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發行政村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93.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73%。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畜牧養殖等產業。計畫逐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漾濞彝族自治縣平坡鎮,地處平坡鎮西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31公里。東鄰石坪村,南鄰巍山縣,西鄰順濞鄉,北鄰順濞鄉。轄羅家、張家、熊家等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53戶,有鄉村人口1636人,其中農業人口1635人,勞動力89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73人。主要居住民族有彝、白、栗粟族等。全村國土面積33.65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氣溫14.2℃,年降水量935.1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299畝,人均耕地0.79畝,林地33973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6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林業、畜牧業和種植業為主。該村主要特色產業有核桃種植和山羊養殖,核桃種植達到4200畝,養殖達到2500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99畝(其中:田93畝,地1206畝),人均耕地0.79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397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4431畝,其他面積450畝;有銻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全村有353戶通自來水。有35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2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3戶(分別占總數的35%和29%)。該村到鎮道路有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81畝,有效灌溉率為6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0.06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7戶;建有小水窖8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全村有1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63.9萬元,占總收入的12%;畜牧業收入81.8萬元,占總收入的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6頭,肉牛89頭,肉羊505頭);林業收入393.3萬元,占總收入的73%;工資性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0.02%。農民人均純收入1767元,農民收入以林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萬元。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53戶,共鄉村人口1636人,其中男性816人,女性820人。其中農業人口1635人,勞動力893人。該村以彝族、白族為主(是彝族、白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324人,白族226人,其他民族86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15人,參合率92.6%;享受低保8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2008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11人,距離鎮中學1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0人,其中小學生111人,中學生6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2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56畝,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2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2人,少數民族黨員92人,其中男黨員83人、女黨員9人。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支書、副主任3人組成,下設13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52人。

人文地理

高發村屬中國"核桃之鄉"漾濞,1980年在高發村核桃林中發現埋藏於地下至今約3565年的一段古核桃木,證明高發就是核桃的發源地之一,就是漾濞的"核桃之鄉"。高發培植核桃歷史之久,品種繁多,品質一流,漾濞核桃樹王就在高發村。在"漾濞核桃"一書中所記載的核桃品種高發村基本都有,是雜果核桃品種最多的一個村,高發村主要核桃品種有:大泡核桃、娘箐、雞蛋皮、小核桃、夾綿、阿長門等。全村現有核桃15000多株,人均年收入超過1000元,核桃產業是高發村的經濟支柱,要脫貧只有靠核桃,要致富只能靠核桃,人民民眾有句口溜:"核桃越長越大、樓房越蓋越高"、"秋收碩果纍纍、百元抄票掛樹頭"。2007年高發村核桃收入上萬元的達全村農戶的一半以上,4至5萬元的農戶有20多戶。核桃收購李節各地客商走門串戶收購核桃,一批本地核桃農民經紀人脫穎而出。高發村四個民族中以彝族為主,古彝族文化成為高發民族文化的主體,彝族打歌,吹秦鎖吶貫穿於生產生活當中,紅白喜事熱鬧非凡,現在有民間文藝隊一支,鎖吶手十六人。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加強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向上爭取扶貧建設資金,努力增加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整個村高穩產農地少,農民收入低,收入渠道單一;屬高寒山區,交通、人飲等基礎設施落後,部分自然村水土流失較嚴重;公路因災損壞嚴重,修復存在困難;全村還沒有集體企業,村集體資金少。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產出;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增加主導產業支撐作用;加大交通、水利、人飲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發展後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從種植業等入手,積極探索農民增收渠道;探索集體企業發展道路,增加集體資金收入,改變空殼村現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