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

高古玉

高古玉一般是指戰國和漢以前的玉器,明以前的玉器稱為古玉,漢以前的玉器稱為高古玉。近些年來,古玉成為有一定實力收藏愛好者的追逐目標,古玉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更成為收藏愛好者頻頻出手的動因。高古玉因久遠的年代、豐富的文化內涵、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更是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追捧。西周,出天子,制禮儀,次序天下,對古老的龍,也要具體的形象化。此龍,選用奇特玉材,集眾物形態之靈形,採用陰線,斜刀技法琢成。刀法嫻熟,一氣呵成。造型完整,形象生動,威猛有力。此玉龍, 隨光變化奇幻無窮。形成於西周早期天子戴於胸前以示威儀。

基本信息

概述

不久前,一件中國西漢時期的黃玉帶鉤,在倫敦佳士得的秋拍中出現。

高古玉高古玉

拍前估價為10萬至15萬英鎊,而經過現場競拍者激烈競爭,最終的成交價達到了82.525萬英鎊,創下了漢代玉器拍賣的最高紀錄。當今國內高古玉市場並不十分火熱,存世量的稀少與贗品充斥使得高古玉價格難以歸真,加上金融風暴的衝擊,高古玉的國內市場價值大大低於其真正價值。當前情況下,收藏高古玉不失為一次絕好時機。

高古玉多為帝王皇家達官貴人用玉,從用料、製作工藝、文化氣息上有著厚重深奧的內涵。除了欣賞古人的琢玉技藝、品味高古玉中神韻飛揚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外,把玩一塊高古玉,就像品讀著年代久遠的歷史的傳奇,手中古玉演繹的人間故事隱約可觀,古意融融,人玉靈通,把玩者的心境是不可以用語言表述的。價值不菲的高古玉,琢制技藝十分精湛,無論是淺浮雕、透雕,還是陰線刻畫,均拙樸細精,實其中的“漢八刀”和雙溝碾法(又稱“遊絲毛雕”)目前更是難以模仿。

高古玉器(漢代前)的取材,有的源於地方玉,有的來自新疆的和闐玉,大都取材於河床中的籽料或山流水料,這兩種玉料因剝離礦床時間很久,在不同的外界環境下,其自身已形成了玉皮和沁色。但是古人制玉卻認為皮和沁全是雜質而將其去掉只保留玉的精華部分、(商代的一些小動物留有玉皮及巧色) 高古玉器大部分都帶有沁色。玉質的不同、地域不同、土壤的環境不同、埋藏的時間不同等因素造成玉的沁色也不同,有時一件玉器上會有幾種沁色。分辨古玉的各種沁色可以斷定古玉的真偽。我們如今看到真古玉的沁色都是成器後沁入的。

高古玉沁色種類凡多,有紅沁、硃砂沁、土沁、水沁、金屬沁、水銀沁等等。所呈現的色彩主要有紅色、黃色、黑色、白色、綠色、紫色、藍色及過渡色。沁色一詞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實際上應當是外界化學元素沁入玉中所呈現出的色彩變化和狀態特徵。色彩是有別於玉質本色的來自於外界的其他色素。非互動狀態表現形式為色彩的相對獨立性,沒有與玉的分子結構產生互變。互動狀態表現形式為外來原素與玉內原素產生互變,從而改變玉的本質結構變化,這一過程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鑑賞高古玉

鑑賞高古玉有許多方法。除了傳世品,高古玉深藏地下兩三千年以上,會發生一些“質變”,比如氧化白斑(俗稱灰皮)、鈣化、瓷化、晶狀物析出、次生物出現。不同的物質沁入玉器裡面,就給玉器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叫做沁色。有紅沁、硃砂沁、土沁、水沁、金屬沁、水銀沁等。受沁程度要因土壤、氣候、壓力、溫度等條件而異。這些色沁一般都由表及里地去分布,有一種層次感、靈動感和通透感,看上去很自然,很舒服。而現代沁染的玉器,發色死,附在表面,沒有層次感。

大部分高古玉都是用和田玉製作(石器時代和夏、商、周時期用地方料較多),現在,和田玉開採難,出產漸少,其價格已經非常高,而高古玉的作偽者出於對成本和加工難度的考慮,往往用青海玉、京白玉或俄羅斯玉作假。而這些玉要么缺乏硬度,要么就是缺少和田玉的溫潤感、油脂感。和田玉比一般玉石密度大,分量重,握在手中有下墜感。

