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鹹鴨蛋

高郵鹹鴨蛋

高郵鹹鴨蛋是江蘇省高郵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高郵雙黃鴨蛋(高郵麻鴨產出的有雙黃三黃四黃以及更多)。據記載,早在乾隆年間高郵鹹鴨蛋已成為席上珍品了。高郵鹹鴨蛋傳統製作工在2015年10月29日被入選第四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11年5月28日被列為第二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2月8日被入選第一批高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高郵人不僅培育了高郵鴨和雙黃蛋、鹹鴨蛋這一世間精品,而且創造了豐富的鴨文化,每年還舉辦中國雙黃鴨蛋節。五十年代,高郵民歌手夏國珍一曲高郵民歌《數鴨蛋》,以其詼諧、輕快的鏇律,濃郁的鄉土氣息而聲震京都,得到毛主席、周恩來總理的讚譽。

基本信息

簡介

江蘇高郵一帶所飼養的鴨子個頭大、毛皮緊、潛水深、覓食力強,一般都在水網地區放養,多食魚蝦,所生的蛋蛋質細,黃油多,平均每隻重105克左右,比普通鴨蛋約重30克。每年清明節前,當地人將鴨蛋拿來醃製,一個月後即可取食。煮熟後的鹹鴨蛋,顏色紅而油多。據記載,早在乾隆年間高郵鹹鴨蛋已成為席上珍品了。

袁枚的“醃蛋”一條: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多油,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做法

高郵鹹鴨蛋高郵鹹鴨蛋

1.先用冷水將鴨蛋洗潔晾乾待用,再用開水2000克將食鹽稀釋冷卻後,放少量白酒加黃酒泥和成糊狀,再把待用的鴨蛋放入泥漿中滾上一層泥漿後,逐一放入缸中蓋好,40天左右即可取出洗去泥污,放入水中加熱煮熟食之,可隨吃隨煮。
2.灰泥漿醃製法:醃製方法同上,黃泥改用草灰即行。
3.鹽水醃製法:醃製方法同上。不用黃泥,也不用草灰,放鹽和水後,將蛋放入鹽水中浸泡即行,是一種簡易的醃製方法。高郵鹹鴨鹹特點:蛋黃紅嫩,冒油發亮,蛋白如玉,風味鮮美,松酥爽口,營養豐富。常吃高郵鹹鴨蛋,具有增時食慾、滋潤皮膚的功能。

特色

高郵鹹鴨蛋高郵鹹鴨蛋

1、帶殼用刀切成三角形,可作酒席上的一種冷盤。
2、用力敲破鹹蛋的一頭後,用筷子挖著吃,每當筷子伸進蛋內,蛋黃便會冒出紅油,色美味鮮,增進食慾。
3、去殼搗碎後放入豆腐拌和,別有風味。醃製鹹鴨蛋很有講究,最佳季節是清明前後醃製為宜,其特點是:空頭少,味美。

鴨蛋文化

高郵鹹鴨蛋高郵鹹鴨蛋

高郵人不僅培育了高郵鴨和雙黃蛋這一世間精品,而且創造了豐富的鴨文化,每年還舉辦鴨蛋節。五十年代,高郵民歌手夏國珍一曲高郵民歌《數鴨蛋》,以其詼諧、輕快的鏇律,濃郁的鄉土氣息而聲震京都,得到周恩來總理的讚譽。高郵鴨是高郵人的名片。"未識高郵人,先知高郵蛋"。
高郵鴨和雙黃蛋作為高郵的形象大使,自古就是進貢朝廷和饋贈親友的名優土特產。

鴨蛋特點

高郵鹹鴨蛋高郵鹹鴨蛋

高郵鴨產蛋多,蛋頭大,蛋黃比例大,尤以善產雙黃蛋而馳名中外。其蛋質可用蛋白“鮮、細、嫩”,蛋黃“紅、沙、油”概括,汪曾祺《故鄉食物》中曾有繪形繪神的記述:“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河溝港汊,湖泊盪灘,無處不在的優質水面資源,是高郵鴨天然的飼養場。水面浮游的、水下棲身的各種小動物,為高郵鴨提供了最可口的“活食”。這也為近年來發展生態養鴨、開發綠色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已經開發出紅太陽、三湖、秦郵等一批獲得知名和著名商標、綠色食品標誌的優質品牌。

吃法

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的鹹鴨蛋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端午的鴨蛋>>汪曾祺

注意事項

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文獻描述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絲纏成小粽子,裡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乾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么?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裡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後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櫃下面,說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裡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鹹鴨蛋,其餘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喔!你們那裡出鹹鴨蛋!”上海的賣醃臘的店鋪里也賣鹹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鹹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裡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選單》有“醃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但是《醃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
端午節,我們那裡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麼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裡,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麼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麼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裡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醃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鹹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裡面洗淨,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裡,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裡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隻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么?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