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侏儒負鼠

高山侏儒負鼠

高山侏儒負鼠最早是作為已經滅絕的更新世動物在化石中被發現的,第一次記載可追溯至1896年。到了1966年,在澳大利亞浩特海姆山的一個滑雪小屋中,人們重新發現了活的高山侏儒負鼠。

體形

高山侏儒負鼠身材很小,約11厘米,和老鼠差不多大,但其盤卷的尾巴可以超過身體長度,長到14厘米。

習性

高山侏儒負鼠體重約45克,是夜行性有袋類動物,以昆蟲果實花蜜、種籽為食,一般生活在高山的碎石鵝卵石之間,主要棲息地為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南威爾斯省庫休斯多國家公園。雌性負鼠生活在山巔而雄性負鼠生活在海拔較低的地區,在繁殖季節,雄性負鼠翻山越嶺乃至穿越公路來到山頂。為了保護這些高山侏儒負鼠,澳大利亞政府還專門在公路下修建了供其通過的“愛情隧道”。

現狀報告

高山侏儒負鼠 高山侏儒負鼠

一份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近日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通訊的論文指出,根據他們從1993年11月到2006年12月這段時間對澳洲維多利亞高山地區一千五百種有袋類動物所作的調查研究,他們發現目前僅有1800隻左右的成年高山侏儒負鼠存活於自然界,而它們的最大生存壓力已由原本的森林火災轉變為滑雪客。研究團隊負責人保羅·密特若夫斯基表示,當地生存環境在2005年便開始崩潰密特若夫斯基博士與他的同事發現高山侏儒負鼠在經歷了2003年破壞它們棲地的火災之後存活了下來,並開始遠離滑雪客居住他們認為高山侏儒負鼠數千年來已發展出適應森林火災的能力,但無法適應因人類滑雪活動而在山區建設的滑雪道、道路、房屋等設施。密特若夫斯基博士指出,高山侏儒負鼠的基因多樣性在1997年到2004年之間喪失了三分之二,已對長期生存造成影響,因為基因多樣性的喪失正代表著適應環境變化能力的下降。高山侏儒負鼠受到澳大利亞環境保護暨生物多樣性保護法的保護,因此該地區度假區的經理人已開始在區內進行諸如捕捉性繁殖計畫及棲地走廊建設等保育措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