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止水

高子止水

高子止水,即高攀龍投水自沉處,位於無錫市城內水曲巷後、今無錫市江南中學內。明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竊國亂政、矯旨逮系迫害東林黨人,遣派心腹來江南緝捕同年3月14日,已被削籍歸里都寮院左都御史、東林黨領袖高攀龍自度難免,深夜急寫《遺哀》一則及《別友柬》一通,置於桌上,凌晨赴後園,效屈原之志投池以終,享年65歲。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高攀龍從子高世秦在高攀龍投水捐軀池上茸屋三楹,名曰:"止水祠",成為祭祀高攀龍的專祠。至解放前,止水池、祠均廢。1953年,無錫市人民政府加強文物遺蹟保護,鑿地建池使舊池得以恢復。同時請郭沫若題寫了"高子止水"四字,並刻石置於水池旁。"文革"期間,高子止水又遭受破壞。石刻被打斷,沉入水底。1978年在原址上重新清理整修,原池恢復舊貌。1957年8月16日被無錫市人民委員會公布為市級物保護單位。

基本資料

高子止水,即高攀龍投水自沉處、位於無錫市城內水曲巷後、今無錫市江南中學內。

明天啟六年(1626),魏忠賢竊國亂政、矯旨逮系迫害東林黨人,遣派心腹來江南緝捕,同年3月14,已被削籍歸里都寮院左都御史、東林黨領袖高攀龍自度難免,深夜急寫《遺哀》一則及《別友柬》一通,置於桌上,凌晨赴後園,效屈原之志投池以終,享年65歲。清順治十—七年(1660),高攀龍從子高世秦在高攀龍投水捐軀池上茸屋三楹,名曰:“止水祠”,成為祭祀高攀龍專祠。

解放前,止水池、祠均廢。l953年,無錫市人民政府加強文物遺蹟保護,鑿地建池,使舊貌得以恢復。同時請郭沫若題寫了“高子止水”四字,並刻石置於水池旁。“文革”期間,高子止水又遭受破壞。石刻被打斷,沉入水底。l978年經在原址上重新清理整修,使原池恢復舊貌。

l957年8月16日無錫市人民委員會公布為市級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