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英雄無悔》角色]

高天[《英雄無悔》角色]

高天,《英雄無悔》角色。濮存昕20世紀50年代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藝術家庭,他的父親在退休前是北京人藝著名的話劇導演和演員。濮存昕說,他的許多思想是受父親的影響,濮存昕父親從小就是這么教育他的。

個人信息

演員:濮存昕

職業:中國話劇、電影演員

生日:1953年7月31日

身高:178cm

星座: 獅子座

最喜歡的歌曲:長江之歌

就職於:北京人藝

籍貫:江蘇溧水

基本介紹

跟當時許多年輕人一樣,濮存昕在不到20歲的時候,曾經懷著改造世界和鍛鍊自己的理想,回響國家的號召,自願到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第十五團生活了數年。20世紀70年代中期,他是一家軍隊話劇團的話劇演員,後來又進入中國最著名的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並在這裡成長為深受人們喜愛的話劇演員及影視演員,他主演的電視劇《來來往往》《男人底線》《光榮之旅》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他也被冠上了“師奶殺手 ”的稱謂。

提起對“師奶殺手”的感受,濮存昕表現得似乎很尷尬,他說,那是大家和他開的一個玩笑話。記者向他表示,那其實是觀眾對他喜愛的一種表達。沒想到,老濮同志對這個稱謂並不感冒,他說:“如果真的喜愛的話,請給我換個稱呼。”

成長經歷

1969年插隊下鄉,1977年返城入空政話劇團。86年調入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

父親蘇民是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導演,從小就對表演有濃厚的興趣。1969年插隊下鄉,1977年返城入空政話劇團。1986年調入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濮存昕經過自己的學習,加上先天的氣質,令人一見之下就有文質彬彬,博學多才,瀟灑、斯文的感覺。在人藝演了《李白》、《哈姆雷特》等多出話劇。

90年代,他在謝晉導演電影《清涼寺的鐘聲》中扮演明鏡法師;演出了張暖忻導演的電影《雲南故事》;夏剛導演的電影《與往事乾杯》;夏剛導演電影《伴你到黎明》。電影《洗澡》,濮存昕對於自己這種“淡”的演繹,總體上已達到遊刃有餘的境界。濮存昕的身上,氣味里,骨子深處,正好有這個“淡”……像陳染作品《與往事乾杯》里“男人”對女主角蒙蒙用心感傷的那種“淡”……濮存昕的童年雖然不是幸運的,但他以自己的信念告別了煩惱,他渴望生活,他嚮往健康。在他一步步地成功時,他找到了作為一個有志者的快樂。

評價

在2001年度觀眾最喜愛的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電視劇演員的評選活動中,濮存昕被大家評選為最喜愛的演員之一。正因為有愛,濮存昕才更加熱愛公益事業。在他拍完《假如有明天》這部戲以後,把所有的片酬都捐給了北京佑安醫院。他想用這個來協助這所專門治療愛滋病的醫院。

演藝作品

2008年 春晚 朗誦《溫暖2008》

2008三國之見龍卸甲

2006 男人底線

2005 一輪明月

2005 魯迅

2004 公安局長(TV)

2003 失樂園(TV)

2002 曹操與蔡文姬(TV)

2001 堆積情感(TV)

2000 洗澡 合作演員:姜武

1999 說好不分手

1999 尊嚴 (TV)

1998 來來往往(TV)

1997 愛情麻辣燙 合作演員:呂麗萍 高圓圓 徐帆 郭濤

1997 紅髮卡

1996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TV)

1996 英雄無悔(TV)

1996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96 伴你到黎明

1995 郵差

1994 與往事乾杯

1994 長天烽火(大空戰)

