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堡鄉

高山堡鄉

高山堡鄉(GaoshanbuXiang)位於沽源縣境中北部,距縣城15千米。赤(城)寶(昌)公路縱貫境內。鄉政府駐高山堡村。面積177平方千米,人口1.02萬人(2002年)。轄10個行政村。高山堡村、天興元村、西壕塹村、大腦包村、勝利村、前山村、鹽淖村、大西窪村、元房子村、北灘村。 共謀劃項目22項,已實施15項,其中,屬國家投資的項目9項,總投資680萬元。現己實施完成了4項,新增水澆地0.5萬畝,完成電力配套0.7萬畝。我們積極謀劃項目,多方引進資金,已打各類機井305眼,建成水澆地0.5萬畝,完成了電力配套0.6萬畝 。

基本信息

高山堡鄉高山堡鄉--農作物
高山堡鄉(GaoshanbuXiang)位於沽源縣境中北部,距縣城15千米。赤(城)寶(昌)公路縱貫境內。鄉政府駐高山堡村。面積177平方千米,人口1.02萬人(2002年)。轄10個行政村。高山堡村、天興元村、西壕塹村、大腦包村、勝利村、前山村、鹽淖村、大西窪村、元房子村、北灘村。 共謀劃項目22項,已實施15項,其中,屬國家投資的項目9項,總投資680萬元。現己實施完成了4項,新增水澆地0.5萬畝,完成電力配套0.7萬畝。我們積極謀劃項目,多方引進資金,已打各類機井305眼,建成水澆地0.5萬畝,完成了電力配套0.6萬畝 。

簡介

(圖)高山堡鄉高山堡鄉--領導風采

1958年屬平定堡東風公社,1965年析建高山堡公社,1984年改高山堡鄉。1997年,面積177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高山堡、北灘、大腦包、西壕塹、前正、天興元、勝利、元房子、鹽淖、大西窪10個行政村。

沽源縣高山堡鄉農民依靠“誠信”種植蔬菜1.5萬畝,產出的蔬菜品質好、售價高,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幾十個大城市超市暢通無阻,並且走出了國門遠銷東南亞。

高山堡鄉參加“千村經濟振興“活動的有4個村,大西窪還是市經濟發展較快村。大西窪引資220萬元,擴建了蔬菜市場;投資5萬元,硬化了文化廣場1200平方米,整修了村委會;新建水澆地500畝,完成電配500畝,完成3.5公里通村公路等。高山堡村引資190萬元,建成蔬菜龍頭企業1個,新建成市場1處,新建成水澆地3000畝,完成電配3000畝。西壕塹村發展水澆地1500畝,完成電力配套2500畝;大腦包村建水澆地1000畝,發展羊800隻。

農業發展

(圖)高山堡鄉高山堡鄉--村落

高山堡鄉從1998年開始,堅持“以水興菜”的發展道路。今年全鄉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隨著蔬菜產業的不斷壯大,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已成為蔬菜產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之路。為此鄉里專門成立了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小組,並聘請契約公司的技術員和縣農業師為技術指導,從土壤的檢測化驗、品種的引進、種苗的培育以及蔬菜生產期的用藥管理,都做到了嚴格有序、規範到位。同時,民眾還自發的建立起鄉蔬菜協會,對種菜戶進行集中培訓,統一了民眾對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的意識。

2008年,到高山堡鄉投資建立蔬菜基地、蔬菜科技示範園、恆溫庫的外商有20多家,其中北京格林萬德農業公司、張家口京北富源農業發展公司、深圳長泰興農業有限公司每家公司投資均超過100萬元,還為該鄉提供價值50萬元真空預冷保鮮機一套,進一步提高了上市蔬菜質量。

高山堡鄉大西窪高山堡鄉市場位於沽源縣城西北部12公里處,始建於2003年已投資903萬元,市場基本具備了加工、交易、服務等功能,市場以出口菜交易為主,是最大的出口菜交易市場。品種有菠菜菜花西藍花等10餘個品種。2005年初,被評定為張家口市十大蔬菜交易市場之一。2006年——2007年在中國聯通的幫扶下進行了重點建設,各項功能已基本完善。在北京奧運期間,該鄉嚴把蔬菜銷售質量關,投入資金購買倆台農藥殘留速測儀,並且派六名農技人員到縣農業局進行統一培訓,經考察合格後定為該鄉的化驗員,保證外運蔬菜全部符合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準。

