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史話

魏州魏氏 江西魏氏 益州魏氏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0月1日)
叢書名: 中華姓氏史話叢書
平裝: 264頁
開本: 32開
ISBN: 7210030182
條形碼: 9787210030188
尺寸: 20 x 13.8 x 1.4 cm
重量: 322 g

內容簡介

本書生動、翔實地介紹了魏姓古今史事。魏姓作為中華姓氏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姓氏,有著講不完的史話美談,有著道不盡的名人盛世。您想要了解詳情細節,還請您掀開書頁,一步一步走進這座美妙壯麗、趣味雋永的歷史大觀園。

媒體評論

代序
我魏家氏族於元朝末年,從江西省吉安縣遷到湖南長沙。明朝永樂年間,萬一公兄弟遷到邵陽的隆回,四百餘年來,子孫繁衍,已達數千人了。上次修族譜,是在乾隆甲辰年(1784),離現在已將近六十年了。道光十九年(1839),我回家鄉掃墓,曾經和家族中父老子弟商議修譜的事情,轉眼問,又過了三年,族譜將要修成了,家鄉父老寫信來江蘇,委託我為族譜寫一篇序言。我是一個在外面流離飄泊的遊子,在家鄉沒有根底,實在不敢隨意動筆為家族的譜寫序。但我認為,人民生活在這世界上,藉助仁義的力量而結成群體,依靠群體而強大,而人民的群體,往往因利益而發生爭執,也因為爭奪私利而變弱。因此,上古的國王通過宗族的法則將民眾聯合起來,用會餐的方法使民眾能定期聚會,並且頒布井田的法令,使民眾依附在土地上,即使死了,或是搬家,也不離開故鄉。直到漢朝,才打破常規,頒布大規模遷徙民眾的法令,如楚國的屈、景等大家族,齊國的田氏家族,都被遷往關中。這種大遷徙,動輒十多萬戶人家,朝廷要利用這些富有的大家族充實荒涼的關中,增強首都長安的經濟力量。而且每次遷徙,都勒令全族一起行動,這是因為朝廷不願意民眾渙散而要他們結成群體。因此,凡是離開故鄉已有三代,在新遷徙的地方落籍的,就必須另外推舉一位族長,以領導整個家族,如果沒有在新址落籍,則每逢喜慶或喪事,都必須派人或通過書信告知故鄉的宗族,這就是已遷徙和未遷徙的區別。我現在僑居江蘇揚州,尚沒有固定的住所。這說明我尚沒有正式遷出,還屬於邵陽金灘魏氏宗族的一員。《詩經》說:“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見到桑樹和梓樹等家宅旁邊常栽種的樹木,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這就是我十分高興修譜的事情已完成而且誠懇地向家鄉父老表達謝意的原因。我家族始祖自長沙遷到邵陽時,不過兄弟二人,而繁衍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可不是偶然造成的啊!金灘地方山水環繞,原野廣闊平坦,如此優良的自然條件,再加上前輩祖先的道德力量,才有今天這樣的局面。現在金灘魏姓所要爭取的目標並非只是某一科考試得中或某一處村鎮興旺,我想日後必定有忠信材德奇偉之士產生自金灘的山水之間,以實際行動來壯大宗族、振興家鄉,譬如山中的泉水,不要堙塞其發源處,應該疏浚它;又譬如牆,不要損害它的基礎,而應該用土培它。子輿氏(孟子)說過:父子兄弟,去掉私利之心,滿懷仁義相交接,沒有不興盛的;去掉仁義之心,各懷私利相交接,沒有不衰亡的。這就是我家祖輩來此地後世代所奉守的訓誡,我期望全族之中,父親教育兒子,兄長勉勵弟弟,互相學習仁義的行為,講求禮讓,則我宗族的興盛,可以等待啊!
道光二十二年(1841)仲秋月 十五世孫源謹書於廣陵(今江蘇揚州)絮園(本文據魏源的原序而譯白)

目錄

代序
第一章 魏姓尋根
黃帝——魏姓的祖先
后稷——魏姓的原始始祖
畢公高——魏姓的血緣始祖
畢萬——魏姓的肇姓始祖
畢萬的後代
魏國的締造者——魏文侯
第二章 魏姓源起
魏姓的五個源頭
古魏國的簡史和英傑
古籍中的線索
第三章 魏姓流布
鉅鹿魏氏
任城魏氏
魏州魏氏
鹿城魏氏
會稽魏氏
江西魏氏
安徽魏氏
徐州魏氏
河東魏氏
河南魏氏
幽州魏氏
關中魏氏
湖廣魏氏
益州魏氏
西洋魏氏
歷史上魏姓的分布和遷移
近世魏姓的分布
第四章 魏姓盛事
韓趙魏三家分晉
魏收完成《魏書》
千古良臣魏微開創貞觀之治
盛唐宰相魏元忠戰勝女皇寵臣
禮部尚書魏了翁一生捍衛理學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