1993 藍風箏 合作演員:呂麗萍

1992 清涼寺的鐘聲

1990 三國演義 飾演:孫策

1989 最後的貴族

1989 雲南故事

1989 楊貴妃

1986大漠紫禁令

曾經在三國演義中扮演孫堅

電影作品

1953年7月31日 出生在北京。

1969 插隊下鄉,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種地、放馬、演樣板戲

1977 返回北京,進入空政話劇團

1986 調入人民藝術劇院當演員

藍天野導演的 話劇《秦皇父子》

1989 話劇《雷雨》

謝晉導演的電影《最後的貴族》

1990 林兆華導演的話劇《哈姆萊特》

1990 王扶林導演的<三國演義>中扮演孫策

1991 奧列格·葉甫列莫夫導演的話劇《海鷗》

蘇民導演的 話劇《李白》

謝晉導演電影《清涼寺的鐘聲》中扮演明鏡法師

1993 張暖忻導演的電影《雲南故事》

1996 夏剛導演的電影《與往事乾杯》

電視劇《英雄無悔》

1997 北京人藝話劇《古玩》、《阮玲玉》等

夏剛導演電影《伴你到黎明》

電影《愛情麻辣燙》

1998

電影《洗澡》

1999

北京人藝話劇《茶館》中飾常四爺

電影《說好不分手》

電視作品

電視劇《尊嚴》

電視劇《來來往往》

2000

話劇《風月無邊》李漁

電視劇《光榮之旅》賀援朝

2005

電影 《一輪明月》 李叔同(弘一大師)

2008

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諸葛亮

出任愛滋病宣傳員

濮存昕 2000年10月下旬,中國著名演員濮存昕在美國獲得了由海外華人組織的慈善組織—美國愛心基金會頒發的傑出成就獎,該獎旨在表彰在中國抗擊愛滋病中做出的重大貢獻的人士,除了濮存昕,此次獲獎的另外三人為:關心和幫助中國抗擊愛滋病事業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救助愛滋孤兒的香港“智行基金會”創建人杜聰、研究愛滋病疫苗和治療方法的中國性病與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邵一鳴。

濮存昕是中國知名度很高的一位公眾人物。他的職業是演員,主演過多部話劇、電影和電視劇,同時,他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還是全國政協委員。他成了中國愛滋病防治事業中的一個明星:從2000年起,他接受衛生部之邀,出任了愛滋病宣傳員。從那時起,濮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號召全社會重視愛滋病,關愛愛滋病患者,並身體力行地從精神上或者經濟上幫助愛滋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庭。

2000年11月1日,當濮存昕從衛生部副部長手裡接過“愛滋病宣傳員”的聘書時,心裡充滿莊嚴感:“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英雄,要克服困難甚至犧牲自己,去完成一個艱難的任務”,他說。

此前兩個月時的某一天,當濮存昕的一個朋友打電話給他,轉達衛生部官方希望他能擔當“愛滋病宣傳員”這一義務工作時,濮存昕對愛滋病本身及愛滋病在中國的傳播情況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跟大多數人一樣,聽到愛滋病這個名詞跟聽到魔鬼這個名詞的感覺差不多:可怕,但是虛幻遙遠。

濮存昕在電話里回答他的朋友說:“你給我十分鐘時間考慮。”十分鐘以後,他回電話說,他接受這一工作。

濮存昕這樣痛快地接受了這一要求,讓衛生部稍感意外並且非常高興,因為據說此前有幾位公眾人物曾經拒絕了這一工作。就這樣,濮存昕成為中國第一個出任“愛滋病宣傳員”的公眾人物。

在接受《北京周報》記者採訪時濮存昕說,當時不能說一點顧慮都沒有,一方面那時候因為對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不了解,覺得這一工作可能會有一定風險;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確定這一工作是否會對自己的公眾形象有負面影響,也許有人會懷疑自己做這一工作是因為本身染上了愛滋病。“但是,衛生部是政府部門,它提出這樣的要求,說明社會需要在這個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去做這樣一件事情,既然選擇了我,那我責無旁貸。”

“是的,我想我從小就有一種使命感。”濮說。濮存昕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藝術家庭,他的父親在退休前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的話劇導演和演員。跟當時許多年青人一樣,濮在不到二十歲的時候,曾經懷著改造世界和鍛鍊自己的理想,回響國家的號召,自願到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的農村去生活了數年。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他是一所軍隊話劇團的話劇演員,後來又進入中國最著名的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並在這裡成長為深受人們喜愛的話劇演員及影視演員,在許多話劇和影視作品中擔任主角,包括外國經典名劇如哈姆雷特等等。先天個性、長大後努力所受教育和個人經歷等種種因素,使他身上帶有一種藝術氣質和理想主義色彩。