市場建設

(圖)市場市場

高山堡鄉重點搞了大西窪和高山堡兩個蔬菜市場。大西窪蔬菜市場2008年重點搞了擴建工作,共投資220萬元。其中,引進深圳長泰興公司資金120萬元建恆溫庫一座,上真空預泠機一台;京北富源公司投資80萬元完善了原1200平米恆溫庫的地面保溫和製冷設備安裝工作,其中,高山堡鄉幫助協調信用社貸款50萬元,該公司自籌30萬元;市農業局投資10萬元,水泥硬化了2200平方米蔬菜市場;縣政府資助資金10萬元,完成了市場配電工程。大西窪蔬菜市場已累計投資603萬元,建成了恆溫庫10個子庫,1400平方米,加工車間3個,1200平方米,真空預泠機2台,水泥硬化2200平方米,砂石硬化60畝,安裝變壓器3台370KVA等基礎設施,市場管理和生活服務設施基本配套,基本能滿足出口菜生產的需要,蔬菜市場的整體配送能力明顯提高。大西窪市場建設,共引資金508萬元,占投資總額的84%;各類項目支持65萬元,鄉村自籌30萬元。高山堡市場今年開始建設,建這個市場的目的是藉助寶平線油路改建工程,提高北部幾個村的蔬菜輸出能力。已投資22萬元,其中,爭取市財政支持10萬元,鄉、村自籌12萬元。市場是高山堡鄉與糧食部門合作建設,占地100畝,其中新征地70畝,基礎設施利用糧庫閒置的房屋進行改建。80畝市場硬化工作已完成,住宿、餐飲等服務設施正在改建中,恆溫庫招商已基本完成。

水利設施

(圖)灌溉灌溉

高山堡鄉興建水澆地項目。水澆地是各項涉農產業的重要支撐,高山堡鄉建設目標為2.6-3.0萬畝,並全部實現電力配套。全鄉現有水澆地1.8萬畝,電力配套0.5萬畝,機械動力配套約1.3萬畝。2007年高山堡鄉新增水澆地0.5萬畝,完成電力配套0.7萬畝。2008年發展水澆地0.3萬畝,完成輸電配套0.8萬畝。高山堡鄉水澆地建設基本達標的村有大西窪、勝利和高山堡3個村,這些村不論在資源開發、經營能力和利用效率方面都已接近飽和,在挖潛力方面下功夫;鹽淖、元房子、北灘和西壕欠4個村還有一定的開發潛力,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進行開發 ;其它3個村需要重點扶持。

旅遊開發

(圖)高山堡鄉高山堡鄉--河流

獨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歷史積澱,使高山堡鄉的旅遊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煥發著勃勃生機。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岭,有遼闊肥沃的千里綠色草原,有千曲百回的清澈河流,碧波蕩漾的天然湖泊,浩瀚蒼茫的原始林海,如詩如畫的田野風光,是旅遊觀光、避暑納涼的勝地。每當7、8月份京、津、石等地烈日炎炎、驕陽似火的時候,這裡卻是涼風習習、清風送爽。歷史上,高山堡鄉曾是北魏御夷鎮,也是遼、金、元三代帝王的避暑聖地,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多個民族在此繁衍生息,這裡也曾流下了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的足跡。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元代梳妝樓古墓,歷盡千年滄桑,至今仍屹立在閃電河畔;張庫古商道、明代長城和古烽火台及元代宏城子遺址、九連城遺址等一大批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古蹟,至今尚存。

特色產業

(圖)高山堡鄉高山堡鄉--景色

(1)馬鈴薯種植,該鄉馬鈴薯種植初步形成了種薯、商品薯、加工薯兼具的種植格局。引進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初步形成了產加銷的雛形。

(2)食用菌栽培,通過扶持引導,培強三河源食用菌公司和晶露口蘑專業合作社兩個食用菌龍頭,帶動全縣共栽培各類食用菌8.2萬平米。

(3)甜菜種植,全縣發展甜菜面積4萬餘畝(實際落實面積2.8萬畝,另1.2萬畝直播未成功),交售甜菜2.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50萬元。

(4)特色養殖,鼓勵支持農戶發展以草鵝為主,獺兔、柴雞為輔,狐貉、狍子等為補充的特色養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