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遊民

高等遊民

高等遊民,是指在大學接受過高等教育,也沒有經濟壓力,只靠讀書過日子的人。說白了就是一心研修學問的土豪學霸。

基本信息

釋義

高等遊民高等遊民
“高等遊民”一詞在明治時期至昭和初期被廣泛使用,日本的受教育程度很高,故產生了高等遊民這個詞,是指在大學接受過高等教育,也沒有經濟壓力,只靠讀書過日子的人。“高等遊民”並不參與生產活動,就像劇中只顧著讀書的巧一樣,他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所研究。

現象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12年實施了一項“國際能力測試調查”。2015年,該調查的數字結果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在關於24個國家的年輕人無業游民的調查中,日本年輕人無業游民在“閱讀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這兩項中體現出來的學習能力遠遠高於其他國家,高居一位。有結果顯示“日本國中畢業生的閱讀能力甚至高於美國和德國的高中畢業生”。

在關於年輕人無業游民學歷的分類上,有報告顯示,日本的年輕人無業游民中,擁有大學以上學歷者的人數甚至高於大學以下學歷者的人數。但是也有說法是可能由於關於學歷這一點上的統計方法有偏頗。該調查結果和日本內閣政府每年更新的《兒童・年輕人白皮書》的調查結果有較大的出入。根據該白皮書的描述,日本年輕人無業游民中,擁有學歷比重最多的是高中以下學歷。

日本的年輕無業游民和其他國家相比,確實擁有更高的學習能力。然後,即使是高中以下的學歷,日本的年輕無業游民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的相比,擁有非常高的學習能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特徵

高等遊民高等遊民
“高等遊民”這個辭彙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引起人們的討論,是與現代社會被壓抑的上班族生活分不開的。不需要每天伴著鬧鐘可惡的聲音按時起床,不需要擠進早高峰難以呼吸的捷運,不需要隨時隨地偽裝自己,地位、名譽、財產都不需要,我只是為了我而活著。這種生活方式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日本學者神一行總結出了新高等遊民的二十個特徵,那就是——

富有的不是金錢是時間,追求的不是物質是內心;

丟掉了一半世俗的欲望;

總是追求適度;沒有錢也總是很開心;

從來不會因為想要某樣東西而排隊;

雖然沒有奢侈品,但有電子詞典

不用手賬;不善於人情世故;

對任何人平等對待;

相比於被給予,更希望給予;

總是帶著笑臉,不抱怨;

不強迫別人請客;

穿著破爛但心似錦繡;

追求正義,說謊也只說善意的謊言;

比起形式更注重內容;

比起儒教,對老莊思想更為親近;

將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作為人生信條;

同時閱讀司馬遼太郎和山田風太郎;

永遠保持對知識的好奇;擁有不受任何束縛的自由。

神一行總結的這二十條特徵將其理想化,使其成為普遍壓抑的社會動物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狀態,有些為高等遊民正名的意味。

原因

在日本內閤府2002年的調查里,統計了年輕無業游民希望從事的工作排名。根據該項調查,回答最多的是“什麼工作都可以”,占到了44.2%,是排名第二的僅占16.%的“想從事職工類的工作”這一回答的2倍以上。在這裡,似乎可以找到解讀“高學歷年輕無業游民”的答案。渴望就業的接近半數的年輕無業游民回答道了任何工作都可以。換而言之,就是說“自己沒有給自己制定明確的希望與目標”。

雖然接受了大學,甚至更高的教育,但是卻無法給自己制定前進的方向與道路。

然而,雖然有說道:“任何工作都可以”,但是卻沒有給自己“既然什麼工作都可以,那么就先幹起來吧”這樣的決心。陷入窘境的高學歷年輕無業游民的生活姿態清晰可見。事實上,接受就職面談的大部分年輕人訴說道:“不知道自己適合怎么樣的工作,所以沒有工作。”這讓人感覺到“越是頭腦聰明的人,越不會在徹底了解什麼是正確的事情之前斷然行動。然後,工作這回事並沒有所謂的“正解”這一說法。理解不懼失敗,挑戰未知領域才是了解自己適不適合的捷徑,先行動起來才是“正解”。

相關作品

在一個時期里,“高等遊民”曾成為日本文學作品中的主角。在夏目漱石的作品中就出現過不少“高等遊民”類型的人物,比如《後來的事》中的長井代助、《心》中的先生等。川端康成作品《雪國》中的主人公也可歸在這一類里。日劇《約會~戀愛為何物~》讓“高等遊民”一詞再度走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