在電話同意接受愛滋病宣傳員這一工作後,濮存昕開始請教專家、查找資料,學習和了解有關方面的知識和信息。對愛滋病致病原因和傳播途徑的了解,消除了他原來對愛滋病的恐懼,而對愛滋病在中國傳播情況的了解則使他感到憂慮。

在此後的幾年內,濮存昕做了大量工作:拍公益廣告、出演有關愛滋病的電影、對社會公眾或政府機構人員做講座和培訓、在政協會議上提交有關提案,等等。所有這些工作,從所希望達到的效果來說,可以說有兩個:引起社會對防治愛滋病工作的重視;呼籲社會關心愛滋病病人。

濮存昕說,“事情好像越做越多,因為我的原則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我知道光在哪裡》

《我知道光哪裡》封皮

本書是迄今為止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第一次傾情書寫自己的人生與藝術。該書的三個部分“獨白”“對白”“旁白”詳盡勾勒出濮存昕的成長過程與演藝生涯,解讀了一位表演藝術家的心路歷程與喜怒哀樂。“獨白”以自述的口吻講述了一個曾患小兒麻痹的跛腿幼年到敏而好學的青年直至爐火純青、眾人皆知的表演藝術家的坎坷人生經歷。“對白”揭示了一個深得前輩眾多藝術名家的演技真傳,經幾十年舞台創作實踐形成個人獨特表演風格的藝術家的心路歷程,也將成為藝術院校師生以及影視表演愛好者不可多得的“真經”。“旁白”是由兩位資深社會人士冷眼剖析“濮存昕現象”,揭示濮存昕“我知道光在哪裡”的懸機妙理。此外,書中收入了濮存昕近百幅從小到大各個時期的珍貴照片,也映襯了他55年的奮鬥歷程。

濮存昕新書《我知道光在哪裡》及瀋陽簽售

濮存昕的新書叫《我知道光在哪裡》。他所說的光是什麼——光彩?光芒?1月18日,濮存昕來到瀋陽新華購書中心與瀋陽簽書見面會上濮存昕朗誦《祝酒歌》讀者交流。一個小時的交流中,許多人會得出這樣的答案:已經知天命的濮存昕知道自己的光在哪裡。

濮存昕說自己唯讀過6年書。不過,濮存昕說:“我的知識更多是來自於閱讀。閱讀能讓我們站得更高一點,人生的空間和選擇的機會就會大一些,眼界就會開一些。”

《我》是濮存昕出版的第二本書。他稱這本書寫了整整一年半的時間,“寫得很艱難”。 一年多的寫作過程,讓他梳理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也更清楚地意識到父親蘇民以及北京人藝的前輩們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實,濮存昕更想表達的是對知識分子的尊敬。

他評價自己這本書最大的優點是“真誠”,“文字往心裡走”。他希望喜歡他的觀眾能看看這本書,也希望看過書的讀者能成為他的觀眾。一片漆黑的背景下,一個身影正順著天梯拾級而上,他的上方,光在指引——這樣的封面讓“我知道光在哪裡”更顯突出。據說,這個封面令濮存昕非常滿意。

一個人能找到一生都願意追尋的光並不容易,所幸的是,濮存昕在他55歲的時候,知道了光在哪裡。“光有很多意義,信仰、生命都算,一個人只有堅持真善美,只有嚮往光,就一定能找到光。”

做演員的濮存昕熱衷於公益事業,他的心態是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沒有那么多“為什麼”,只是因為他想做、高興做這些事兒。面對社會為他塑造的公益大使的形象,他真誠地說:“我會客觀地看,量力而行,不會把自己累死。”

濮存昕此次的簽售活動,嚴格說是一種“走私”行為。他是利用《闖關東》在瀋陽拍續集之時,擠出時間趕過來的。他特別聲明:“我不是男主角。40集的戲,我只有20集的戲份。”在簽售現場,讀者都渴望聽到濮存昕現場朗誦。心情大好的他現場朗誦了郭小川的名作《祝酒歌》。全情投入,激情四射的朗誦讓人意外地得到了一次藝術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