到了漢代,玉的造型、工藝、種類諸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水平,特別在手法風格殮葬風氣套用方面均已登峰造極。由於古代生產力十分低下,雕琢玉器只能用解玉砂來研磨。和田玉的硬度高,不可能用刀刻成,它是用“鉈具”琢出來的,古代玉器都是通過砣機加上解玉砂對玉進行碾琢。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如石家河文化的減地陽線、殷商的雙鉤擬陽線、西周的一面坡陰線、漢代的遊絲毛雕、漢八刀的琢工等等。特別是漢八刀工藝,真的“八刀工”,都是下“刀”既準又狠,起刀收刀,乾淨利落,而且多為“斜刀”,即一面淺,一面深。而現代工藝是用高速鏇轉的雕機,由於轉速不同,肯定在所加工的玉器上留有不同的痕跡,特別是陰刻線等尤為明顯。線條槽口兩側邊上有“爆刀發毛”現象,多數為現代機器工。

高古玉器不僅有古樸的包漿、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而且又有神韻鮮活的外表,而現代的仿品卻缺少高古玉獨有的神韻。收藏愛好者要多看一些權威人士的玉器著作,因為他們其中有很多人出自文物部門或博物館,看真東西多,理論水平高。另外還可以到各地的博物館、文物商店去看看真品,也能提高鑑賞能力。古玩市場也應該常去,在那兒可以掌握現代仿品的變化情況,了解贗品才能體會真品的可貴。

鑑別方法

高古玉鑑賞與拍賣成交高古玉鑑賞與拍賣成交

1,斷新老:器物的鈣化,沁色過渡自然,並且深入肌理。(短時間作假,絕對不會如此)

2,看包漿:古玉除了被腐蝕外,都會有包漿,最重要的是,打孔及刀工中的包漿應該與外面的包漿一致,並且渾然一體。有的還會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時存在。

3:盤玩時,有鈣化的地方會慢慢的變回玉的本性,根據鈣化的輕重,時間有長有短;上面的沁色會逐漸變淺,但不會消失。完全變化後,玉器會很潤澤。假貨則絕對不變。

4:把玉器放進80度左右的溫水中,鈣化的,會從裂縫中連續不斷的冒出細小的氣泡(因為鈣化後,改變了內部分子結構,變得疏鬆了)。沒有鈣化部分不會出現此現象。

5:放進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會感到有一種粘粘的感覺。並且每次都如此,直到盤玩通透。

6:盤玩中的器物,見到汗液或是水後會有一曾灰皮出現。(出灰現象)

7:用PH值試紙測試,基本會成中性。(與當地土壤結構也有關)

8: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紋,這是由於玉器長期在地下,受地熱,地濕等影響,張裂所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十玉九裂”。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個明顯的特性。

9:出土玉器都有陰陽面,因為受地濕地熱礦物質等的影響,陽面變化較陰面變化小,也就是鈣化,沁色,腐蝕等比陰面差。

10:看反光,因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於用力不均,加工面會有很多細小的面組成,所以迎光看時,會有不同的反光。

玉材辨別方法

高古玉的贗品,絕大部分使用了低劣的玉材,其重要原因是,很多高古玉如紅山玉器、良渚玉器以及仰韶玉器、龍山玉器等,都大量使用了本地出產的玉材,而不用或極少使用玉質精良的新疆和田玉材,因此,仿製者正好可用價格低廉的普通玉材來仿造高古玉,甚至使用色彩斑斕的石頭來仿製高古玉。還有不少低檔仿品,大批量採用玻璃製品,在玻璃原料中添加色素原料,模仿玉器受沁後出現的斑駁沁色。另外,新疆和田玉材高昂的價格,也使追求暴利的仿造者望而卻步。

殷商玉器,絕大多數使用了質地優良的新疆和田玉材,無論是“婦好”玉器,還是筆者曾經上手研究的其他出土館藏的殷商玉器以及筆者自己收藏的殷商玉器,其材質絕大多數是新疆和田玉,只有很小部分使用了河南的獨山玉、新密玉以及遼寧的岫玉等玉材。新疆和田玉以溫潤、緻密、細膩、硬度高、比重大在世界玉材中獨樹一幟,從古至今一直是中國玉雕的首選玉材,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更是玉中極品,目前價格已是數十萬元一公斤。使用和田玉砣刻的玉器,具有其他玉材無可比擬的晶瑩、溫潤特點,由於硬度在6.5度左右,所以不易磨損。

