以借槍娶親為由,巧取長槍20支、子彈兩排子。這事轟動了大小魏莊,許多農會會員要求參加起義隊伍。晚11點,正斌又集合40餘人,強行收繳霸王城泗縣國民政府團練局25支槍、400多發子彈。7月30日晨,正斌復去墩集見團練局周局長,告訴他:“昨天夜裡,我們用你借的槍收繳了霸王城團練局的槍。”並要周寫信告訴縣長:槍是共產黨收繳的,要他放明白些,把城裡的槍交出來,不然就去攻打。周順從地寫了信交給正斌(後來沒來得及送出),然後周被押到魏莊。午飯後,正斌指揮起義隊伍到上塘集收繳團練局長槍23支,手槍2把,駁殼槍1把,並活捉了局長李安文。同時收繳圩里地主長槍40支,子彈500發。團練局士兵願意隨起義軍者留下,不願留者每人發銀元兩枚作路費回家。所到之處,均貼了“打倒土豪劣紳”、“反對苛捐雜稅”等標語。8月1日,正斌指揮隊伍在霸王城、朱圩、陳台一帶活動,進行宣傳,接受中小地主送交的槍枝彈藥。8月2日傍晚,奉命夜行軍去泗城北屏山與許華國領導的農民起義隊伍會合。計畫東去白廟(在青陽北),奔赴洪澤湖,靠攏宿遷,堅持鬥爭。天明,在屏山打跑了地主徐華廷,開倉分糧、分衣,救濟貧苦農民。8月3日早飯後,正斌率起義軍道經蟠龍山進抵馬廠,在街南頭進行宣傳,而後東進。但當隊伍行進到唐溝時,泗縣國民政府軍警突然從四面包圍上來。正斌沉著指揮,與敵激戰。時天降大雨,到處泥水,加上長途行軍,轉戰南北,戰士疲憊不堪;兼以四面受敵,孤軍無援,又缺乏實戰經驗,彈盡糧絕,致使隊伍潰散,暴動失敗。8月4日晨,正斌被俘,由泗縣國民政府雙廟鄉團練長唐浩等4人押送到泗縣縣政府,關押在縣政府西花廳牢房。8月6日,正斌在泗城西關外“西來庵”廟後英勇就義,年僅30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