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元宏(467~499)

魏孝文帝元宏(467~499)

正文

北魏皇帝。原名拓跋宏。廟號高祖。鮮卑族,在位二十九年。皇興五年(471)獻文帝拓跋弘傳位給五歲的太子拓跋宏,國政由其祖母馮太后主持。曾於太和九年(485)頒行均田令(見均田制)。次年以後,元宏開始親自草擬詔策,較多參預政事。十四年馮太后死,元宏獨攬朝政。他的漢文化修養很深,十分器重出身江南高門的王肅。認為鮮卑族必須漢化才能鞏固政權,統一南北。他改變鮮卑姓氏,如改拓跋為元;禁止使用鮮卑語言和服飾;一些鮮卑貴族依高下規定為姓或族,使成為與漢族高門盧、崔、鄭、王等相等的門閥;為諸弟聘娶漢族高門之女為妃;選拔人才時專重人望。
元宏因為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無漕運之路,而且僻處北邊,不利於控制中原,便向南發展,十八年遷都於東漢以來的政治、文化中心洛陽。漢化與遷都遭到鮮卑族人的反對,太子恂反對其政策,終於被廢、被殺。遷洛以後,元宏更多地親迎中州儒士,拓跋氏宗室和代北舊人益加不滿,在平城發動叛亂,被鎮壓下去。遷都的次年,元宏即以齊明帝蕭鸞篡奪政權為藉口,親率大軍南伐,從東路渡淮水向壽春進軍。他有意南臨長江,但淮南三大重鎮壽春、盱眙、淮陰都未攻克,只得遣使臣臨江責罵蕭鸞。二十一年又從西路南下攻南陽、新野,親自率軍攻懸瓠(今河南汝南),沔北大震。次年蕭鸞死,元宏以禮不伐喪而退軍。二十三年再從西路南伐,進到馬圈城(今河南鄧縣北),因病班師,死於軍中。

配圖

魏孝文帝元宏(467~499)魏孝文帝元宏(467~499)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