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元宵燈會

高州元宵燈會

高州元宵燈會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又叫“是元節”、“燈節”。其傳統活動主要有鬧花燈和“偷春”。高州民間傳統的元宵燈會也由來已久。早在清代,每年上元前後,各鄉社廟張燈鳴鼓,謂之“慶燈”。生男孩的人家出燈,稱為“燈頭”。要設酒席宴請芳鄰、親友,要出重資購買最高檔的花炮燃放,謂之“出炮頭”。各村落、墟鎮當日處處張燈結彩,奉其所祀之神出遊,希望行好運。巡遊後即集中在社廟前空曠處燃放煙花爆竹,舞獅舞龍,通宵達旦,十分熱鬧,謂之“慶元宵”。

簡介

高州城內鬧元宵,另有一番熱鬧的景象。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以顯光明、富有。清人吳震方在《嶺南雜記》中對高州城南元宵燈會曾作這樣的記述:“元宵城南燈火甚盛,每隔五家縛一燈棚,以竹為之。”匾曰:‘興賢’。掛紅繒其下,每多用雜色糊球,燈剪紅白紙綴成,玲瓏萬眼,燈光光彩奪目。此記載正是城南元宵燈會的盛況。其時元宵觀燈者人山人海。高州舊有民謠寫道:“正月十五睇花燈,冇見花鞋共手巾(帕),誰人執(拾)到俾回我,雙托檳榔謝佢恩。”由於觀燈者如潮,人多擠擁,致使有婦女遺失了花鞋與手帕,可想而知,當時燈棚下的擁擠熱鬧。

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50-70年代,高州部分地方仍有元宵掛燈活動,縣城有關部門也組織人員製作各式各樣的彩燈懸掛於工人文化宮或潘州公園內,有的把謎語寫在五彩繽紛的花燈上,供遊人觀燈猜謎,謂之燈謎。

改革開放後,尤以1984年的元宵燈會更是盛況空前。高州城內街口要道設定了許多彩樓、歡門、燈壇,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彩,家家戶戶懸掛花燈彩球,還於潘州公園設定燈會中心,使精巧燈飾薈萃一園,供人觀賞。這年花燈的製作更是精奇新巧,種類除傳統的宮燈、花籃燈、寶蓮燈、水晶燈、龍鳳燈、走馬燈、動物燈外,還有高達數米的華表燈組、花塔燈組、牌壇燈組、彩樓燈組等。並有令人百看不厭。元宵當夜還組織反映各條戰線成就的彩車、舞獅舞龍隊、鑼鼓、飄色、軍樂隊等大遊行。是夜,高城內燈火輝煌,光彩奪目,龍騰獅躍,金鼓齊鳴。城內萬人空巷。廣東電視台、茂名電視台記者均前來攝影報導。廣東省著名作家杜埃觀光後曾賦詩盛讚曰:“煙雨鑒江雲腳低,紛飛春燕競含泥,歡騰戶戶元宵節,燈火山城喜欲迷”。

9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元宵燈會更加豐富多彩,花燈品種的設計,既有反映高州年豐物阜的造型,又有謳歌高州輝煌成就的造型,這些燈飾式樣奇特,五彩繽紛,令人賞心悅目、讚不絕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