正因為和田玉的珍貴,所以殷商玉器的仿品,大部分不採用和田玉,更不採用和田羊脂白玉和子玉。從漢代上溯至史前玉器,高古玉的用材錯綜複雜,但從商代直到漢代的一千多年間,這些高古玉器的玉材絕大部分使用了新疆和田玉。新疆和田玉的玉材緻密細膩,光澤溫潤,硬度高,甚至可以刻劃玻璃,鋼刀刻劃不留痕跡,比重大,上手有壓手的感覺,斷面、破損面碴口高低不平。其他玉材的質地、光澤、比重,都與和田玉有很大區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俄羅斯白玉,質地與和田玉十分相似,仿品中已經有不少採用了俄羅斯玉材。俄羅斯玉材與和田玉的最大區別,是其不如和田玉光澤溫潤。

顯然,只要我們知道了商代以來的高古玉大部分使用了和田玉,和田玉的基本特徵,和田玉與其他玉材、石頭的區別,對辨別這一歷史階段高古玉的真贗會有很大幫助。

保養禁忌

在所有的玉石中古玉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完美的前身,有著年代的烙印。古玉之美,在於它的材質自然之美,更在於它的造型之美、雕琢工藝之美和內在蘊含之美。大凡出土之舊玉,多遭土的侵蝕,帶有各種色沁,收存後需以盤功使它恢複本性。古玉一經盤出,往往古香異彩,神韻畢露,逸趣橫生,妙不可言。

古玉的畏忌:

一畏火,“常與火近,色漿即退”。強光的持久照射亦應儘量避免,尤其出土不久的玉器,受光熱後色更易變淡。

二畏冰,“常與冰近,色沁不活”。

三畏驚氣,“佩者不慎,往往墜地,如落磚石之上,重則損傷,輕則肌理含有裂紋,其微細如髮,驟視之而不得見”。

古玉所忌為:

一忌油,“舊玉地漲未足,常粘油膩,則清光不能透出,故佩玉者,把玩日久,恐被油沁,腦油鼻油則尤甚,必須用滾水洗之,方能退油,盤者倘用鼻油摩擦,是愛之反不如毀之之愈也”。

二忌腥,“玉與腥物相接,即含腥味,且傷玉質”。平時可將古玉置於軟囊盒中珍藏,一般溫濕度條件即可,但應避免因氣候變化過劇產生裂紋。如器物斷裂,套用環氧基樹脂或聚醋酸乙烯乳劑塗於其上黏結,缺失部分則可將合成樹脂摻滑石粉塑刻或翻模成所需之形,進行黏合修補,為使顏色一致,在填科中可加入造當顏料,也可在修復後著色。器物表面如有小塊缺陷或脫落,可用封蠟調配色料加以充填,再以柔和的銘黃打磨劑予以拋光。

圖書

信息

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叢書名: 文玩品鑑

平裝: 182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32

ISBN: 9787533 025694

內容簡介

《高古玉》從更為人性化、休閒化、實用化這幾個方面入手,讓收藏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環境中,享受著鑑定高古玉知識帶來的知識獲取和占有的快感。讀者很少能請到鑑定家為他們掌眼,他們的收藏決心主要受到對即將入藏器物的理解和欣賞程度的制約,這些帶有主觀審美的取捨,還是要依靠收藏者自己的綜合判斷來完成。而對於真偽的判定,則視每個人的鑑定方法、鑑定經歷和鑑定悟性的不同而不同。《高古玉》就是從“品”與“鑒”的視角上,給讀者提供一些有參考價值的經驗和體會。

目錄

概述

第一章 新石器時期玉器

第二章 商周時期玉器

第三章春秋戰國時期玉器

第四章 漢代玉器

序言

現在的收藏類圖書市場,正處在一個汗牛充棟的時代、一個知識炒作的時代,同時,還是一個魚龍紛繁、溷濁你我的時代。

這部《文玩品鑑》叢書的選題初衷,就是為了避開這種過於集中的有關鑑定知識的出版浪潮,從更為人性化、休閒化、實用化這幾個方面入手,讓收藏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環境中,享受著鑑定知識帶來的知識獲取和占有的快感。如果真的是這樣,這部《文玩品鑑》的策劃、編輯就算大功告成;如果暫時尚未達到這樣的技術要求,《文玩品鑑》的後續選題將會後來居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出版目標。

收藏目的、收藏方法的不同,本身就導致了認識上的不同,可謂見仁見智。但總的來說,不外乎沿著兩條軌跡平行發展:

一是投資類型的收藏。在這個範疇之內的收藏家,基本上都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資金支持,他們所展示的藏品,一般以熱點藝術品為主,價位峰值在和者蓋寡的區域之內。投資的目的一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再是欣賞藏品外觀所表達出的珍貴與豪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