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貨幣

高能貨幣

高能貨幣(英文:High-powered money),亦稱“基礎貨幣(monetary base)”、“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貨幣基礎”、“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它是經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而能擴張或緊縮貨幣供應量的貨幣。西方國家的基礎貨幣包括商業銀行存入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包括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與社會公眾所持有的現金之和。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在回購市場中,國債也可被視為高能貨幣,通過轉抵押進行信用創造。

基本信息

概述

從理論上講,貨幣供應量是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之積。

基礎貨幣又稱強力貨幣或高能貨幣,是指處於流通界為社會公眾所持有的現金及銀行體系準備金(包括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的總和。基礎貨幣作為整個銀行體系記憶體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其數額大小對貨幣供應總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基礎屬性

高能貨幣高能貨幣
①可控性,是中央銀行能調控的貨幣;
②負債性,是中央銀行的負債;
③ 擴張性,能被中央銀行吸收作為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具有多倍創造的功能;
④初始來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來源於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通過調節基礎貨幣的數量就能數倍擴張或收縮貨幣供應量,因此,基礎貨幣構成市場貨幣供應量的基礎。在現代銀行體系中,中央銀行對巨觀金融活動的調節,主要是通過控制基礎貨幣的數量來實現的。其具體操作過程:當中央銀行提高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時,各商業銀行就要調整資產負債表,相應增加或減少其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通過乘數效應,可對貨幣供應量產生緊縮或擴張的作用。社會公眾持有現金的變動也會引起派生存款的變化,從而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擴大或縮小:當公眾將現金寸入銀行時,銀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即扣除應繳準備金後)進行放貸,從而在銀行體系內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擴張過程;當公眾從銀行提取現金時,又會在銀行體系內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縮過程。

基本特徵

高能貨幣高能貨幣
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從質上看,基礎貨幣具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

一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債,而不是中央銀行資產或非貨幣性負債,是中央銀行通過自身的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二是通過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和調節的變數對它的影響,達到調節和控制供給量的目的;

三是支撐商業銀行負債的基礎,商業銀行不持有基礎貨幣,就不能創造信用;

四是在實行準備金制度下,基礎貨幣被整個銀行體系運用的結果,能產生數倍於它自身的量,從來源上看,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通過其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運算公式

從用途上看,基礎貨幣表現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從數量上看,基礎貨幣由銀行體系的法定準備金、超額準備金、庫存現金以及銀行體系之外的社會公眾的手持現金等四部分構成。其公式為:

基礎貨幣=法定準備金+超額準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社會公眾手持現金

計量過程

高能貨幣高能貨幣
如前所述,基礎貨幣是由社會大眾所持有的琢金和商業銀行體系的準備金兩部分構成。如果把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也視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則準備金就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負債,現金就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大眾的負債。因此,通過對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分析,可以導出基礎貨幣方程式。
高能貨幣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高能貨幣高能貨幣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由上表可導出基礎貨幣一般方程式

得:

A1+ A2+ A3+ A4- L1- L2- L3- L4 = B

或者是:(中央銀行資產)-(中央銀行非貨幣性負債)=(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政府債權資產淨額+對外金融資產淨額+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其他資產淨額

B = (A1- L1)+ (A3- L1)+ A2+ (A4- L3- L4)

根據複式記帳原理,任何時候資產負債雙方都是相等的。一般說來,中央銀行的資產總額增加,基礎貨幣量必然增加;相反,基礎貨幣量減少,反映出中央銀行資產總額減少。如果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有的項目增加,有的項目減少,則基礎貨幣是否增加或減少,要視各項資產負債變動相互抵銷的淨結果而定。

計算基礎貨幣量的多少,通常所採用兩種方法,一是根據基礎貨幣的定義進行計算,即將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體系的準備金二者加總求出;二是根據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用基礎貨幣方程式進行計算。

影響因素

高能貨幣高能貨幣
基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準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1)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減少,就會使貨幣供應量大幅收縮。通常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對這部分債權有較強的控制力。

(2)國外淨資產數額。國外淨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淨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

高能貨幣高能貨幣
(3)對政府債權淨額。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淨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例如,中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4)其他項目(淨額)。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相關規則

高能貨幣高能貨幣
麥卡姆規則(McCallum規則)麥克勒姆規則又被稱為基礎貨幣——名義GDP目標規則。與泰勒規則一樣,它也是一個適應性政策方程,但具有不同的政策工具及其背後的不同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麥克勒姆規則的政策工具是基礎貨幣而不是聯邦基金名義利率。根據這一規則,基礎貨幣增長率依名義GDP增長率(或水平值)與設定的目標之間的離差而變動。這一規則中也包含了基礎貨幣增長率的變化,在基礎貨幣增長率變化不是很大時,名義GDP目標和基礎貨幣目標可以說是等同的。

麥克勒姆規則包含三個主要部分:(1)名義GDP增長目標;(2)貨幣流通速度變化的移動平均值(即,相對於名義GDP的貨幣需求的變化);(3)名義與實際GDP之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