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足盤

高足盤

高足盤是一種瓷器,最早見於隋朝,樣式多樣。

【注音】:gāo zú pán
高足盤的器物我們平常比較多見,在六朝時期已經有了青瓷刻花的盤子,以後陸續出現了白釉、黃釉、綠釉等單色釉盤。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燒制了青花、鬥彩、五彩、粉彩裝飾的盤子,盤子的品種就更加豐富了。盤子的尺寸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敞口、撇口、斂口,還有折腰式、葵瓣式、荷葉式等等。高足盤最早見於隋代,古時候有人把它叫做淺盤圈足豆。隋代高足盤盤心平坦、圈足大而高。盤壁比較直也比較淺,盤心多有團形小印花及陰刻圈紋,一般多為青瓷製品。到了清代中晚期,高足盤這類瓷器突然多起來,但是清代高足盤的器型與隋代卻大不相同,盤壁多為弧形,盤沿多為花口,高足成喇叭狀柱足,足徑較小。品種則多以為青花、粉彩為主。雖然同為高足盤,隋代與清代高足盤在造型風格上迥然不同,學術界通常認為清代高足盤是由明代的高足杯高足碗演變而來,似乎與隋代高足盤沒有淵源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