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節

魁星節

魁星節是七夕別稱,漢族傳統節日之一。魁星是漢族神話傳說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農曆七月初七,俗又稱“魁星生日”。“魁星”系北斗一星宿名。漢族民間謂“魁星主文事”。

基本信息

起源

魁星節魁星節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習俗

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